健康告知,顾名思义,是将被保险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向保险公司进行告知,以供保险公司进行风险评估,最终确定是否可以承保的过程。一般来说,每款保险产品的健康告知询问都不尽相同,但从严格程度上看,基本都符合以下规律:医疗险重疾险防癌险、寿险意外险。这其实比较好理解,医疗险的保险责任最广泛,它的健康告知自然是最严格的;意外险因为只含意外责任,与疾病风险关联不大,所以其健康告知是最宽松的。这也是对于身体状况一般的老年人,我们一般只建议投保防癌险与意外险的原因。
二、为什么要健康告知?
(一)健康告知,让我们承保更公平。
设想一下,一款产品没有健康告知询问,你愿意购买吗?反正这样的产品我是不敢买的,无健康告知,意味着身体健康的我与癌症患者同样可以购买,相当于保险公司拿我的保费去赔付身体状况糟糕的人,结果必然是赔付率上升、保费攀升、产品停售,这部分的成本最终将还是会转嫁到所有投保人的身上……所以说,作为身体健康或只是有小毛病的绝大多数人,健康告知其实是让我们承保更公平的保护手段。
(二)健康告知,避免后续理赔纠纷。保险合同是最大诚信合同。《保险法》第十六条规定: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的,保险人对于合同解除前发生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并不退还保险费。简单来说就是,保险公司发现你投保前未如实告知,且影响核保决定的,可以直接拒赔。所以说,与其担惊受怕被拒赔,不如如实告知“坦诚相见”,避免后续理赔纠纷。
三、如何应对健康告知?
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说,不是我不想告知,只是我看到那么一大串的健康告知事项,已经蒙圈了呢。那么,我们今天就来教一下大家,怎样应对健康告知。
(一)健康告知的原则
健康告知分为无限告知和询问告知两种形式,无限告知是指对告知的内容没有明确性的规定,投保人应将健康状况及相关重要事实全部如实告知保险公司,香港保险一般要求投保人履行无限告知义务;询问告知又叫有限告知,即投保人只需对保险公司询问的问题进行如实告知,对询问问题之外的内容则无需主动告知,我国大陆的保险都是采取询问告知的形式。因此,对于国内保险的健康告知,我们的原则始终是:问啥答啥,如实作答,不问不答,看清限定语。
(二)健康告知询问剖析
举个栗子,“被保险人过去1年内是否发现健康检查异常(如血液、超声、影像检查、内镜、病理检查等)”那么,对于这个询问,我们需要关注什么呢?最主要的其实是限定词“过去1年内”,所以,对于超过1年的普通体检异常可不予理会。再举个栗子,“被保险人目前或过往是否患有下列疾病:良、恶性肿瘤(含原位癌),2级或以上高血压(收缩压大于160mmHg,或舒张压大于100mmHg),冠心病,心肌病……”。因为询问是“目前或过往”,所以一旦患有这些疾病,都是不能直接投保的,但对于一级高血压,因未达询问标准,是符合健康告知的,可以直接投保。
(三)不符合健康告知怎么办
1.选择其他告知宽松产品:林子那么大,不能在一个树上吊死,某些产品的健康告知相当宽松,横向多重比较,你总会发现一款适合你的产品。就算是所有重疾险都买不了,还是试试防癌险嘛;就算是寿险买不了,意外险总是可以的。
2.采取智能核保:如尊享e生(2017版)等产品,均提供了线上智能核保的功能。对于不确定是否符合健康告知的一些小毛病,可以点击智能核保,查看能否承保,再选择最优的核保结果。
3.选择人工核保:有些产品会提供线下人工核保渠道,允许通过邮件或寄送方式进行线下预核保。因不同公司核保标准不一样,同样建议同时投保多家保险公司,选择最优的核保结果。
目前智能核保的结果一般有5种,分别是标准体承保、除外责任承保、加费承保、延期承保和拒保。
标准体的意思是跟完全健康的人一样承保,没有附加条件,最棒了。
除外责任是指对应部分的问题保险公司不再承保了,比如以后发生甲状腺癌就不赔,但其他的问题该怎么保还怎么保。
加费,顾名思义就是多加点钱保险公司才愿意承保,一般个别慢性病会有这种附加条件。
拒保则是保险公司不愿意承保,想投也不能投。
而延期承保比较少见,一般人工核保的时候才会出现。
智能核保对于咱们消费者来说,除了方便快捷秒出结果之外,关键是不留核保痕迹,就算被拒保了也不影响咱们再投别的产品。
好,可如果到了这一步都还不能解决问题的话,咱就只好拿出底牌——人工核保。
人工核保跟智能核保的区别在于,人工核保有专业的核保员进行审核,不像智能核保,问题和标准都是固定的。
人工核保更有针对性,在核保的过程中也更有弹性,能否承保主要看核保员怎么裁定。
线下购买保险核保的话,把相关的核保资料交给业务员即可,比如相关病例、检查报告等。资料经过层层转交,最终交到核保员手上。
线上的产品有些也支持人工核保,一般来说,把相关资料拍照,直接上传到保险公司的系统,或通过邮件的方式发送到指定邮箱就可以了。
建议大家不管是走线下核保还是线上核保,最好同时多核几家。广撒网,最后看哪家愿意承保,哪家的承保条件好,哪家的产品性价比更高,咱就选哪个。
由于人工核保步骤多,手续也复杂,所以效率没有智能核保高。一般需要一到两周左右,才能收到保险公司反馈回来的核保结果。
而且人工核保需要提交个人身份信息,在提交核保资料的时候就要填上姓名和身份证号码,所以人工核保会留下“案底”。
非要核保的话,能用智能核保解决就不用人工核保,不然万一被拒就尴尬了。
身体健康的就趁早投,别浪费了自己的优势,身体有小毛病的也别灰心,现在保险产品这么多,广撒网多尝试,总会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