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文玩爱好者都有一种奇怪的习惯,既要一样,又要不一样。
什么是要一样呢?就是看到我玩核桃,你也要有;看到你玩黄花梨,他也要有。
什么又是要不一样呢?就是在拥有的基础上,他要更特别,更具有唯一性。你有五线菩提,他就要有六线;你有公子帽核桃,他就要双生公子帽核桃。
谁也别说谁,大家都是这样的文玩爱好者。
有一年,我在五台山与一帮游客一起蹲地上捡五线菩提。我们这一拨游客初进场捡菩提子,开始都不吭声,一个劲往袋子里扒拉。
捡着捡着,有的游客价值观就产生变化了,一边捡一边告诉身边的朋友:“要红皮的,圆的。普通的太多了不稀奇。”再过一会儿,要求又升级了:“红皮的够多了。捡起来看看是五线还是六线,六线的才有价值。”我们在他的提示下,也一边捡一边把普通的又倒出来,找更特别的。
哎呀喂,亏得这树没有产下一枚七线菩提子。假如哪天地上真发现了一枚七线,估计树下的人都不肯走,痴痴地等着树长够一串七线菩提籽的数量。
假如又有一天,菩提树专门产出七线菩提籽,不产出五线菩提籽了,那么结果又是相反的,大家又开始丢下六线、七线菩提籽去追捧五线菩提籽了。
其实这不好笑,这就是在普通共性中寻找物品的稀奇性。
这还不算完,再来说文玩的工艺。
如果地上捡到一段竹子,大家都不稀罕,竹子嘛,太多了、太普通了。可如果有人用木头段雕出一段竹子来呢,又是不同的情况了。大家会赞叹:“手艺太好了,雕刻得和真的竹子一模一样,栩栩如生。”然后重金求购,爱不释手。
而刚才那段竹子呢,有人又捡起来,把它雕刻成木头的样子。大家又惊讶:“竹子怎么能够做得那么像木头啊,惟妙惟肖。”
我们用竹子雕木头,用木头雕竹子,追捧橄榄核刻成的核桃,核桃雕成的橄榄……
其实这不是拗,这是对仿生雕刻艺术的审美,是追捧技艺让普通的物品产生的艺术价值。
我们文玩爱好者就是这样,既要在普通的共性的物件中去寻觅它的稀奇性,又要在朴实无华中去追求其艺术价值。
这样也不错,在随手可寻的普通物品中就可以获得快乐喜悦,这种喜悦又能够随着价值取向的改变而随时升级、再升级。
我们在海南岛找到了一些1厘米直径的椰蒂,高兴,又找到了1.2厘米的,更高兴;我们在热振寺找到了白皮柏香籽,愉快,再找到了红皮的柏香籽,非常愉快……
文玩爱好者的快乐就是这样精益求精而又朴实无华。你也是这样的文玩爱好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