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黑龙江省方正县斥70万巨资立了一块碑,这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巨大争议。
为什么呢?
这块碑,不是纪念中国的抗日英雄的,竟然是为那些曾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人而立的。
社会舆论简直乱成了一锅粥。
但是这件事的后续却较为激动、令人震惊。
五位来自不同地方的中国青年,义无反顾地踏上千里之行,只为亲手砸碎这块令人愤怒的碑石。
方正县当初为什么要立这块碑呢?五壮士砸碑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种所谓莫名的“纪念”方正县,位于黑龙江省,是一个面积不大但历史悠久的小县城。
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东北抗日联军的根据地,很多抗日将士在这里英勇牺牲。
按理说,作为一个抗战重地,方正县应当纪念那些为国捐躯的抗日英雄。
2011年,方正县却出乎意料地斥巨资为日本战犯立了一块纪念碑,称其为“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碑”。
据说,这块碑的设立是为了“促进中日友好”,因为方正县曾是日本移民的安置点,许多日本移民在战后被遗弃在这里,饱受饥寒交迫之苦。
碑石的设立者,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纪念这些在异国他乡逝去的日本人,以表达对生命的尊重。
然而,这种所谓的“纪念”却忽视了中国人民的情感。
尤其是在经历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背景下,这样的举动无异于揭开了中国人民心中的伤疤。
中国人为什么对这块碑这么愤怒?
这不仅仅是因为侵略战争的残酷,在中国造成的惨绝人寰的灾难,更心惊的是,日本曾经想把这里同化。
所谓的开拓团是啥?
日本人先是派军队扫荡,扫荡完以后插旗,插完旗这块地就属于他们了吗?显然不是。
因为普通老百姓对侵略者是有恨的,这种情况下不把日本军队撕开扯了变成人头包子都不解恨的。
日本当然知道这种心理了,所谓兵不厌诈,日本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挑起那么多场战争,这种小道理他们当然懂。
于是,日本就采用了一种温和的做法。
就是派日本的女儿、儿童,这些普通的老百姓,去被占领的地方,去开拓,去成为大日本帝国的另一种荣耀。
开拓,当然就是来到一片全新的土地,开拓要做的很多,要种地,要办教育,要宣讲日本文化,要逐渐让本地人认同日本,依赖日本。
如果说,军事手段是残忍的无法原谅的,那么开拓手段更加是断绝民族根气的大杀器。
很明显,中国人要是受了日本的这种全方位的教育的话,就是认贼作父了。
文化上的掠夺是细水流深,经济上的依赖是没办法的,尤其是当地一切都被日本控制的时候,就为时已晚了。
所以,立碑这件事,能够引起的愤怒,和给战犯磕头没什么区别的。
这个消息传出后,方正县本身就立刻招惹了社会的舆论冲击。
许多人的认为是,纪念日本开拓团成员的做法是一种对抗战历史的不尊重,甚至是一种忘却历史的表现。
有的人质疑,当地政府是否在以所谓的“友好”为名,企图淡化甚至抹去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罪行。
社交媒体上,网友们更是议论纷纷,对这种做法表示愤怒和不满。
有人评论道:“这是对抗战烈士的亵渎!”
也有人质疑:“这样的碑,究竟是给谁看的?”
这些声音汇集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舆论压力,把方正县政府围在网友们的唾沫中。
五壮士千里砸碑在全国上下的舆论声讨中,有五位来自不同地方的中国青年,他们决定不再仅仅是口头上的抗议,而是选择亲自行动。
这五位青年中,有的是普通的工人,有的是退伍军人,还有的是大学生。
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绝不能允许这种辱国的碑石继续存在。
五人简单的商议以后,决定亲自前往方正县,砸碎这块碑石,以表达对先烈的敬意和对历史的尊重。
出发前,他们准备好了锤子、铁棍等工具,并通过网络集结,互相鼓励。
他们的这个行动并非是一时冲动的,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
他们也明白,这不仅仅是一次行动,更是一次象征性的抗议,是对民族尊严的一次捍卫。
2011年8月19日,这五位青年带着满腔怒火,来到了方正县的那块“日本开拓团民亡者名录碑”前。
二话不说,他们拿起手中的锤子和铁棍,对准碑石狠狠砸了下去。
在他们的努力下,这块备受争议的碑石只是受到了小小的破坏,毕竟钢筋混凝土是现代社会中最牢固的东西。
但他们也没有就此作罢,他们用红色的油漆彻底毁掉了这块充满耻辱的石碑。
砸碑的事件迅速传遍了全国,社会各界对此反应不一。
许多人对五位壮士的行为表示支持,认为这是对方正县错误决策的一次有力回应。
然而,也有人担心这种行为是否会引发更大的冲突,甚至是中日关系的进一步紧张。
面对舆论的压力,方正县政府最终决定连夜偷偷拆掉这块碑石,还对这个事件进行了一些反思。
一些地方媒体在报道中表达了对五位壮士的敬意,称他们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不畏强权、敢于抗争”的典范。
一些比较激动的网友甚至惊呼,中华民族之魂觉醒,中华民族后人傲视群雄!
但是,砸碑事件发生后,五位壮士还在现场,民警就把他们抓了,本以为他们会因此面临一系列的法律问题。
甚至砸碑者之首陈福乐还在砸碑之前就说过,早就准备好被行政拘留15天了,但是就算会被抓,也还是要砸掉这个碑。
也因为社会舆论大多站在他们一边,可他们的行为又毕竟涉及到破坏公物,因此还是面临了警察的逮捕。
五位壮士一开始虽然被当地公安机关以“故意毁坏财物罪”拘留,结果只关了很短时间就放出来了。
在全国人民的声援下,他们最终得到了非常宽大的处理。
在北京,有20多位当地民众热烈接应了他们,还有一位,叫童增向,是“向日本索赔的民间第一人”,他给五位壮士每人发了2000块,作为鼓励。
之后,五壮士的生活并没有因这个事件而发生巨大的变化。
他们中的一些人,有的继续工作,有的人继续生活,这样一件大事,也在当年很快就落下帷幕。
但即便如此,他们并未后悔当初的决定,依然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是为了捍卫民族尊严所必须做出的牺牲。
事件引发的社会思考这起事件不仅在法律层面引发了讨论,更在社会上引发了一场关于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很多人开始反思:为什么我们会允许这样一块碑石在中国的土地上存在?我们的历史教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这种思考不仅限于普通民众,也影响到了决策者的认知。
方正县的立碑事件,暴露出了一些地方政府在处理历史问题上的盲点和失误。
历史不能被遗忘,更不能被随意解读。
这个事件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复杂的历史问题时,必须谨慎行事,不能为了短期的利益而忽视民族的情感和尊严。
但是,也有一些看法,比如白岩松就曾说,这本是一种种极端的暴力行为,但附加了民族主义,就变得正义了吗?
白岩松的话不是没有道理,这砸碑的五壮士,都是自由职业者。
那个年代的自由职业者,说白了就是没有工作,居无定所,难听一点就是社会闲散人员。
设想一下,但凡有个安稳体面的工作,哪怕为了保住这个工作,都没有人选择去干这个吧。
中国其实还发生过很多起类似的时间,比如砸日本车,民族情绪一上来,好像很多事情都可以撇开。
可是,作为砸车人,你是正义的,那么如果被砸的车是自己的?心里的痛只有自己才知道。
但是在当时的场景之下,你心里痛,也是不可以表现出来的,你只能和大众表现的一样义愤填膺。
可车是花自己钱买的啊。
方正县立碑事件虽然已经过去多年,它所引发的社会反响和思考却依然在延续。
五壮士的勇敢行动,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历史不容篡改,民族尊严不容践踏。
在面对历史时,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反思与警觉,而不是简单的遗忘或忽视。
这个事让我们看到,我们的民族得以在风雨中屹立不倒,得以在历史的洪流中勇往直前,靠的绝对不是简单的这种所谓的立碑、砸碑艺术。
立碑也好,砸碑也好,他不过是迎合了社会化的心理认知。
这一场表演,曾几何时出现了,又出现了,暴力是在所难免的,恐慌也是在所难免的。
我们是否一定要这样做?历史需要我们铭记的是日本的侵略、暴虐、暴力,造成了我们民族深重的灾难。
我们今天,是否要重复那种暴力和暴虐,才能说明我们是进步的?
信息来源:
中国新闻网——人民日报海外版:黑龙江方正回应为日军立碑:警示罪恶 感受人道(2011年08月03日)
中国新闻网——北京青年报:为日本开拓团立碑终是不妥(2011年08月02日)
中国新闻网——法制晚报:方正县为日开拓团立碑遭质疑 被指“生意经”(2011年08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