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才生儿媳怒杀婆婆,究竟是谁的错?令人深思的一个案例剖析

平夏聊情感 2024-10-05 02:23:25

前言

“婆婆也是妈,也应该孝顺才对”这句话有毒,而且还太假,也是一种道德绑架,为什么这样说?儿媳妇是你生的吗?是你给养大的吗?都不是,既然都不是,为什么要把你当成亲妈一样对待?就是因为做了你的儿媳妇就要一辈子向你低头,不管你怎么对待她,她都应该一辈子忍辱负重吗?凭什么?你让儿媳妇当你是亲妈,你拿儿媳妇当亲闺女了吗?你没有做到又凭什么让儿媳妇儿做到,请不要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来要求别人才对,爱需要相互付出才可以。

在一个家庭里,婆媳关系很难融洽,也可以说大部分的婆媳关系都会很紧张,如果生活在一起,那么矛盾一定就会越积越多,所谓的矛盾也就是互相看着不顺眼,越积越多,说不定那一天就会爆发,一旦情绪失控,就有可憎酿出悲剧,究竟是谁的错?没有办法说得清,清官难断家务事,没办法说得清孰是孰非。

高材生儿媳妇失手杀了婆婆,这究竟是谁的错,老公失去了妈妈,自己失去了自由和儿子,真实案例分析。

故事发生在吉林省梅河口市,于杰(化名)出生在一个还算比较好的家庭,一个乖巧懂事的女孩子,学习成绩优异,也考上重点大学,毕业以后来到市重点中学任英语老师,性格温柔,知书达理,工作不久后在一次朋友聚会上认识了自己的老公王浩(化名),两个人一见钟情,于杰很喜欢这个王浩,人比较帅气,也会来事了。两个人很快就坠入爱河。

不久后于杰就把自己恋爱的事情告诉了父母,父母听了以后十分的反对,反对的理由就是王浩没有正经工作,还是单亲家庭,父亲病逝,王浩和母亲长大,对于一个没有正当职业的人,于杰的父母坚决反对,感觉家庭不对称,将来一定就会出问题,可就是这样在父母的反对下,于杰还是坚守自己的“爱情”,两个人在恋爱8个月后,走进了婚姻,也可以说算是闪婚,毕竟两个人相识还不到一年。

结了婚以后王浩的母亲当然要和小夫妻生活在一起,一年以后矛盾开始出现,而且还是矛盾也在不断的升级,婆婆就是看不上这个儿媳,每一件事都看不上眼,就没有做对事情的时候,两个人也会时不时常拌嘴,可每次有了矛盾,王浩总是站在母亲一边,对于杰说自己由母亲带大自己不容易,多多包容母亲才对,少说一句,让着老人点,于杰听了王浩的话,毕竟自己受过高等教育,那就忍着吧。

可是这个婆婆从开始在于杰背后教唆儿子,到公开当着儿子的面开始怒斥于杰,两个人之间的隔阂也是越来越大,不管于杰多么小心翼翼,可婆婆还是不满意,每天就是抱怨不休,似乎感觉是于杰分走了儿子王浩的爱,是于杰的出现让儿子离开了自己,于是就是对于杰总是挑剔不停,以这样的形式让于杰把儿子还给自己,这所有的一切于杰只能默默忍受着。

每次受了委屈,王浩总是在替母亲说话,一点也不能理解于杰的难处,于杰每天工作很忙,因为是在重点中学工作,婆婆不是说于杰穿的衣服对不对劲,就是做的饭菜不和自己的口味,要么就是嫌弃家务事做得不够多,每天见到于杰就是嘴里叨叨个不停,于杰每天都要承受这样的煎熬,心里的怨气也是越积越多,关键问题是王浩还不能理解自己,于是两个人矛盾也在不断升级,吵架成了家常便饭。

婆媳之间的矛盾,从开始的忍让,到后来婆媳开始大吵大闹,可每次吵架王浩还是站在母亲一方指责于杰,要不就是摔门而出,从来不会调节婆媳之间的矛盾,就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了4年,于杰自己的儿子已经三岁,可于杰还是决定离婚算了,已经看不到希望,总不能自己一辈子就这样生活下去吧?

于是于杰对王浩提出离婚,王浩当然不愿意,去哪里找这样的妻子,可于杰还是坚持要离婚,可于杰的母亲听了女儿要离婚,就对于杰说,谁家都会有矛盾,谁家都会吵架拌嘴,孩子才三岁,离了婚孩子多么可怜,反对于杰离婚。于杰说当初你们反对我和他结婚,现在又反对我离婚,这是唱的哪一出?可不管母亲怎么说,于杰还是坚持离婚,这个时候母亲竟然把户口本藏了起来,于杰在母亲的劝说下,决定再努力一次看看,也希望能缓和婆媳之间的矛盾。

一条棉裤让于杰失去了理智,惨案发生

于杰听了自己母亲的话,于是想尽一切办法来缓和这个家庭矛盾,冬天到了,于杰去了商场精挑细选给婆婆花了几百块买了一条棉裤,自己都没有舍得买,以为这样就可以让家庭关系好起来,当于杰那些棉裤回到家,送给婆婆,让婆婆试试合适不合适,不合适还可以换,可怎么也没有想到,婆婆不但不领情,还怒气冲冲对于杰说,你拿着我儿子的钱来送人情,你心里太阴险了,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然后把棉裤狠狠地摔到地上,嘴里还在不停地说着难听的话。

于杰心里感觉自己受到了莫大的羞辱,自己一片好心,却得到这样冷嘲热讽,能把话说得如此难听,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脑袋里一片空白,多年的怨气一下子爆发了出来,于是发疯了一样,与婆婆扭打在一起,毕竟自己年轻,体力好,一会儿的功夫婆婆就败下阵来,在扭打过程中。于杰把婆婆压在床上,拿起来床上的一个枕头,拼尽全身的力气捂住了婆婆的头,于杰当时已经完全失去了理智,过了一会感觉婆婆不再反抗了,这个时候于杰心里的怒火已经散去,

可是于杰的清醒已经晚了,也感觉到自己酿出大祸,看看婆婆一动不动,恢复理智的于杰有些不知所措,开始痛哭不停,心里已经充满了恐惧,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可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没办法挽回,于杰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拿起电话打给了自己母亲打了电话,也给王浩打了电话,然后报警,自己投案自首。

于杰的父母听到了这个消息,已经不敢相信自己的女儿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于杰所有的同事和同学。都没有办法相信于杰能做出这样的事情来,真的难以置信,一个这么温柔善良的人,怎么会如此狠心呢,没有办法想象这么一个文静的女人,怎能做出来如此疯狂之事,可不管相信还是不相信,这就是现实,大祸已经酿成,没办法更改。

于杰没有办法逃避法律的制裁,最后于杰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当判决结果出来的时候,于杰在法庭上失声痛哭,可丈夫王浩不能接受这样的判决结果,于是提出上诉,请求法院判于杰死刑立即执行,上诉失败,二审法院驳回王浩的请求,维持原判,从此于杰开始到了监狱服刑,从此开始了漫长的铁窗生涯,两个人也离了婚,王浩带着儿子也离开了家乡,可于杰心里十分牵挂和想念自己的儿子,自己才30来岁就失去了自由,希望能见见自己的儿子。

可是王浩拒绝了于杰的请求,坚决不带儿子来见她,用这种方式来惩罚于杰,警方也给王浩做了很多工作,希望王浩能带孩子来见见于杰,可王浩在电话里十分的坚决,那是不可能一件事儿。这辈子都别想见到儿子,于杰的父母也多次去请求王浩,能让母子见一面,可王浩就是不肯答应,只是愿意让于杰的父母见见自己的儿子,只是一次,以后再也不让见了。

在于杰的母亲心里,觉得自己做错了一件事儿,就是不应该阻止女儿离婚,如果当时同意女儿离了婚,也就没有了现在这样的结果,可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母亲抱住女儿痛苦,让女儿就这样在监狱里度过一生,究竟是谁的错?

分析

从整个事件描述来看,婆婆的错误比较多,可我们要是站在婆婆的角度分析一下呢?又是一个不一样的看法。有没有可能于杰感觉自己就是在下嫁,婆婆就应该对我毕恭毕敬才可以我又给你们家生了一个儿子,婆婆应该对我好,应该顺从我才对,不应该总是对我挑三拣四。

婆婆认为你就是我的儿媳妇,嫁到我家是你心甘情愿的一件事儿,就应该顺从我才对,不应该和我顶嘴,一切都应该听我的才可以,我不管你什么身份,你多么有能力,你是我的儿媳,就应该遵守我们家的规则,于是两个人互不相让,这才让矛盾越来越大,怨恨越来越多,这才是主要的问题所在。

要说王浩就没有责任吗?当然有,他就是一个不会处理问题的人,总是说自己的老妈不容易,没有去考虑自己的妻子多么不容易,受了多少委屈,用一句话来总结王浩那就是自己没有能力,没有让于杰得到应该有的家庭地位,直白点说就是王浩没有一个好的工作,赚不来财富,这也是家庭矛盾的一个焦点问题,如果王浩的能力比于杰强,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在这个案件里,于杰感觉自己很委屈,自己不但下嫁,还要受两个人的气,心里的怨气越积越多,过于太压抑才会让自己的情绪失控,于杰感觉自己能理解婆婆,可婆婆没办法去理解于杰,于杰已经向婆婆低头,可婆婆还是我行我素,于杰只是一时的情绪失控而已,才酿成大祸,在整个案件里,人们把同情心还是都给了于杰,于杰至少要在监狱里服刑10以上,才有可能出来,出来以后的生活又怎么办呢?

后话

在我的观念里,作为父母真的不要去干涉儿女的生活,能不在一起就不要在一起生活,只要自己能动,自己饿不死,就不要去参合儿女的事情,能躲远一点就远一点躲着,能帮一把就帮一把,不愿意帮,或者不想帮,那就离他们远一点,保持一定的距离,什么都想管,还什么也管不好,一天瞎操心,这就是没有活明白的表现,作为老人而言,也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要道德绑架年轻人,更不要去做为老不尊之事。

0 阅读:0
平夏聊情感

平夏聊情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