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深夜,安徽高速公路上的一声巨响,带走了三个23岁女孩的生命和未来。
一辆开启智能驾驶的小米SU7撞上施工路障,车辆瞬间爆燃,监控视频里扭曲的车架和打不开的车门刺痛了所有人的心。
但比事故本身更让人心寒的,是整个汽车行业的鸦雀无声——没有一家车企站出说一句话,尤其是那些平时为了流量,什么话题都要掺和一下的新能源车企,这次连个“屁“都没放。
这很奇怪,甚至有一种让人恶心的东西气息在飘荡着。
这些平日里在发布会上高喊“用户至上”、“科技向善”、“行会也梦想“的车企,遇到这样重大的行业安全事故,却像约好了一样集体沉默。
他们是真的觉得这场悲剧和自己无关?还是怕引火烧身?
01事故暴露的不仅是小米的问题
从公开信息看,这辆SU7标准版在碰撞前2秒才发出警报,自动刹车完全失效,撞车后车门锁死,电池5分钟内就爆燃。而小米此前大力宣传的AEB自动刹车功能,在顶配版测试中号称“夜间120公里时速也能刹停”,但标准版因为减配了激光雷达,遇到施工路障就成了“睁眼瞎”。
这种“顶配吹上天,低配偷工减料”的操作,其实是行业公开的秘密。
华为问界M7去年撞车起火后,官方一句“这种极端情况神仙难救”就想轻飘飘带过,至少有几个车企还出来说说这个事,代表行业讨论和反思。
这次小米出事,所有车企已经连表面功夫都不做了。
因为他们清楚,今天是小米的难关,明天可能就是自己的劫数。
更根本的问题在于,整个行业都在玩文字游戏。
车企们在把“辅助驾驶”包装成“自动驾驶”,用“系统反应比人类快0.3秒”的话术诱导用户放松警惕。
发布会上吹嘘的激光雷达数量、芯片算力,在实际安全防护上却偷工减料。
这不是某一家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的潜规则。
02车企集体沉默的三个真相
为什么没有车企敢发声?根本原因就三个:
第一,怕引火烧身。现在新能源车都在搞军备竞赛:比谁雷达装得多、比谁加速快、比谁屏幕大。但在最基础的安全配置上,大家反而在悄悄减配。
特斯拉坚持不用激光雷达,理想汽车取消侧向毫米波雷达,小米标准版砍掉关键传感器……
省下的成本都变成了价格战的优势。这时候谁敢站出来说话,就等于揭了行业的底裤。
第二,法律有空子可钻。按照现行法规,L2级辅助驾驶出事,责任全在驾驶员。车企只需要在说明书里用最小号的字写上“必须随时准备接管”。
这次小米的声明里反复强调“驾驶员接管后1秒发生碰撞”,和特斯拉当年的“驾驶员未保持注意力”如出一辙。
既然法律允许推卸责任,沉默自然成了最安全的选择。
第三,赌概率的侥幸心理。国内碰撞测试标准还停留在56公里/小时正面撞击,而这次事故实际撞击速度是97公里/小时。
实验室数据和现实风险的差距,车企心知肚明。
某自动驾驶公司的工程师私下说:“大家都在赌事故概率,毕竟卖出去十万辆车,出事的可能就几辆。”
只是这次赌输的,是三条活生生的人命。
03沉默正在杀死行业的未来
车企可能觉得不说话就能躲过风头,但消费者不是傻子。
事故后三天,小米市值蒸发700亿,但这只是开始。
真正崩塌的,是大家对新能源车的信任。
朋友圈里有位开了十年油车,最近马上就要换新能源的老司机,紧急踩了刹车,就是因为看到小米SU7这个事件,以及所有新能源车企的集体沉默:“不敢买了,看来电动车起火真的救不了人。”
社交平台上有人翻出车企宣传片质问:“你们吹的天花乱坠的AEB呢?说好的电池防火呢?”更让人心痛的是遇难者家属的哭诉:“出事五天,小米没有一个人联系我们。”
当行业用沉默对待生命,就是在告诉所有人:在资本家眼里,消费者不过是财报上的数字,是技术迭代的试验品。
04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汽车行业
汽车行业的集体失声,暴露的不仅是技术缺陷,更是一场价值观的溃败。当雷军承诺“不回避”却迟迟不公开EDR数据,当余承东用“神仙难救”消解安全责任,当李想呼吁“统一自动驾驶名词”却对事故避而不谈,我们看到的是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非怀揣使命的造车人。
写到这里,想起去年参观某车企研发中心时,墙上写着“安全是造车的第一原则”。但现在看来,这句话可能应该改成“诚实是卖车的第一原则”。
想要重建信任,让汽车行业尤其是新能源车更健康的发展,车企至少要做到这四点:
别再把辅助驾驶吹成自动驾驶,用大白话说清并突出技术局限。安全配置不能搞高低配区别对待,救命的技术就该标配。公开事故数据,让第三方机构来检测分析。推动修改法规,让车企为系统缺陷承担部分责任。三个年轻生命的代价,不该只换来几句“深表痛心”。
以后那些仍然会在发布会上侃侃而谈的车企大佬们,请记住:你们卖的不仅是车,更是千万个家庭的安危。速度可以追赶,参数可以刷新,但人命没有重来的机会。
如果今天整个行业能因为这场悲剧真正反思,三个无辜姑娘的生命或许还能给未来无数年轻人的生命铺一条安全的路。
这篇文章也许不会让车企们开口,但至少可以让更多人思考:当我们为智能驾驶欢呼时,是否已忘记科技的本质是服务于人?
(全文完)
作者简介:天真一笑,前国际4A创意总监,知胜咨询创始人,曾服务过50+世界500强企业的创意营销,并帮助100+中小企业及创业者从0到1走上品牌轨道。寻找生意解药,就问天真一笑。有问题咨询作者,请后台私信联系。
关注我,更多改变你命运的见识,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