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舆论场上始终有一种声音,那就是:乌克兰将会在战争过程中被俄罗斯、波兰和匈牙利三国瓜分,作为主权国家的乌克兰将会在战后不复存在。而近来,这种声音的分贝突然又提高了。
“乌克兰将会在战后解体”的话题之所以突然热度大增,源于梅德韦杰夫一篇文章中的观点和泽连斯基访问波兰时关于乌克兰与波兰战略协作关系的一段讲话。
日前,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因为“没有人需要它”,所以,乌克兰将“消失”。梅德韦杰夫论证说,因为欧洲、美国、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和俄罗斯,甚至是乌克兰民众也不需要它,所以,“这样一个乌克兰是这个星球上任何人都不需要的,这就是为什么它将不存在(的原因)。”
另据波兰一位政治分析家透露,在访问波兰期间,谈到波兰与乌克兰的战略协作关系时,泽连斯基表示:“未来我们之间不会有任何边界,无论是政治边界、经济边界,还是非常重要的历史边界,这是为我们的人民,但这还需要赢得战争的胜利。”
此前,在舆论场上早已有了“乌克兰解体”论,说是俄罗斯将会收回乌克兰东部和东南部的所有“历史领土”,波兰将借机收回利沃夫、沃伦、罗夫诺州等“历史领土”,而匈牙利也将收回二战中失去的外喀尔巴阡地区。
不过,这种“论调”在去年乌军反攻并连续“收复”伊久姆、红利曼等重镇后有所减弱,但在日前却因为梅德梅杰夫的“观点”和泽连斯基的讲话后又被“炒热”。那么,这样的“论调”靠谱吗?
姑且不论乌克兰在领土上与俄罗斯、波兰、匈牙利之间的历史经纬,仅以目前的联合国宪章和普遍认可的国际法来说,将一个“主权国家”的领土就这么瓜分了,可能吗?而且,其“瓜分”的理由和逻辑无一能够“站住脚”。
不管是俄罗斯高层所说的“乌克兰从来都不是一个主权国家”,还是“这个星球不需要乌克兰”,其实都是俄罗斯的“战宣”需要,本无可厚非。因为,交战双方说出什么样的“无逻辑”之言都有可能,怪就怪在居然有人赞同,有人使用同样的逻辑予以论证。岂不知,那已经违背了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基本原则。比如俄方的“历史领土”和“乌克兰非主权国家”论,其逻辑均有值得商榷之处。
联合国是一个只有“主权国家”才有资格参加的国际组织,而在联合国成立时,乌克兰就是50个创始国之一。也许有人会说,乌克兰那时只是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是“有名无实”。但不要忘了,俄罗斯那时也只是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而且,其联合国成员身份还是继承苏联的。
赫尔松、扎波罗热、克里米亚这些地方确实都是俄罗斯的“历史领土”,但是,这些领土的取得或城市建设都是在俄乌1654年“合并”后,也就是说,那也有乌克兰的一份。再者,苏联解体分家时,俄罗斯是“签字画押”的。所以,即便是以分家后而论,乌克兰的“主权国家”身份也已经存在了30多年。
现在,世界上有主权国家193个,但在一战前,具有主权国家意义的只有49个,分别是欧洲22个、北美洲11个、南美洲10个、亚洲5个、非洲1个。二战前也不过是63个“主权国家”。基于此,如果都以“历史领土”和“建国时间”来确定是否有存在必要的话,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呢?
再来看看梅德韦杰夫是如何论述“乌克兰将不复存在”的?他在文章中称,欧洲因为支持乌克兰正在经历经济和金融“灾难”,并会因此放弃乌克兰。因为美国民众看不到支持乌克兰的效果,基于美国的“民主”,华盛顿最终会抛弃乌克兰。
梅德韦杰夫还认为,西方国家因为援助乌克兰而花费了太多的金钱,如果不支持乌克兰的话,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就能够得到殖民赔偿金,所以,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不需要乌克兰”。
梅德梅杰夫甚至认为乌克兰民众也不需要乌克兰这个国家,因为有一半的乌克兰人已经逃离乌克兰成为难民,他们只想要安宁、和平的生活,而不想要乌克兰这个国家。至于俄罗斯,那就更不需要乌克兰了。按照梅德韦杰夫的说法,乌克兰只是“1991年被命名为乌克兰的俄罗斯的一部分。”实话实说,梅德韦杰夫的论断已没有在逻辑上讨论的必要性。
至于泽连斯基在访问波兰时的讲话,直白地说,那不过外交辞令和修辞手法而已,如果据此就断言乌克兰将会被波兰“吞并”,那显然不符合这场博弈的“本意”。
波兰和匈牙利都是北约国家,而美国正在带领北约支持乌克兰,目的是不能让俄罗斯“心想事成”,如果美国允许波兰和匈牙利要回所谓的“历史领土”,那么,美国不是在自己打脸吗?
换言之,即便是乌克兰与波兰“合并”了,那对于俄罗斯来说也未必是利好。要知道,在300多年前,乌克兰人曾与波兰人、立陶宛人“是一家”,而且,波兰王国、立陶宛大公国也都曾辉煌过,假如波兰、乌克兰和波罗的海三国“合并”的话,其领土、人口都会超过英、法、德这三国。那样的话,“家门口”有这样一个“国家”诞生,对俄罗斯的威胁显然会更大。
综上所述,即便是在这场冲突中乌克兰不能收回被俄罗斯占领的领土,乌克兰这个国家也不会因此而“消失”。不仅如此,从某种角度来说,乌克兰这个国家极有可能会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浴火重生”。
在舆论场上有一种观点认为,即便是乌克兰在战后还能存在,但已经被“打残”的乌克兰也将失去再爬起来的机会,必将会更加贫穷。个人观点认为,这样的说法太过武断,且并不符合历史经验及发展的内在逻辑。
乌克兰确实已经被打得支离破碎,但俗话说“触底反弹”,已经触底的乌克兰没有了羁绊,它只有“重头再来”一条路可走。而从历史经验来说,二战中有很欧洲多国家都被打得支离破碎,显然比现在的乌克兰更惨,但欧洲的发展状况比其他地区差吗?
从国家发展的经验和内在逻辑来说,以色列人口少,国土面积小、土地环境差,但以色列不是也发展成为发达国家了吗?事实证明,在一个国家的发展过程中,人才、科技、社会环境更重要。而在人才和科技层面,乌克兰其实并不差。
在欧洲范围内,乌克兰的国民受教育程度是可以排在前几名的,其科技水平在原苏联加盟共和国中仅次于俄罗斯。
在战后重建问题上,几乎可以肯定,西方阵营会大力度支援乌克兰,因为他们想将乌克兰打造成“样板”,以此证明他们的“政治正确”。所以,只要乌克兰在战后选对道路,不再瞎折腾,那就完全有“涅槃重生”的可能。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