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范公祠:岁月沉淀的传奇与风华

山灵看旅游 2024-11-21 06:00:40

范公祠,位于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长山镇会仙一路,占地广阔,足足有 5000 平方米之多。其建筑风格独具明清特色,四进院的布局精妙绝伦,由范文正公祠、菜根茎舍、忧乐亭、烟雨亭、碑廊以及美轮美奂的后花园等建筑巧妙组成。门前那棵古槐,相传乃是北宋治平二年时,由知县韩泽修建祠堂之际亲手栽种的。历经近千年的风雨沧桑,却依旧枝繁叶茂,生机盎然,荣获“邹平树王”的盛誉,实乃令人称奇。

范公祠坐北朝南,前后两院各有千秋。前院矗立着宏伟的大殿,后院则是典雅的享殿。大殿采用别具一格的歇山式建筑手法,灰砖青瓦相得益彰,斗拱飞檐精巧别致,尽显古朴大气之美。殿内所塑的范仲淹坐像威严庄重,令人肃然起敬。大殿前东西两侧,分别栽种着一株高耸入云的银杏,高度惊人,约达数十丈之巨。院内的三株古槐亦是别有韵味,其中一株树干已然老朽中空,然而在这老干之内,竟奇迹般地萌生出一株新槐,枝叶蓊郁,繁茂非常,形成奇特而壮观的景象,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怀中抱子”,实乃大自然的奇妙造化。享殿更是雕梁画栋,美轮美奂,周边茂林修竹簇拥,营造出一片清幽宁静、高雅脱俗的氛围。殿下悬挂着两块意义深远的匾额,其一题为“长白书院”,其二则是“菜根味舍”。

这座祠堂里究竟深藏着怎样扣人心弦的故事呢?就在今天,让我们一同踏入邹平范公祠,去深入探寻其中的奥秘。许多人目睹此地,都会不禁心生疑惑:邹平与苏州相隔千里之遥,怎么会在邹平为范仲淹建造祠堂呢?

众所周知,范仲淹并非博山人,而是苏州吴县人士。那么,为何偏偏要在博山这个地方构建纪念他的祠堂呢?依据详实确切的史料记载,原来博山乃是范仲淹母亲谢氏的娘家所在,也就是说,他的外祖母家就在这片博山大地之上。

范仲淹两岁那年,他的父亲不幸与世长辞,那时他的母亲正值花样年华,为了给孩子争取一个安稳且充满希望的未来,毅然决然地冲破世俗偏见的重重枷锁与藩篱,带着他改嫁至长山县(即如今的山东省邹平县长山镇)的朱氏家中。少年时期的范仲淹,在朱家屡遭欺凌虐待,他的母亲为此悲痛欲绝,于是小心翼翼地将他护送至博山的荆山寺,让他能够心无旁骛地安心读书求学。

后来,范仲淹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考取了功名,最终成为了名垂青史、流芳百世的一代名臣。功成名就之后,他对博山人民的养育之恩始终铭记于心、没齿难忘。范仲淹晚年退居苏州的时候,曾多次想方设法将母亲的灵柩迁回故乡进行安葬,只可惜当时战乱频繁,烽火连天,此愿始终未能得以圆满实现。在临终之前,他向朝廷呈递的奏章中深情写道:“臣无父以来,此乳哺之恩未尝一日不思也。”这掷地有声的话语,充分彰显了范仲淹从未忘却自己外祖母给予的深厚养育恩情。后人对他卓越非凡的政绩和高洁无瑕的节操钦佩至极,赞叹连连,因而在他少年时期读书学习的地方倾心修建祠堂以作永恒纪念。这便是范公祠的传奇由来。

当我们走进祠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这尊高大挺拔、令人心生无限敬仰的范仲淹塑像。再往里深入行进,便是范仲淹生平事迹展室,通过品类繁杂、琳琅满目、数不胜数的大量图片资料,我们能够全方位、多维度、深层次地了解范仲淹跌宕起伏、波澜壮阔、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经历以及非凡卓越、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走出展室,便来到了碑林区。这里精心珍藏着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对范仲淹的诸多赞美之词,以诗词歌赋石刻的形式精彩呈现,总计多达 100 余方。最后我们所抵达的,便是这一处弥漫着古朴典雅韵味、宛如世外桃源般的园林式建筑群——祠院。

游玩时长建议:约1小时

开放时间:07:00-18:00开放

地址: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长山镇会仙一路

交通攻略:

附近的公共交通站点:邹平5路-范公祠站,步行285米到达

0 阅读:0

山灵看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