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国民党元老林森突然车祸去世,老蒋问戴笠:是你干的?

万千钧堂 2025-04-12 14:50:03

对于他的离世,大家议论不断,就连蒋介石也专门把戴笠叫来打听情况。

“林森那事儿,是不是你搞的鬼?”

林森担任了国民党主席长达十二年,结果却因一场古怪的车祸离世。他的死,跟蒋介石或者戴笠,到底有没有啥关联呢?

【从反清斗士到布衣元首】

1868年,林森在福州呱呱坠地。他九岁那年,踏进了学堂的大门,开始识字读书。过了四年,也就是他13岁的时候,成功考入了鹤龄英华学院,那时候大家都觉得他未来可期。但遗憾的是,他因为坚决反对清朝,最终被学校给劝退了。

两年后,他幸运地重新考进了台湾中西学堂的电气工程专业,一边忙着学业,一边仍旧坚持着反清的活动。

1895年,台湾被日本占领那会儿,他毅然决然地参加了抗日队伍,拼尽全力去抵抗。但无奈抗争没能成功,到了1898年,他又转身加入了兴中会,接着干起了反清抗日的活儿。

经过长时间的奋斗,他积攒了不少的实战经验,也慢慢明白光动嘴皮子喊几句口号,是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目的的。

1909年,他到九江海关上了班,心里头就开始盘算着怎么反抗清朝政府。过了两年,武昌那边一起义,他立马跟上,带着人就在九江也搞起了起义。

之后,他便跟着孙中山先生投身革命,还当过孙中山大元帅府的外交部长、参议院的头儿,还有宪法会议的会长,可以说是经验非常丰富。

他因为没有军权,在国民党里一直没啥大名气。但到了1931年,汪精卫的手下搞起了反对蒋介石的活动,这才让他有机会站到了大家面前。

那时候,蒋介石已经离职,国民政府主席的位置就空了出来。蒋介石、汪精卫和胡汉民这三股力量,都琢磨着要把自己的人推上去坐那个位子,可是一直都没能如愿。

蒋介石心里犯难,就把陈铭枢叫到了书房,问他能不能找个大家都能点头的人选。

陈铭枢那会儿压根儿没往蒋介石想让于右任上位那方面想,他琢磨了一会儿,开口说道:

林子超这人咋样?他既清廉又有声望,也没啥复杂的政治背景,正好对上了粤方挑主席的那套标准——年纪大,品德好。

蒋介石听完之后,好像有点心动,但立马又迟疑起来,说道:

林森平时就喜欢图个安静,不知道这回他乐不乐意呢?

陈铭枢立马说他会去劝劝,蒋介石二话不说就开始写信给林森。林森接到信时,心里头还有点嘀咕,不过琢磨来琢磨去,最后还是点头同意了。

接着,“平民总理”真正走马上任了。

提到林森被称为平民首相,这里面其实包含着两个主要的意思。

林森这人特别接地气,他经常到街头巷尾跟老百姓聊天,问问他们有啥难处。不光如此,他还亲自跑去买油买米,亲身体验百姓生活,完全没有一点官架子。平时呢,他的生活也很简单,就跟普通老百姓没啥两样。

另一方面,林森在官场里虽然没啥大靠山,但他有自己的原则和立场。

林森虽然没掌握军权,说话声音不响,但他始终站在抗战这一边,坚决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且他还持有亲近共产党的政治态度。

而且,就算面对权势滔天的蒋介石,林森也能保持自己的立场,不低头也不谄媚,有时甚至直接跟蒋介石唱反调,展现出了他的硬骨头精神。

【蒋介石与林森的嫌隙】

聊起风骨这事儿,林森和蒋介石的一次相遇那真是表现得淋漓尽致。那次,林森和蒋介石碰了个头,两人的气质、作风,那是一目了然。林森,一身正气,站得笔直,言谈举止间透着一股子坚韧和不屈。蒋介石呢,也有他的派头,但跟林森一比,就显得有些不同了。这次碰面,真的就是风骨的最佳展现。林森那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硬气和原则,让人印象深刻。而蒋介石,虽然也有他的威严,但在林森面前,似乎还是稍逊一筹。所以说啊,要论风骨,这次两人的相遇,那绝对是经典中的经典。

那天,林森正好在外头溜达,冷不丁撞见了前头有人开路、后面跟着一群人的蒋介石。在场的人心里头都明镜似的,知道蒋介石势力大,心想林森估摸着得往旁边挪挪,给蒋介石让路。

其实吧,林森就是随便扭了下头,眼睛一下就被街边小庙旁边的古董摊子给吸住了,开始在那儿摆弄起古董来,压根儿没想着要去巴结谁,或者特意去迎接谁。

最后,蒋介石还是不太自然地走了过来,自己先开口打招呼说,“您好啊,主席。”

还有好多类似的事儿呢,就拿西安事变后来说吧,蒋介石那时候急急忙忙地跑回南京那会儿。

那时候,去迎接蒋介石的人多得很,大家都围着他问长问短,争着抢着表示关心,好像生怕落下似的。可林森呢,他就跟没事人一样,站在旁边一动不动。

蒋介石瞅见后,立马挤开人群,走到林森面前,带着歉意开口说:

“主席您辛苦了,真是让我们担心了一场。”

蒋介石这么做表面上挺认真,但心里头并没多少真心实意。林森一眼就看穿了他想拉拢人心的把戏,他跟秘书说话时满脸的不屑,直说这手段太低劣了。

他明明是被吓到的那个,怎么最后好像我成了受惊的人?这不过是做做样子给别人看而已。

蒋介石心里的那点小九九被揭穿后,挺不自在的,最后只能无奈地走了。

蒋介石平时被周围人阿谀奉承惯了,但在林森面前却屡屡碰壁,心里怎么可能不怨恨他,并且对他产生诸多猜疑呢?

在国民党的一次内部聚会上,大家主要扯的是胡汉民和蒋介石之间那点事儿。按道理讲,这么关键的场合,林森本该到场露个面的,但碰巧那时候他身体不舒服,就没能参加。

会议进行时,蒋介石左等右等都没见林森现身,他心里就开始琢磨,是不是林森跟胡汉民私下里商量好了,故意不来参会,想给自己添堵呢。

会议一完事儿,蒋介石二话不说,自个儿就直接闯进了林森家里,连声招呼都没让人打。

结果一看,林森满脸通红地躺在那儿,烧得厉害,明显是真病了。

蒋介石挺尴尬的,最后随便聊了几句就走了,结果这事儿还让他成了别人的笑料。所以说,要是谁说蒋介石和林森之间没矛盾,那可真是不合实际。

1943年5月12日那天,林森正坐在车里,打算去参加外国公使呈交国书的活动。可没想到,半道上竟发生了车祸。这事儿一出来,大家伙儿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蒋介石。

而且啊,听说后来蒋介石还特意叮嘱,不准大家再去深究这件事,这样一来,又给整个事儿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

换个说法来讲,林森遭遇车祸这事儿,看起来就像是蒋介石暗中策划的,没啥悬念。但奇怪的是,又有个消息传出来,让蒋介石看起来好像挺冤枉的。

当蒋介石刚听到林森遭遇车祸的消息时,他立刻把戴笠喊了过来,开门见山地问:

“林森那事儿,是不是你搞的鬼?”

在国民党里头,手下们老爱瞎猜上司的心思,干些“走捷径”的事儿,那可不是啥新鲜事儿。就算蒋介石没明着下命令,也难讲戴笠会不会自个儿去琢磨蒋介石心里怎么想。

但这次,戴笠的回答很果断,他明确地说林森的车祸跟他完全不沾边,就是一场纯粹的意外。

那么上面那两个猜想哪个才是真的呢?林森的死,跟蒋介石到底有没有牵连?

【林森的“无为而治”】

说实话,蒋介石压根儿就没必要对林森下手,戴笠也不太可能做出这种傻事来。

不说那时候正是抗日战争最吃紧的时候,蒋介石压根儿没空管别的事儿。就算从对自己有好处这方面想,蒋介石要是真对林森下了手,那也是亏大了。

首先,林森在国民党里那可是老资格了,并且他还当过12年的国民政府主席呢。要是真查出来蒋介石跟他的车祸扯上关系,那他的威信肯定会一落千丈。

另外,林森采用的是“放手管理”的方式,他压根儿就不会跟蒋介石抢权力。就国民党内部的权力结构来说,林森对蒋介石也没啥威胁。

尽管从字面上理解,国民党奉行的是“党领导一切,包括政府和军队”的原则,其法理上的权力架构理应遵循党、政府、军队的顺序,但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真实的权力运行轨迹是军队、政府、党。

换句话说,国民政府本质上是个挂着党治名头,实则靠军权说话的军事专政。在那里,军权在谁手里,谁就能说了算。

特别是在蒋介石突然崛起之后,这种情况就变得更加突出了。

胡汉民为了削弱蒋介石在北伐战争中赢得的高声望带来的影响,他一度在训政时期大幅增强党权,几乎到了极致,想靠这种方式来管住蒋介石的军事大权。

可这种法子在国民党里头那时候根本走不通。那时候,国民党里面军阀多得是,他们急着得用武力把地方上那些想分裂的势力给除掉,把那些大军阀都给镇住。

后来,军队的力量变得越来越关键,蒋介石慢慢形成了他那种军人说了算的作风。特别是在他打败胡汉民之后,这种作风就更加稳固了,想改都改不掉。

到了这个地步,位置早已不是决定权力的关键,而是蒋介石人到哪,权力的核心就跟到哪。林森心里头明镜似的,对这事儿看得透透的,他才不愿意跟蒋介石去抢那个风头呢。

说到这事儿,在林森当权那会儿,其实就已经显露出来了。

首先,咱们得说说1931年6月那会儿,国民政府搞了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在这个法子里头,对国民政府主席这个位子,那是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这个职位不光是国民政府的代表,手里还握着海、陆、空三军的权力,并且能对人事变动提出意见,说白了,就是能提议让谁上任或者罢免谁,涉及到很多重要的官职。

1931年圣诞节那天,《中央政治改革新方案》里头,把主席的位置给整成了个空头衔,没啥实权了。

得知道,林森在任时拍板了这个方案,并且他自己对此一点异议都没有,这足以看出他心里头有多豁达。

另外,其实也有人想给林森捞点权力,可他自个儿不乐意要。

如果有人专门来找他,想要表示跟随他的意愿,他会直接拒绝见面,一点面子都不给。

林森之所以显得那么“超脱”,一方面是因为他自身素质过硬,压根儿就不想跟蒋介石去抢那个权力。

另一方面,他做事小心谨慎,想得长远。他明白,在当时的中国,抗日战争才是头等大事。如果各派系之间能少些争斗,那抗战的力量就能多增强一分。

如果林森遭遇的车祸和蒋介石没啥大牵连,那他为啥不让人好好查查清楚呢?

这事儿就说到车祸的另一主角了,那就是美国人。

【为非作歹的美国人】

那时候,林森的车被一辆来自美国的货车给撞了。

车祸发生后没多久,林森觉得身体没啥大问题,就打算跟平常一样去干活。可等他到了地方,司机才发现他已经失去了意识,啥都不知道了。

医院一开始检查发现,林森是因为脑出血才晕倒的。虽然医生们当时赶紧把他救活了,但从那以后,他的身体就一直不太好,总是反反复复出问题。

最终,到了1943年8月1号傍晚7点钟,林森在双河桥的家里安静地离开了人世。

在上述那场交通事故里,美国大兵得负上主要责任,这是没法逃避的。

但是说到这事儿,不管是美国那边还是国民党政府,都没打算深究,连个正经说法都不给,真叫人心里窝火。

可能就是因为国民党政府对美国大兵太过“宽松”,1945年当美军在青岛上岸后,他们才敢干出那么多灭绝人性的坏事。

1945年到1949年期间,美国大兵干了不少坏事,这些事在当时闹得沸沸扬扬,老百姓们心里头那个气呀,久久都消不下去。

国民政府还是没打算对那些美国人采取什么行动。

最终,因为公众舆论的强大压力,国民政府确实动手抓了一些人,但奇怪的是,仅仅数月之后,他们就悄悄把人给放了。这样一来,那些犯罪分子压根就没受到啥实质性的惩罚。

因为蒋介石糊涂,国民党没本事,那时候,老百姓里头的学生们闹得可凶了,就连毛主席在1947年都通过新华社发声,说这事儿闹得大。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有两大事情同时在进行。一边是蒋介石手下的进攻部队和人民解放军在战场上对峙,打得火热;另一边呢,是英勇正义的学生们站出来,跟蒋介石那个反动的政府较上劲儿了。

蒋介石庇护下的美军,干的坏事可不止这些。

1948年2月份,美国军队向四方电厂的工人们开了火,导致他们不幸丧生。

1948年3月份,美军竟然直接开着大卡车朝中国老百姓冲过去,结果导致七个人不幸丧生。

1948年春天,4月份那会儿,美国军队竟然开着汽艇,把我们的渔民渔船给直接撞翻到水里去了。

还有更过分的行为,美军竟然把我们的工人捆在柱子上,拿他们当靶子练枪,这种做法简直太残忍了,跟当年南京大屠杀时日军的暴行有啥两样?

国民政府居然连这种罪行都能庇护,也就不奇怪林森车祸的真凶为何能逍遥法外了,毕竟蒋介石他们压根没放在心上。

蒋介石或许没放心上,但老百姓们可是很在意。因此,到了打仗那会儿,大家伙儿简直是豁出去了,使尽浑身解数来支援咱们的军队。

粟裕曾提到,好多地方的老百姓,宁愿自己啃糠吃菜叶子,有时候连树叶和野菜都拿来填饱肚子,也要把家里能拿的粮食都送给解放军。这种情况下,蒋介石凭啥能赢这场仗?

其实一直到最后,蒋介石和他的国民政府都没搞清楚问题出在哪儿。

当年他们从大陆逃到台湾时,携带着大堆金银财宝和古董文物,梦想着有朝一日能重返大陆,重振旗鼓。但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有件最关键的东西却没能带上,那便是“百姓的支持”。

财富没了还能想办法挣回来,但要是失了民心,那可就啥也别提了。想再反攻大陆,纯属异想天开,不过是失败后自己骗自己罢了。

1 阅读:151
万千钧堂

万千钧堂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