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这事儿,是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大佬联手干的。他们悄悄派人摸到骊山,在1936年12月12日一大早,就把蒋介石给逮住了。这一手,就像是捏住了政治大局的开关,让整个国家都好像活了过来。就因为这,张学良和杨虎城立马就成了大家伙儿心里的大英雄,被记在了历史功劳簿上。
那么,到底是谁当年策划并执行了扣押蒋介石的那个行动,亲自把他抓住的呢?
杨虎城的大儿子杨拯民,他之前跟采访的人说过这么一件事:“那会儿,抓到老蒋可是头等大功。等把老蒋带回西安,张学良立马就给了孙铭九一大堆银元。你说这银元咋不给别人呢?那些后来也说自己捉了蒋的人,当时咋就没动静呢?难道是让骡子给踢哑巴了?”
从杨拯民所讲的内容里,能明白在西安事变那会儿,抓住蒋介石的人是孙铭九。
孙铭九出生那会儿,世道不太平。他在东北土生土长,亲眼看着日本人怎么欺负老家,心里头那个恨啊,就想着得把这些人从咱中国土地上赶走。这么一来,他带着一肚子爱国心和对敌人的怒火,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军队,成了东北军里的一员战士。
1931年“九一八”事件爆发后,东北的军队没办法,只能离开老家。蒋介石那时候主张“要想对外抵抗,家里得先稳住”,所以军队主要忙着去打红军,对日本鬼子却是一再忍让。这种做法,让像孙铭九这样的爱国将士心里头特别恼火和灰心。
1936年那会儿,全国上下都在轰轰烈烈地搞抗日救亡活动,孙铭九跟张学良将军手下的其他爱国将士心思一样,都盼着别再打内战了,大家齐心协力一块儿抗日。
那时候,张学良和杨虎城不止一回地试着跟蒋介石说,让他改改政策,可蒋介石每次都对他们大发雷霆。实在没办法,眼瞅着国家存亡就在眼前,张学良和杨虎城就决定豁出去了,搞了个兵谏,硬是把蒋介石逼到墙角,让他答应抗日。
没过多久,张学良决定让孙铭九来挑大梁,负责那个至关重要的抓蒋介石的任务。有了张学良这位大帅的信赖,孙铭九当然把这事儿当成了头等大事。
1936年12月12日一大早,天才蒙蒙亮,孙铭九就领着一百多号东北的精兵强将,分头坐了好几辆车,直奔临潼的华清池。一到地方,孙铭九立马就开始安排人手。不过,蒋介石的手下卫队早就觉得不对劲了,两边没说上几句话,就直接动手打了起来,枪声大作。
看到这个情况,孙铭九带着手下士兵,冲破了蒋介石警卫的一道道关卡。子弹横飞,炮火连天,孙铭九一边忙着指挥大家怎么打仗,一边还得瞪大眼睛找蒋介石到底在哪儿。
打了一阵子硬仗后,孙铭九他们闯进了蒋介石的住处,可里面一个人影都没有。孙铭九没慌,他镇定地瞧了瞧屋子和周围,注意到后山那边有点不对劲,心想蒋介石说不定往那边跑了。于是,他领着士兵们就追了过去。
没想到,还真在半山腰的一个夹缝里,孙铭九瞅见了蒋介石。这时的蒋介石穿着睡衣,样子有点惨兮兮的。孙铭九赶忙走过去,冲蒋介石点了点头算是敬礼,然后直接说道:“委员长,为了抗日,我们不得已发动了兵谏,您得跟我们一块儿回去啊。”
蒋介石试着用了几回蛮横手段,但孙铭九他们根本不吃这一套,没办法,他只能跟着他们一块回去。把蒋介石安全带回到西安后,孙铭九悬着的心这才踏实下来。
西安事变通过和平方式解决,成了改变战争局势的重要节点,给抗日民族联合阵线的搭建铺好了路,还引领中国走向了全民抗战的征程。在这个过程中,孙铭九勇抓蒋介石的事迹,也在近现代史上书写了极为重要的一章。
西安事变结束后,张学良自己把蒋介石送回了南京。但谁也没想到,一到南京,蒋介石立马就变脸,把张学良给关了起来,还说要按军法处置他。这事儿一出,东北军里面就炸了锅,孙铭九那些军官开始闹腾起来。结果,又有人动起了杀孙铭九的念头。
周总理知晓此事后,费了好大一番功夫,悄悄地把孙铭九他们安排到了红31军那里。他还特地嘱咐萧克军长,务必找人妥善照看孙铭九他们,确保他们的安全。
那时候,孙铭九是由后来成为上将的刘华清负责安保的,他回忆起那段时光说:
萧军长吩咐我,让我负责照看孙铭九,还特别强调,得把人伺候好了,吃喝住都得周到,一点差错都不能有。我丝毫不敢马虎,立马动手安排警卫,设好岗哨,还亲自去孙铭九住的地方及周边看了看,确保没问题。另外,我还多次找负责警卫的同志,面对面叮嘱他们,说不仅要让孙铭九他们吃得好、住得舒服、休息够,还得时刻提防着有人暗杀或者他们自己想不开。好在孙铭九他们在我们这儿平安待了一段时间,但没多久,就被送到红军总部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