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2025年,特朗普又开始了他的表演。一边是关税大棒挥得虎虎生风,从20%一路飙到145%,数字游戏玩得溜起飞;另一边,白宫里却上演了一出“甄嬛传”,对华鹰派高官们接连“下岗”,这葫芦里到底卖的啥药?关税数字飞涨,鹰派却黯然离场,这波操作,是要重塑美国对华战略?
关税越高,鹰派越“凉凉”?
这特朗普啊,真能折腾。关税在他手里,就跟坐火箭似的,蹭蹭往上涨。可就在这“天价关税”满天飞的时候,白宫里却有点“变味”了。原本那些对中国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鹰派,声音咋越来越小了呢?
财政部长贝森特,早早就建议“集中火力”,别啥都打。商务部长威尔伯·罗斯,这老兄更直接,说关税“比想象的还严重”,这不是打自己脸吗?可中国也不是吃素的,你加我也加,直接把对美关税干到125%。商务部更是硬气,说你那是“数字游戏”,玩不起!
你说怪不怪,关税涨得越高,特朗普越忙着“灭鹰”。那些天天盯着中国地图的家伙,一个个被踢出核心圈。这是唱的哪出啊?难道真像大家说的,这位“交易的艺术”大师,要来一把大的?
“灭鹰”行动:动了谁的蛋糕?
这“灭鹰”速度,那叫一个快!四月初,国安委直接“大清洗”,六个高级官员,说没就没,罪名都是“不忠于总统”。你说这事儿邪不邪?更夸张的是,网红劳拉·卢默,一句话就能让特朗普炒人鱿鱼,这权力,啧啧啧!
军方也没能幸免。参联会主席布朗,还有其他五个高级军官,都被撸了。理由嘛,除了跟“觉醒运动”有点关系,还因为他们跟前国防部长奥斯汀走得太近。更炸裂的是,特朗普还破格提拔了退休的丹·拉辛·凯恩当参联会主席。这在美国历史上可是头一遭!
要说这事儿,还得从2020年说起。特朗普落选后,当时的参联会主席马克·米利给中国打了个电话,保证美军不会惹事。这事儿让特朗普觉得米利“叛国”,所以一回来,就把米利的画像给撤了。看来,这“灭鹰”行动,是早有预谋啊!
这么一搞,五角大楼还有几万个文职雇员要卷铺盖走人。这些鹰派,就像棋盘上的卒子,被移走了,给特朗普重塑对华政策腾地方。
对华战略:人格分裂?
白宫这场权力洗牌,揭开了美国对华政策的老底——派系斗争。表面上看,是总统和下属的忠诚问题,但实际上,是美国对华战略的“人格分裂”。共和党内部,至少有三个派别,就像三个“人格”,争着抢着要说话。
先说“战略克制派”,这帮人觉得美国家底有限,别老在外面瞎折腾,先把自己的事儿管好。他们觉得美国像个“透支的巨人”,得省着点花钱,别被战争拖垮。
再说“主导权派”,这帮人是美国霸权的“死忠粉”,觉得美国就得管全世界的事儿。他们觉得俄乌冲突就是因为美国从阿富汗撤军,显得太怂了。
最狠的是“优先派”,这帮人是对华“强硬派里的战斗机”,恨不得把中国当成苏联来打。更狠的是,他们觉得为了对付中国,连乌克兰、欧洲、中东都可以不要。
特朗普这次“大扫除”,主要清理的就是第二和第三种“人格”。这么一来,白宫的决策重心,就往那些不想跟中国对着干,想先管好自己家事的顾问身上倾斜了。这也许能解释,为啥特朗普关税上那么强硬,安全上却比较克制。他的对华态度,正从意识形态对抗,转向经济实用主义。
中美关系:新赛道?
特朗普的关税战,碰上了中国的“持久战”,这中美博弈,算是进入新阶段了。特朗普本想靠关税逼中国让步,结果中国根本不吃这套。外交部直接引用毛主席的话,说“美国要打多久就打多久”,这态度,让特朗普有点懵。
更让特朗普上火的是,他的全球施压计划,根本没人鸟。美国财长贝森特说,谁先跟美国谈,谁就能得到更多好处。然后,美国就想压着七十多个国家,让他们别跟中国做生意。结果呢?日本说“谈判不容易”,澳大利亚更直接,说“不会屈服于特朗普”。
碰了一鼻子灰,特朗普团队只能换招。他们打算用贸易豁免,让其他国家限制中国制造业发展,或者对跟中国关系好的国家征收二级关税。这说明啥?说明特朗普也知道,硬碰硬不行了。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也是变来变去的。一会儿说要加税,一会儿又说一个月内要跟中国达成协议,一会儿又说可能要降关税。这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啊!
中国手里也不是没牌。出口市场越来越大,手里攥着一大堆美国国债,还控制着关键矿产,再加上体制优势,根本不怕事儿。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在全球一百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还在涨,这数据,直接告诉特朗普:想“围堵”中国,门都没有!中美关系的未来,就看特朗普能不能找到一个体面的台阶下了。
总结
特朗普的“大扫除”和关税战,看起来矛盾,其实是他“交易艺术”的两面。他在强硬和务实之间摇摆,说明美国战略有点迷茫。当14亿中国人团结一心,一些国家也不想当美国的棋子,特朗普最终得面对一个现实:全球化时代,谁也别想单干。中美关系能不能找到新平衡?就看谁更有诚意和智慧了。
158
就算变天也是暂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