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城市,都有专属于自己的地段鄙视链。这个鄙视链的差异,就直接体现在房价上。比如北京的“东富西贵”,上海的“上下只角”,广州历史上就有“东山少爷,西关小姐”,“宁要河北一张床,不要河南一间房”的说法。这种鄙视链,不仅根植于传统文化维度,还发散到经济和区域发展潜力的层面上,而影响深远。但或许不少人都不知道,从官方角度来看,对广州地段的划分,也有对应的分级和标准。01.官方鄙视链顶端越秀>天河
官方首次划定广州圈层,共划了三个范围。
第一圈层为广州环城高速以内的区域。主要包含越秀、海珠北、荔湾东、天河南等城区,面积220平方公里。
第二圈层主要包含海珠南、荔湾西、天河北、白云南、番禺北等,面积397平方公里。
第三圈层为第一、第二圈层以外的区域,主要包含白云北、番禺南、黄埔、花都、南沙、从化、增城等区域。
从官方发布的圈层范围图,第一圈层只有越秀为完整区,第二圈层都不是完整区,第三圈层有5个为完整区。
越秀的江湖地位不容置疑,拥有全广州最多优质学校与师资、医院的区域,丝毫不比寸金寸土的天河差,是中心的中心,鄙视链的顶端。
作为“广州贵族”,越秀不一定要比天河有钱,但绝对能在贵气上取胜。
其它能纳入第一圈层的区域,也基本围绕着越秀作圆点,向外扩散,比如珠江新城、林和西、体育西、芳村、滨江东、江南西等板块。
到第二圈层了,代表板块就是白云新城、同和、南村万博、长隆、天河智慧城、国际创新城一带。
这一圈层处于广州主城与远郊的过渡,起到承载主城区人口外溢,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地作用。
第三圈层大家好理解,广州地段鄙视链的“最底端”圈层,主要呈现多点式组团发展,囊括了白云、番禺、南沙、黄埔、花都、增城、从化七个区。
但值得注意的是,黄埔科学城、知识城,其实是与南沙、花都、增城等位列第三圈层,这个出乎很多朋友意料。
要知道,过去黄埔曾有一部分就属于名正言顺的“中心城区”。
在2018年《广州市总体规划(2017-2035)》中,当时对广州中心区的界定是:
荔湾、越秀、天河、海珠四区,白云区北二环高速公路以南地区,黄埔九龙镇以南地区及番禺区广明高速以北地区。
在天河这一邻居的光芒下,尽管黄埔经济实力一直位居前列,但相比外地人,广州人进入黄埔更像是外地游客,很容易被忽略掉。
02.
不同人心里的广州鄙视链
如果说以上指的是官方钦定的“地段价值链”,那从民间心理来讲,广州到底有几环,这个问题其实也一直横在很多人心里。对于老广来说,他们自有一套自己的判断准则:中心不是越秀,就是荔湾。但对于新广而言,天河才是唯一的宇宙中心,其它区能和天河作比较,是一种荣幸。尤其是作为天河人,他们用不着鄙视,鄙视就已经存在了,毕竟这里到处弥漫着金钱的味道。
行走在珠江新城
不像北京地理位置和环线快速路的规整,广州是个长而窄的城市,南北长延伸区域广,面积7434.4平方公里,仅为北京面积的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