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户家庭超1.25亿冲上热搜,撕开了多少人无力结婚的遮羞布
7月10日,一人户家庭超1.25亿户冲上热搜,独居人口增加,宠物也跟着增加,继“她经济”之后,又衍生出了一个词“它经济”。
钱钟书在《围城》里有一句非常经典、适用面广的话:
“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应该可以这么说,单身的相当一部分人口,如果有条件和机会,还是愿意结婚的,不结婚在于无力承担住房、医疗、教育等综合的经济压力。
当然不排除有些达到结婚条件,自愿单身并且享受单身的,但这样的比例,应该不会太多。
因为“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是人最基本的两项需求,按现代的话来说,人是社会动物,是群居动物,根本属性是社会属性,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现代意义上的人,已经不能完全靠自己解决所有问题,他必须和父母、亲戚、朋友、同学等任何一项来互相帮助。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当家庭被逐步消解,他能互相帮助的,就只有同学朋友等社会选项。
受制于经济压力,而没有恋人或配偶,生理上和精神上都会容易走向抑郁,越来越孤独,这或许是很多单身人士选择宠物的原因。
在后疫情时代,单身人数和灵活就业人数基本持平,这应该更能证明,单身最主要的原因,是经济条件。
此外,应该也有互联网和短视频普及的原因。
古代的农户,想象不出皇帝的生活会是什么珍馐美味,他们只是单纯地认为,皇帝可以吃饼,而且能吃饱。
现代则是完全相反,互联网的普及,让底层的人也看到了多面性和世界的参差,看到了富人的全世界旅游、豪华游艇,也看到了小资的光鲜亮丽,网红的花枝招展。
“围城理论”还可适用于,没房的人,羡慕有能力贷款买房的人,却不知后者整天想的都是拼命还款。
学历低的人,羡慕学历高的人,能够进入大厂打工,或者考编考研考公,于是他们也跟着提升学历,学编程等,而一些高学历的人,却只以高级打工人自居,殊不知高级二字,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
这些,也不是单纯的好坏能去评价的。
吕思勉对婚姻的历史,很有精辟的论述,他认为家庭不值得维持,并且家庭会走向消亡。
如今单身人口增多,似乎印证了一点他言论的前瞻性,如果,家庭这个基本单位一步步减少,那么,孩子谁来养呢?
前不久,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消息,允许单身女性生育孩子。
直白点,就是未婚生子,生子后双方大概率也不会结婚,这样,孩子依旧是由生身父母去负担的,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
这种方式是,不遵循传统的家庭和婚姻缔结关系,双方依然是相对自由的,没有对彼此必须忠贞负责的义务,甚至于说,他们除了关心孩子,都不用关心彼此。
对于经济条件不行的人来说,哪怕是再退一步的未婚生子,也就是排除了房车彩礼的压力,可能也不愿意去承担这样一个孩子的压力,因为这样非传统形式诞生的孩子,本身就对生身父母缺少束缚力。
所以单身狗们更愿意去选择继续单身,相对于强大的经济压力,近乎不可能戒除的生理需求也可以压下去,或者选择其他方式转化,宅向游戏的爆火和二次元的兴起,正是后疫情时代的压力大和孤独加剧的证明。
而他们,就把寄托、幻想、恋爱等一切美好的东西,放在了异世界,更多的向内去求。
《道德经》说,“众人皆有余,而我独遗”,大家都很富足,我安于清贫。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住在老破小,或者是处于不太好的环境,也可以安慰自己,这已经非常接近于道了。
它所提倡的不争,也和现代出现的佛系不谋而合。
是啊,人生如白驹过隙,刹那芳华,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变故,哪个会先来临。
故而选择安于现状,最大程度地讨好自己,让自己舒服,是最契合于环境的。
至于几百年,不,甚至几十年后的事,我们这些经济条件不行的人,又怎么有能力和心思去考虑呢?
我相信,我们大部分人都努力过很多次,在为了生活拼尽全力。
尽管,单人户家庭超1.25亿,单身超2亿,是撕开了他们无力走进婚姻的遮羞布。
但,他们并没有错。
时代的洪流下,他们已经尽可能地去做了。
先解决男女出轨再说吧
日本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有可能还不如日本。。
别说想结婚的,现在结了婚的,都在想离婚挣取个人自由,抛弃两贷实现财政自由。
穷不过一代了,以后都是富人!
世风日下的表现。女孩少要求高。要车要房是标配。
两极分化非常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