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军B2轰炸机被爆部署中东地区后,立马就投入战场,对也门展开了密集轰炸,胡塞武装遭到重创,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
(美军B2轰炸机在也门展开多次行动,成功打击胡塞多处据点)
1、美军密集开火,一个月轰炸900次!
据消息称,胡塞武装领导人指控美军在过去一个月,对他们进行了超过900次空袭,动用B-2轰炸机和F-18战斗机在也门多个省份狂轰滥炸。
美国此举,目的是为了迫使胡塞放弃袭击红海和阿拉伯海域的以色列船只,但在战争中诞生的胡塞武装,可不是被吓大的,果断采取武力反抗。
胡塞武装选择了以色列和红海作为目的地,通过导弹和无人机展开了78次军事行动。还尝试通过不对称打击,抗衡大国干预。如果说美国的军事干预是试图遏制胡塞武装,那么胡塞的“以牙还牙”则带来更广泛的地区影响。
(胡塞武装强硬反抗,成为美军棋盘中一根“难啃的骨头”)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胡塞能够在如此不利的条件下保持反击能力?答案似乎藏在他们灵活多变的战术背后,以及持久以来对抗外界干预的丰富经验。
然而,也门内部可不是铁板一块......
2、美军点燃也门军阀混战
在也门的动荡局势下,一些机会主义的势力准备大施拳脚,也门南部武装力量似乎正在酝酿一场大动作。瞅准胡塞武装被美军轰炸的间隙,他们计划联合起来进攻以谋取更大利益。
这个计划的目标非常明确:夺取红海沿岸及关键的荷台达港口。想想看,一旦荷台达失守,胡塞武装的经济命脉可就彻底被掐住了,而伊朗那边的武器输送通道也将被切断。在这场生死对决中,交通枢纽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控制住这些地方,也就等于掌握了胡塞的命门。
(也门政府军稳不住大局,多个武装部落争斗升级)
不过,更让人费解的是,这背后似乎并不仅仅是也门南部武装的单方面决定。许多人猜测,美国与阿联酋可能在其中扮演着推波助澜的角色。
美国的态度一直是不明确的,包括那些驻扎在红海的美军,他们可能提供的是情报和侦察支持,而不是直接卷入战斗。可以说,这是一个很微妙的平衡:美国人在台前唱白脸,而阿联酋则可能在幕后拉线搭桥。
3、沙特7万大军,枕戈待旦
如果说也门的局势已经够复杂了,那么将沙特,乃至更广泛的国际力量卷入其中,无疑是为这盘大棋又增添了一层迷雾。
消息称,沙特打算调动多达7万名军队来参与针对胡塞武装的军事行动。这一规模在停火后的也门可谓绝无仅有。如果情报属实,这可能是自两年前双方停火以来最大的一次军事震动。
(沙特大军集结,不排除向也门出兵的可能)
目前,美国可能会向也门联军提供情报和监视支持。这表面上看像是一次合作互助,但实质上却绝非那么简单。美国希望通过这种隐性的参与,继续控制中东局势,不直接涉足、却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战争的走向。这让人不禁想起一句话:在中东,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而与此同时,也门的内部状况则更加不堪:军阀割据、恐怖分子活跃、“政府”名存实亡。无论是所谓也门政府,还是胡塞武装,他们都没有能力或者说没有意愿创立一个稳定统一的国家。
曾经的“也门政府”,不过是沙特、美国等外界势力捏合出来的一个“傀儡”,其效果甚至不如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这样复杂的形势,更增加了战事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