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巢花费31亿建成,多年后变成什么样子了?是赚了还是赔了?

大叔很硬核 2024-01-17 18:26:51

2008年,中国经历了地震的巨大痛苦,却也创造了一场奥运盛事。其中,鸟巢的崛起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这座耗资31亿的建筑,不仅是体育场馆,更是中国力量和情怀的象征。

奥运会的主场馆选址成为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公开招募设计方案,两位来自瑞典的设计师德默隆与赫尔佐凭借出色的设计方案成为了鸟巢的缔造者。在设计过程中,他们面临着开合屋顶的难题,最终灵感来自于鸟巢的结构,成功创造了一个独特而美妙的建筑。

然而,鸟巢的兴建并非一帆风顺。在财政压力下,曾有呼声叫停。这让人们回顾了其他国家在举办奥运会后陷入的财政危机,如韩国和加拿大的例子。但中国通过详细的研判和全方位的分析,决定坚持建设,要在奥运之窗向世界展示中国力量。

鸟巢背后的群策群力是建设过程中的一大亮点。在确定建设方案后,钢材的选择成为关键问题。中国决定自主研发低合金,以保证鸟巢的安全性。在钢材的制作过程中,经历了多次试制,最终成功研发了名为Q460的低合金。焊接阶段更是艰难,选拔了450名焊接师傅,通过严格的考验,最终组建成功。

这支焊接队伍在鸟巢内进行焊接工作时,面临着极大的挑战。由于鸟巢的形状复杂,焊接师傅们需要扭曲身体,找到合适的焊接点。这不仅考验了他们的技术,还对他们的身体素质提出了极高要求。高温环境下的焊接更是让任务变得异常艰巨。但是,这些焊接师傅们的钢铁般意志和责任心使得工作如期完成。

2008年3月,鸟巢如期完工,焊接师傅们的名字被隽写在每一条焊接缝上,成为中国人才有的浪漫。这一伟大的工程在建成后,成为了中国蓬勃发展和文化展示的标志。

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盛大落幕,中国走上了世界文化舞台。鸟巢成为了人们去北京必打卡的地方,接待了近3330万人次。门票收入、体育赛事承办、文化活动举办,都为鸟巢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这座建筑既是商业化的体育馆,又是观光胜地,体现了多元化的利用方式。

鸟巢的成功运营证明了它的投资回报率为1:1.6,尽管相对于初始的31亿投资来说,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在经济效益和文化价值的综合考量下,鸟巢无疑是一项成功的工程。从2019年开始,为迎接2022年冬奥会,鸟巢进行了重新翻修,引入新技术吸引更多游客和观众。

总的来说,鸟巢的建设经历了曲折和困难,但最终以傲人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中国人勇往直前、团结奋斗的象征。鸟巢的赔与赚在当下并非最重要,它已经超越了经济利益,成为中国人自豪的一部分,是中国蓬勃发展的见证。这座鸟巢,承载着中国人的风采,如同一面旗帜,在时光的长河中矗立不倒。

0 阅读:541
大叔很硬核

大叔很硬核

和大叔一起,深度思考,品味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