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经济规划师,朱棣的钱袋子,位高权重而洁己从公——夏原吉

曼梅聊娱乐 2023-11-11 00:41:01
前言

听说过夏原吉这个名字吗?他是明初的户部尚书,为明朝的财政做出了巨大贡献。

作为一名出色的财政专家,夏原吉深得五代皇帝的信任和重用,在朝堂上供职长达27年之久。可以说,没有他的贡献和智慧,就不会有明朝广为人知的“盛世”。

一个朝代的兴衰,离不开财政收支的平衡。理财之道,看似平常,却关乎国计民生。夏原吉这类“幕后英雄”,为皇帝操劳理财,功不可没。他可谓是撑起明朝的一柱大梁,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难得的财政天才。

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这位为明初盛世做出重要贡献的“钱袋子”—夏原吉!他是如何用智慧和决策支持大明王朝的辉煌?又对中国古代理财之道做出了哪些典范贡献?走进夏原吉的世界,也许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对当今社会仍然有价值的启迪。

夏原吉:一代财神的无私奉献

夏原吉生于元末乱世,祖上是书香门第,自小便接受着严格的儒家礼教熏陶。夏原吉的父亲夏时敏本是个有学问的儒生,以教谕官微薄俸禄养家,但在异乡他乡只能依靠给人辅导功课度日。

夏原吉作为长子,从小就要帮补家计,经历了许多艰辛困苦。即便如此,夏时敏仍然倾尽全力教育儿子读书。好景不长,父亲在夏原吉十几岁时英年早逝。母亲廖氏一人扛起家计大树,含辛茹苦抚养三子成人。

为了母亲和弟弟,他没有选择继续读书深造,而是承担起了家计的重担,像父亲一样以教书为业。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夏原吉,见识了普通老百姓的生存之难,使他形成了仁厚仁爱之心。24岁那年,夏原吉终于以自己的学识被选入国子监,开始了仕途生涯。

一次,吏部选拔监生拟诏书,在场的人都乱哄哄的,只有夏原吉镇定自若,深得明太祖赏识,便提拔他为户部主事。户部事务繁重,但夏原吉勤奋好学,工作上也井井有条,受到了郁新等上级称赞。

建文年间,夏原吉升任户部右侍郎,后出任采访使。靖难之变后,朱棣称帝,夏原吉作为建文旧臣,却得以留用。这是因为建文末年,他尽心处理军需,即使朱棣入城,也一心工作,让朱棣很是欣赏他的实事求是。并且朱棣需要能干文官治国,夏原吉财政出众方面,正合需要。

治水能臣夏原吉

永乐初年,浙西地区发出现了大洪水灾情。这时夏原吉已是一名官场老手。朝野之上一片哗然,这牵动着皇权的稳固。当地官员屡次治理都不见效,朱棣便任用夏原吉主持治水。

夏原吉深知责任重大,自己又缺乏专业知识,于是他放下身段,摒弃成见,迅速调查研究,广泛倾听各方意见。通过努力,他很快提出了新的治水方案,还向朝廷请示实施。

在治水过程中,夏原吉不顾官职高低,亲自深入一线督导,与民工们共同生活劳作,细致地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他还救济灾民,发放救灾粮食,帮助灾民恢复生产。夏原吉将治水视为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治标还要治本,他考虑问题的全面性和深刻性令人钦佩。

最终,在他的率领下,这场水患得到高效治理,不仅化解了朝野危机,也使经济快速恢复繁荣。夏原吉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影响和感染了无数人,他的治水业绩和精神将流芳百世,世人将永远铭记和赞颂这位勤政爱民的官员。

朱棣时期财政困境中的理财能臣

永乐初年,大明朝廷陷入严峻的财政困境。朝政刚刚由靖难之乱的乱象步入正轨,各地仍处于赤贫和破败之中。与此同时,朱棣是一个敢想敢干且大手笔的人,上台后提出了一系列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的计划。

朱棣下令编纂一部大型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这需要调动大批文人编校,还需要占用大量的纸张、墨水等材料。朱棣派遣明朝舰队七下西洋,要求郑和带领数十万人次的船队远航西洋,不仅建造大型船只需要庞大经费,仅人员的口粮就需要占用王朝大量财力。

朱棣多次率大军北伐蒙古以夺回失地,南征安南以获取资源,这些战争的军费开支更是天文数字。另外朱棣下令在北京修建宫殿、陵寝等皇家建筑,这也需要占用大量财力。

这时的朝廷财政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若要完成朱棣提出的计划,仅靠征收百姓税赋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当时担任户部尚书的夏原吉挺身而出,以他特有的财政思路化解了这个看似无法解决的难题。

夏原吉是一个处处为百姓着想的官员,他反对过多加重百姓负担。为此,他首先采取了裁撤冗余机构和人员的措施,减少如浪费等不必要开支,腾出更多资金用于皇家计划。他还调整了赋税制度,对百姓征税要多收富人少收穷人,并给予边疆屯田的军民一定优惠,以激励生产。

在夏原吉一系列措施的影响下,尽管朝廷开支不减,但财政收入却大为增加,国库终于可以支撑朱棣提出的种种计划。夏原吉用他非凡的财政智慧,化解了大明初期的财政困境,使朱棣得以实现他的宏图伟业,为大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夏原吉终于走出监狱

在朱棣五次征战漠北中,最受国人关注的一次并非其中任何一次凯旋归来,而是在朱棣最后一次北伐前夕,户部尚书夏原吉被软禁的事件。

当时朱棣年事已高,又要发兵北上,众臣深知国力不支,多有劝阻。夏原吉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朝廷库藏已严重不足,国家经受不起再次远征的消耗。朱棣怒斥夏原吉不知大体,下令将他革职投入内官监。

内官监并非牢狱,而是管理皇家仓库和营造的机构。将夏原吉软禁于此,似乎也在警示他国库空虚。然而抄家之后,人们才知道堂堂户部尚书家中几无积蓄,让朱棣也不禁感慨他清廉刻板。

然而即使遭此变故,夏原吉本人似乎并未太过沮丧。监牢虽不宽敞,他却不以为苦,整日读书习字,闲暇讲授经史子集,以自娱。有见他从容就义的态度,狱吏们也不禁加以敬重。

北伐大军犹在准备之中。朱棣似乎仍未打算停止远征,只是行军期间,时常闷闷不乐,不似往年雄心勃勃。御前侍臣们都看在眼里,更加确信这次北伐注定不同以往。

果然,大军行至榆木川时,朱棣病倒在马上,最后竟未能凯旋南归。临终之际,他念念不忘东窗事发那日夏原吉的种种劝谏,以及两人平日里的种种过往。眼见大限将至,朱棣长叹一声,对左右侍从说道“快放夏原吉回来,我还想见他最后一面。”

可惜一切为时已晚,他的请求未能达成。而这也成为朱棣唯一的遗憾。明仁宗朱高炽短暂登基后,明宣宗朱瞻基即位,正式释放了被囚多年的夏原吉。宣宗对他礼遇有加,任命他重新担任户部尚书,辅佐朝政。

此后数年间,夏原吉一心一意辅助新君,朝气为之一新。他整顿吏治,兴修水利,使大明国力日渐恢复。虽然邻国虎视眈眈,未敢轻举妄动,穷兵黩武之势暂时告一段落。

宣德五年,夏原吉在一次领受赏赐后突发重病,不久便病逝于家中。享年六十五岁。

临终之前,夏原吉一直处变不惊,神色自若。他对家人说,自己此生无憾,只盼子孙后代能继续忠君爱国,为国分忧。

夏原吉的一生,提醒着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理想,有担当,有责任。

但是,这个世界上,究竟还有多少这样的人?能像夏原吉那样,仅仅为了一个信念,献出全部青春岁月,甚至不惜牺牲自我?当初的热血激情,是否还在我们的心中熊熊燃烧?如果命运将我们置于一个艰难的抉择面前,我们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0 阅读:53

曼梅聊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