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宅兹中国 |中国考古博物馆.2023
.斋主摄
春秋时期,诸侯开始争霸,“霸道”开始上升,“王道”开始衰落。“霸”是“伯”,公、侯、伯、子、男,伯是诸侯之领,大家都在争做这个伯,也就是“霸”。
“霸”并不是取代周王,而是维护失去天极神符的周王的权威,盟主的资格最后还要由周王的授予。所以孔子赞赏助齐桓公称霸的管仲提出的“尊王攘夷”,王是周王,孔子称他“如其仁”。
到了战国,周王毫无威权,诸侯们开始各自称王,例如齐某公变成齐某王,我们并不清楚他们是如何具体祭祀天极的,因为在祭器的造型上,完全找不到天极神符了。
到了秦赢政统一中国时,赢政不但要做祖先神,也就是“皇”,还要做天极神,也就是“帝”,而且自称第一代,始皇帝。我们观察秦鼎的造型,当然找不到天极和天极神的符号,因为嬴政认为自己就是天极神。

阿老认为的天极神图案 |《洛书河图》配图.中华书局
从商对商之前的天极神符的继承,一路下来,到西周晚期,符型有变,不再独享;到秦统一,符型消失。王的称号时代转换为皇帝的称号时代,但仍然是绝他人的地与天的“通”,维护自己的地天通。到汉,继承皇帝的称号绵延至清代,没有废除祭祀天极,而是一直延续下来,成为政权的合法性内核与形式。
商周时期常常提及的征伐蛮夷的实质,除疆域的纷扰,应该有相当部分是因为蛮夷的祭祀违犯了“绝地天通”的最高禁令,结果被征伐。也许征伐只是杀了夷的巫师,破除了祭祀而已。
何尊宅兹中国

何尊 | Google文化与艺术网图.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宝博官网上竟然找不到何尊的图片,奇怪
1963年,陕西宝鸡市贾村的老陈捡了个铜器,卖给废品收购站,后被博物馆三十元收走。1975年,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先生觉得这么大个尊,应该有铭文吧,就伸手到尊里摸它的底,觉得有,就叫人清理。清理之后,果然有铭文。
拓出来一看,有一百二十二个字,一个叫“何”的宗族小子记载了周成王营建洛邑王城的事,铭文中含有“宅兹中国”,成为文字记录“中国”的最早证据。这个青铜器被命名为“何尊”。
何尊宅兹中国

何尊铭文拓本 | 维基百科
周代铭文的开始,常常有一个“唯”,是呼唤。而何尊的铭文里,有四个“唯”,是四次呼唤,所以它明明白白是一篇祷文。
“唯”的金文字形,是鸟,呼唤灵鸟,是请它带着人间的祷告,上升到天极神那里。我们把内容按“唯”字做个分段。

唯.甲骨文 | Chinese character and etymology字源网
唯!王初雍,宅于成周,复禀武王豐福自天。在四月丙戌,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曰:昔在尔考公氏,克速文王,肆文王受兹大命。
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yì民。
呜呼!尔有虽小子亡识,视于公氏,有勋于天,彻令。敬享哉!
唯!王恭德裕天,顺我不敏。王咸诰:何,赐贝卅朋,用作庾公宝尊彝。
唯!王五祀。
何尊铭文表达的是西周初年继承商的巫观。在这个天极神的巫观里,谁祭祀天极神,谁就拥有合法性。
铭文里四次吁请灵鸟中的第二次,出现了被当代学者高度重视的“宅兹中国”,出自武王之口。
宅祭祀之意

何尊 局部 | Google文化与艺术网图.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裘锡圭先生在《甲骨文中的几种乐器名称—一释“庸”“豐”“鞀”》里考证,庸是钟,豐是建鼓,铭文里可以看到这个“豐”字。

豐.甲骨文 | Chinese character and etymology字源网

新定三礼图.豐 | 宋.聂崇义集注.清康熙12年通志堂刊.1673年
但是看清朝的皇家礼器里的这个“豐”是人形酒器。
再看铭文里的“宗”、“室”、“宅”、“宝”,都有宝盖头“宀”,这个宀,象形都是类似宗教建筑。“宗”不必说了,“室”也不必谈了,“宝(寶)”是执玉、贝之所,“宅”的意思也应通此。如果我们考察金文里所有以宀组合的字,都含有祭祀的意思。青铜器铭文结尾用“子子孙孙永宝用”这句金文套词,意思是要子子孙孙永远用玉、贝祭祀祖先啊。

宅.甲骨文 | Chinese character and etymology字源网
这篇铭文,看下来,一是讲成王“宅”,祭武王,又在“室”说到何的先祖与文王的关系。二是强调武王克商之后,宅,祭天,天命革到周这一边,取得周的合法性。三是讲成王顺天命,何用成王赐贝的资格,铸了尊。
《尚书》中《周书》的部分里,有《召诰》和《洛诰》两篇诰文,都是反复在讲营建洛邑王城之前、之中、之后不断祭天,何尊铭文的祷文内容与它们属同一情境。
所以这个“宅”,可不是我们现在遮风挡雨的住宅,而是宗教场所。
通篇铭文的情境,都在讲一个主题,即:
擂建鼓通于上帝,我们于“兹”祭祀你!
中说文解字


中 | 注音版说文解字.许慎.中华书局.2015年

中. 说文解字 | 许慎记.徐铉校.北宋本校刊.汲古阁藏板
《说文解字》收录的小篆“中”跟隶楷文字“中”的差别不大,都是一个“口”加一竖。许慎对“中”的分析很简单:“和也,从口 | 上下通。”

中 | Chinese character and etymology字源网
秦汉篆书大量出土后,学者们发现,当时“中”字并不写作“中”,它的一竖所贯穿的,本是一个圆圈或方框,只有极少数字形误作“口”。也就是说,《说文解字》所收小篆“中”字误用中形,结果分析错了。
那么“中”是啥意思呢?
建鼓


中 | Chinese character and etymology字源网
其实看最初“中”的字形,像极了建鼓的造型。而“中国”也并非指中原,在哪里祭祀天神哪里就是“中国”。

复原之建鼓 |星球研究所.曾侯乙墓博物院藏
建鼓上应该还配有飘带类的装饰品,但是和木杆及鼓都腐化了,所以最后只剩下鼓座。

新定三礼图.建鼓 | 宋.聂崇义集注.清康熙12年通志堂刊.1673年
清朝的建鼓还保留有上面的飘带装饰,而且所有的建鼓都不见鼓下面的飘带,和甲骨文的“中”有所不同。

建鼓俑 |汉代.私人收藏.阿老认为演奏建鼓的是巫师

擂建鼓石刻 |汉代.山东金乡
所以此“中国”非彼“中国”,“宅兹中国”绝不是“我的家在中国”的意思,专家学者们不用牵强附会了。而汉代护膊上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中国”又是另一回子事了。

五星出东方护膊 |汉代.新疆博物馆藏.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