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早饭打的糊肚还剩好几碗,我们决定晚饭不打糊肚了,淘一把米,烧一锅米茶(米茶就是加上米煮的粥,相对稀一些,也有的地方叫米汤、或米粥)。
也因为有剩糊肚,米茶里就只放了米,没有放平时放的绿豆、豌豆、玉米等。因为台风的缘故,傍晚温度下降很多,伴随着一阵阵的凉风。于是等米茶烧好,盛出来晾晾,端到院子里桌子上,准备在外面吃晚饭(吃晚饭,也叫喝茶)。这时看到好几个从外面干活回来的同村人,老爸就冲着大家吆喝,来,那谁,谁谁,白走了,来俺家喝茶吧!
糊肚那谁说:不嘞了,俺家是茶也烧好了!那谁说:不嘞了,俺家糊肚也打好了,到家就喝。也有人老远隔着门前的小河就喊:这才几点,就开始喝茶,啥活也不干,就知道吃!听声音就知道是同村爱看玩笑的叔叔,我妈就回他一句:谁像你啊,光干活,不吃饭!接着就是小河的两岸,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我家老大坐在桌子前,看到碗里的米茶,自问自答的说:这是粥吗,就是粥啊,咦,青绿色的粥。我听了她的话,低头看看白瓷碗里的米茶,米和茶里都泛着淡淡青色,这个颜色太熟悉了,跟我小时候喝的米茶一模一样。米茶和小时候一样,也是用柴锅煮出来的,不同的是以前的米茶是自己水井里打出来的水,现在的水是村里统一的自来水。压水井小时候只放了米的米茶就是这样,有一些青色,以至于我以为所有地方的米茶都是这个颜色。等长大后到外地,看到熬出来粥和蒸出来的米饭都是纯白色的,还有点奇怪,为何外面的米做出来的饭,和老家的颜色不一样。后来又从南到北陆续到过几个地方,见过的米茶都是白色的,就河南老家的米茶带着青色,而煮的米饭一直带着淡淡的黄色。甚至于同样一袋米在外地煮饭就是正常的颜色,到老家无论是煮粥还是蒸米饭,颜色都和外地不一样。米饭即便从井水换成自来水,从农村到县城,再到市区,只要在老家,用米作出的饭颜色就是这样。我曾经还以为是农村大铁锅的原因,后来通过用电饭煲和隔水蒸的实践,发现无论什么锅具,米茶那泛黄的颜色和当年一模一样。我就好奇,这究竟是什么原因?也因此在之前问过大家为何本该白白的大米饭,竟然泛着黄——《河南老家的米饭,总是有点发黄》。总结了老乡的说法:老家的饮用水多是深井水,含有矿物质比较多,属于弱碱性,无论是蒸米饭或是熬粥,都会出现偏黄颜色。因为“碱会让谷类中少量的类黄酮物质从无色转变成黄色。”以前老家饮用水依靠淮河流域沙河、颍河和贾鲁河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而这里水质呈弱碱性。现在的水源则来自自南水北调工程中的丹江水,也属于弱碱性,所以煮出来的粥,蒸出来的米饭颜色和以前一样。这样一说好像也是这个道理,也是因为这个米茶和米饭的颜色,总是对外面白白的米汤,白白的米饭有一种距离感。每次回到老家,看到老家才有的这种淡淡青绿色的米茶,吃到微微泛黄的米饭(老家面食为主,米饭偶尔吃),才是老家的味道,乡愁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