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开创了晋国的百年霸业。他在列国流亡19年,颠沛流离,60多岁了,才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国继位。看起来晋文公继位不容易,其实他这一宗支本没有资格当国君,是他的祖先历经67年战斗,连弑五君,才夺取了晋国政权,这就是曲沃代晋。
曲沃代晋,又称曲沃代翼,是春秋早期晋国一次长达近70年的内战,最后,晋国的公族曲沃武公攻入了晋都翼城,取代了晋国的君主,成为了晋国的新主人。
桐叶封弟晋国的开国国君是周成王的弟弟叔虞。
周成王即位时还很年幼,由周公旦辅政。有一天,周成王和弟弟叔虞在宫中玩耍,随手捡起了一片落在地上的桐叶,把它剪成玉圭形,送给了叔虞,并对他说:"这个玉圭是我送给你的,我要封你到唐国去做诸侯。"周公听说此事,就问周成王:“你要把唐国分封给叔虞吗?”周成王回答道:“哪有的事,我只是和弟弟开玩笑呢。”周公正色说:“天子无戏言!”
周成王只好把叔虞分封到唐国,史称唐叔虞。
这就是“桐叶封弟”的典故,《吕氏春秋》和《史记》中都有记载,故事的真实性存疑,但既然太史公都信了,我们也姑且信之。
古唐国位于汾河以东,是个方圆百里的小国。长大后,叔虞励精图治,采用"启以夏政, 缰以戎索"的治国方针,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叔虞的儿子燮父即位后,将国都迁于晋水旁边,在征得周王室同意后,改国号为"晋”。
文侯勤王后来晋国国君历经武侯、成侯、厉侯、靖侯、僖侯、献侯传到晋穆侯。王位的继承都是父死子继,严格遵守西周的宗法制度。
晋国当时周围有许多戎狄部落,晋侯的一大使命就是征讨戎狄,开疆辟土。公元前805年,晋穆侯征讨条戎,却大败而归。恰逢夫人齐姜生下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就取名“仇”,以示不忘条戎战败之耻。几年后,晋穆侯在千亩之战中获胜,正好次子出生,就取名成师。
长子名恶,次子名美,这在当时是于礼不合的,而“违礼不详”。当时就有人认为晋穆侯对两子的命名为以后晋乱埋下了隐患。
晋穆侯死后,他的弟弟殇叔篡位自立。四年后,公子仇带人回国推翻了殇叔,夺回了政权,是为晋文侯。
晋文侯是个有作为的国君,他复国后,励精图治,晋国的工农商都有较大的发展。国家强盛了,在处理周王室内部事务上就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西周末年,周王室内乱,晋文侯在平定周乱和平王东迁中立下了不朽功勋,后世的史学家评价他"对周有再造之功"。
周平王为了感激他的勤王之功,把河西之地赏赐给他,晋国借此扩张,成为春秋时期的诸侯强国。
本末倒置晋文侯的弟弟成师一直觊觎国君的位置,在暗中发展自己的政治势力。
公元前745年,文侯去世,公子伯继位,是为晋昭侯。
晋昭侯即位第一年,就封叔父成师于曲沃(今山西闻喜) ,史称曲沃桓叔,并由靖侯之庶孙栾宾辅佐。
曲沃的面积远大于晋国的都城翼,这在当时是与礼法不合的。
从西周的宗法制度来讲,周天子的天下的“大宗”,天子的继承者也世代保持着大宗的地位 ,其余的子孙被封为诸侯 ,他们对于周天子是小宗,而在封国之内又是本国本族的大宗。其他卿大夫皆为小宗。在各个相对关系中,小宗应服从大宗。
晋国大夫师服当时就指出:“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但桓叔的封邑曲沃居然比晋国都城翼邑还大,这就破坏了等级制度,留下了安全隐患。
那么晋昭侯是因为缺乏政治经验才做出这样的决定吗?《左传桓公二年》:“惠之二十四年 ,晋始乱 ,故封桓叔于曲沃”。从《左传》的记载来看,晋昭侯是不得已而为之,成师的势力已成尾大不掉之势。
曲沃代晋曲沃桓叔(成师)受封时已是58岁高龄,仍壮心不已。他通过“好德”来笼络人心,且对曲沃的治理较为成功,所以“晋国之众皆附焉”(司马迁语)。
事实并非像司马迁所说的那样,当时晋人的宗法观念仍很牢固,晋国的怀姓九宗贵族都拥护晋大宗。曲沃代晋的曲折历程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公元前739年,晋国大臣潘父弑昭侯而迎纳曲沃桓叔,桓叔想趁机入翼夺权,但晋国人起兵抗击桓叔,桓叔失败,只好退回曲沃。潘父叛君迎小宗之举为晋国人所不齿,终被晋国人所杀。晋国人立昭侯之子平为晋君,是为孝侯。曲沃第一次“剪翼”失败。
公元前731年,73岁的曲沃桓叔,壮志未酬遗憾而去。其子鲜继立,是为曲沃庄伯。
曲沃庄伯继位后不久便开始伐翼,前724年,弑其君孝侯。即使国君被杀“晋人不受命,逐之而立鄂侯”。曲沃庄伯即便弑君也未能代大宗而立,终在晋国人反对之下败回曲沃。
公元前718年,曲沃庄伯联合郑、邢二国共同伐翼。这次曲沃庄伯吸取了前面失败的教训,认识到剪翼没有得到周王的认可,是不具有合法性的,是被国人所不容的。因此,“庄伯合郑、邢之师请王旅以临晋”。这样一支以小宗伐大宗的无名之师,变成了“以王命讨不庭”的正义之师。
在曲沃庄伯的强大攻势下,晋鄂侯战败出逃。在马上就要代翼成功的关键时刻,曲沃庄伯头脑发胀,叛离周恒王。周恒王派虢公带兵讨伐曲沃庄伯,庄伯再次失败,返回曲沃。桓王立鄂侯之子光为君,是为晋哀侯。
第二年,曲沃庄伯就气死了,其子称继立,是为曲沃武公。
公元前709年,曲沃武公联合陉廷伐翼。曲沃武公大获全胜,俘获了晋哀侯。曲沃武公杀了晋哀侯,但晋国人并不拥戴他,坚持和曲沃武公对抗到底,立了晋哀侯之子小子为君,是为小子侯。
公元前705年,曲沃武公诱召晋小子侯并杀之,随随便便就弑君,周桓王看不过眼,再次派虢仲率兵伐曲沃武公,武公抵挡不住,又退回曲沃。周立晋哀侯弟缗为晋侯。在周桓王帮助下,晋之大宗又成功战胜了曲沃小宗。
公元前678年,曲沃武公伐晋缗侯,完全吞并了晋国的土地,成为晋国实际上的控制者。而此时曲沃武公吸取了几辈人惨败之教训,没有自立为君,他用珍宝器物贿赂新立的周僖王,请求册封。周僖王见木已成舟,干脆任命曲沃武公为晋君,列为诸侯,故曲沃武公又称晋武公。
曲沃历经三代,历时六七十年,在杀五位晋君逐一位晋君之后,以小宗身份正式取代大宗立国。
礼崩乐坏曲沃代晋是春秋早期晋国公室内部发生的一场嫡庶之间争夺政权的斗争,晋国君权从翼城文侯系 统转移到曲沃桓叔系统。这严重的冲击了在西周时期一直严格执行的宗法制度 ,成为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标志性事件。
曲沃篡晋之后,晋国迅速地壮大了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力量 ,经过晋献公、晋文公的革故鼎新,强国富民,晋国从西周初年分封的甸服小国一跃而为春秋时期的五霸之最,左右天下大势、引领时代发展 150 余年。
杂谈DLD
晋国的历史诠释了什么叫做“礼乐崩坏”
东门外石桥
曲沃代晋,以小宗取代大宗,是把周礼的宗法制度完全破坏,开启了礼崩乐坏的狂潮,君君臣臣的体系被丢弃殆尽
w我我w
也为三晋分家埋下了祸根,最终各个时代的晋国公子互相残杀,到最后连成年的继承人都找不到,大权旁落,真是不作就不会死,
雾羽
晋国公室从此开始衰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