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视点近日,有媒体报道河北省石家庄市桥西区河北普泽医养服务有限公司石家庄中医医院生产销售的“中药液”涉嫌添加安眠药问题。石家庄市桥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就此问题对该医院进行立案调查,目前,该案件正在调查之中,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进行处置。此前有博主称,一消费者通过互联网问诊,在该院购买了治疗失眠的中药饮剂,经两家检测机构检测,均含有西药成分地西泮,剩余药剂已经过公证并封存。失眠患者喝了“中药液”,立马入睡。这不是“神奇”,而是荒诞。中医医院给失眠患者“送”上安眠药,看上去符合逻辑,但患者不是要买安眠药,很可能是为了避免使用安眠药才另寻方案的,否则何须多此一举?而且购买安眠药必须按照规制来,要卖得透明、买得明白,否则患者何至于被不明不白的“中药液”算计?目前当地监管部门已经介入调查,究竟有无添加地西泮或其他安眠药成分,应当给公众一个负责任的交代。如果调查结果显示情况属实,该院在中药饮剂中添加安眠药的做法,就是将患者的知情权视作空气,故意欺瞒。这么做,当然是为了虚构疗效、强化宣传效果,以此推动该“中药液”的销售。这种极其不负责任的做法,必然给患者造成直接和隐形的伤害,是危险的、违背医德的。众所周知,地西泮属于国家严格管制的第二类精神药品,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导致依赖性和成瘾性。据此,即便依规使用也必须谨慎有加,遑论偷偷加入“中药液”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应当经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不得在市场上销售。该院所谓的“中药液”当然属于制剂范畴,那么,公众不禁要问,管制药品添加到了中药液中,这种饮剂是否得到批准,又为何能堂而皇之地成为一种公开销售的商品被患者购买?类似情况当地是否还存在?具体而言,该院有无拿到准予销售的批文?如果没有拿到,那么是谁给了医院私下销售的权利?需要提醒的是,加入了地西泮的制剂是不可通过部门审核的。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关系到用药安全,关系到监管职责,关系到公共利益,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绝非小事,因此需要全面廓清迷雾。同时,该院此种做法,究竟是偶一为之,还是“习惯成自然”?究竟是个别人员擅自做主,还是受到院方支持或默许?这些问题,也应该有清晰答案。值得一提的是,在制剂或商品中违规加入安眠药等药品,并非个案。多年来,个别机构和人员对中药饮片进行非法添加现象,不时见诸报道。例如,贵州黔西南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