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再次误判,中国第4艘航母和076,又一次超出了外界预料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海上力量还很薄弱。那时候,海岸线的防御主要靠一些小型炮艇,吨位小、火力弱,只能在近海活动。遇到外国舰船在领海附近挑衅,往往只能远远监视,拿不出有效的反制手段。远洋运输也大多依赖外国船队,自家的货船很难跨过大洋。有一次,一批重要的援外物资要运到非洲,因为没有大型远洋货轮,只能租用外国船只,不仅费用高昂,还得看人家的脸色,运输时间也没法保证。渔民出海捕鱼,也只能在近海打转。一旦遇到风浪,小型渔船抗风险能力差,安全没保障。更别提去远海渔场了,那里资源丰富,却因为没有足够的护航力量,怕被别的国家的巡逻船刁难,只能望洋兴叹。这阵子,国际军事圈讨论最热闹的,莫过于中国那两艘新舰艇的消息。说起来也有意思,十几年前,要是有人说中国能自己造航母,估计没多少人信。那会儿中国海军的家底,撑死了就是些近海作战的小船,别说航母了,像样的驱逐舰都没几艘。2012年辽宁舰入列,西方媒体拍了不少照片,标题里总带着“改装旧货”“试验性质”这类词。他们大概没料到,仅仅七年之后,山东舰就下水了。这可是完完全全中国自己设计、自己造的,虽然还是滑跃起飞,但舰体结构、内部系统全是新的。更让人想不到的是福建舰,2022年一露脸就带着电磁弹射。要知道,这技术美国在福特级上用的时候还出过不少岔子,中国直接就装舰了。2024年福建舰海试,网上流传的视频里,弹射器运作得稳稳当当,那些说“中国技术不靠谱”的声音,慢慢就没了。现在第四艘航母的消息传出来,西方的分析又开始了。有人翻出几年前的报告,说中国要搞核动力航母,至少得等到2030年之后。结果2024年两会,海军方面直接说了,004型正在建造。从大连造船厂的卫星图看,那船的个头不小,甲板面积比福建舰还大,估计能装百十来架飞机。要是真用上核动力,那就能长时间在远海待着,不用总惦记着找地方加油。另一艘让人意外的是076型两栖攻击舰。之前075型服役的时候,西方觉得这就是个“运输舰”,能运坦克、直升机就行。可去年年底“四川号”下水,大家才发现不对劲。这船不光有坞舱能放登陆艇,甲板上还装了电磁弹射器,能弹无人机。无侦-7能飞到几万米高空侦察,GJ-11能带着导弹隐身突防,打起仗来既能送兵上岛,又能搞空中打击,一下子多了不少本事。要知道,美国造一艘类似的“美国”级,差不多要四年。如今,情况早已不同。去年,辽宁舰编队在西太平洋进行演练,各类舰载机起降频繁,体系化作战能力展露无遗,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远洋运输也早已今非昔比。中国的远洋货轮吨位越来越大,航线遍布全球。从波斯湾的石油,到南美的铁矿,再到欧洲的工业品,都能由中国船队稳稳当当地运回国内,不用再受制于人。渔民出海也有了底气。就算去远海捕鱼,也不用担心安全问题。遇到外国船只无理骚扰,渔政船能及时赶到处理,渔民们可以安心撒网。西方总看不准中国的装备发展,其实以前也有过类似的事。就像中国搞空间站,一开始有人说“中国没能力独立搞”,结果天宫空间站不仅建起来了,还接待了好几个国家的宇航员。搞量子通信的时候,也有人说“技术太超前,实用不了”,现在中国的量子通信网络已经在不少地方用上了。这些事都说明,用老眼光看中国的技术进步,很容易看走眼。中国能造得这么快,一是敢在技术上闯,电磁弹射从研究到装舰,没花多少年;二是工业基础扎实,从特种钢板到弹射器的零件,全是自己产的,不用依赖别人。造船厂用的模块化建造也很关键,零件在工厂里做好,到船坞里像搭积木一样拼起来,又快又方便。这两艘新船要是成规模了,中国海军的能耐肯定又不一样了。航母能带着舰队走得更远,保护海上贸易通道更有底气;两栖攻击舰能灵活应对岛礁、海岸的任务,两者配合起来,能做的事就多了。当然了,中国造这些船,不是为了跟谁比谁厉害。就像家里人多了,得有辆车方便出门;国家大了,海上利益多了,也得有足够的力量保护。至于西方怎么看,那是他们的事,该造的船,还得接着造。那么你们觉得呢?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