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标签: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

我们的钱,被西方偷走了。我们现在的经济体量,和我们在国际金融体系里的话语权,严重

我们的钱,被西方偷走了。我们现在的经济体量,和我们在国际金融体系里的话语权,严重

我们的钱,被西方偷走了。我们现在的经济体量,和我们在国际金融体系里的话语权,严重不匹配。就工业产能和实物商品的国际贸易量来说,我们一家顶得上G7全部之和,但是我们在国际金融体系里的金融话语权,远远低于这个比例。要知道金融的交易,归根结底还是要建立在实物的需求和贸易之上的,我们提供了实物商品的生产和贸易这个基础,得到的利益却只占了个零头。金融层面依靠这个基础,建立起了天量的交易,这些金融交易的流水是大,但是利润也大,利益大部分都被他们抽走了。所以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大概就是我们在流水线上卖苦力维持温饱,他们坐在办公室里吹空调印钞票。这不合理,西方作为最大的既得利益者,要想不掀桌子,要维持现有的国际秩序,这个问题就得改变。这话听着扎心,却藏着最实在的账。就拿一双运动鞋来说,我们的工厂辛辛苦苦把材料变成成品,赚个十块八块的加工费;到了欧美市场,贴上品牌标签能卖几百美元,中间的差价通过金融杠杆一放大,变成基金、债券里的数字,这些钱跟我们几乎没关系。去年我们出口了全球80%的家电,可结算时用人民币的还不到15%,每次换汇都得被美元波动薅一层羊毛,一年下来损失的钱能盖多少家工厂?更让人憋屈的是规则权不在手里。美联储一加息,全球美元都往美国跑,我们的外贸企业就得承受汇率暴跌的压力,订单明明没少,利润却凭空蒸发。人家坐在家里调整一下利率,我们这边就得忙不迭地应对资本外流,这就像种地的看天吃饭,可这天还是别人说了算。去年斯里兰卡债务危机,本质上就是被美元债拖垮的,我们作为最大的贸易伙伴,看着这种风险却没法用自己的货币体系去化解,多被动?有人说这是发展阶段的问题,可看看德国,二战后工业刚恢复就推动马克国际化;日本七十年代经济起飞,立马跟美国讨价还价金融话语权。我们现在贡献了全球30%的制造业增加值,却还在为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份额突破3%欢呼,这步子是不是太保守了?其实破局的法子藏在交易里。东南亚国家买我们的高铁,我们开始用人民币结算;中东卖石油给我们,也试着收人民币然后买我们的新能源设备。这些看似零散的交易,正在悄悄改写规则。去年我们和沙特做了笔千亿级的能源生意,没用美元,直接用人民币和沙特里亚尔结算,这就是在人家的地盘上,用我们的规矩走了一次账。别觉得金融话语权是虚的,它就是把劳动成果锁住的钥匙。我们造得出航母、芯片、大飞机,凭什么赚的钱要让别人定规矩分?现在东南亚的小商贩都开始收人民币了,欧洲的企业也在合同里加人民币结算条款,这不是谁施舍的,是我们一船船的商品、一台台的设备换回来的底气。西方当然不想改,就像地主不会主动把地契分给佃农。可当我们的电动汽车挤满欧洲街头,当我们的光伏板照亮非洲村庄,当越来越多的国家发现用人民币交易更划算——那时不用掀桌子,桌子自己就会慢慢变样子。毕竟,钱袋子最终得跟着实物走,这是最朴素的道理,也是最硬的底气。
白宫管理和预算办公室主任罗素·沃特指控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对美联储的管理严重失当。沃

白宫管理和预算办公室主任罗素·沃特指控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对美联储的管理严重失当。沃

白宫管理和预算办公室主任罗素·沃特指控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对美联储的管理严重失当。沃特称,“自2023财年以来,美联储持续出现赤字(这在美联储历史上尚属首次),而其总部翻新预算也严重超支。目前翻新费用已高达25亿美元,较初始成本超出约7亿美元。这些翻新项目包括屋顶露台花园、水景设施、VIP电梯以及高档大理石。每平方英尺的成本为1923美元,是普通历史性联邦建筑翻新成本的两倍。按当今美元价值计算,凡尔赛宫的建造费用也才30亿美元!”
美联储议息会议纪要公布,叠加特朗普公然宣称要一次性降息300bp,美联储的货币政

美联储议息会议纪要公布,叠加特朗普公然宣称要一次性降息300bp,美联储的货币政

美联储议息会议纪要公布,叠加特朗普公然宣称要一次性降息300bp,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和美国政府的财政政策,不是难以调和的问题,而是开始尖锐对立。情况会变得更加复杂。一、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一如既往的“稳健”。华尔街喉舌NickTimiraos的分析最为简要明确:美联储会议纪要告诉了我们一个我们早就知道的事实:官员们分为三个阵营:1)今年会降息,但不是7月(这是最多的一组)2)今年不降息3)最快下次会议就降息(纪要显示只有“两三位”持此观点,也就是沃勒和鲍曼)★纪要中还有一句需要重点关注的“表述”——几位与会者评论称,当前的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可能并未高于中性利率太多。”这是什么意思?✔这意味着,除非出现严重的经济放缓,即便恢复降息,他们也不打算大幅降息。★但是!特朗普的降息“执念”已经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昨晚,他发文称:“我们的联邦基金利率至少高出3个百分点。“太慢”(TooLate)这个人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每年就会让美国多付3600亿美元的再融资成本。现在根本没有通胀,大量企业正在涌入美国。“美国是全球最火热的国家!”降息!!!”要注意,从英文原文来理解,“ATLEAST3Pointstoohigh”这样的表述,在政策语境中被广泛解读为支持大幅且快速的降息,而非循序渐进的宽松路径”。✔特朗普正在强烈表达一个“意愿”或者说他真正的“要求”——“一次性降息300bp”。特朗普似乎又准备创造历史,美联储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或2020年疫情期间,也没有发生过一次超过100个基点的降息。2020年3月的紧急降息为100个基点(1%),这已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单次降息。鲍威尔曾经明确指出,美联储货币政策不考虑美国政府的债务问题。而特朗普也明确表明:他要求降息,就是因为负债太高,利率太高,他马上就要付不起利息了。我非常能够理解特朗普,美国联邦政府债务再次创下新高:已达到36.626万亿美元,两天内上涨了4100亿美元。前12个月,美国政府已经支付了1.2万亿美元的利息,平均每天支付利息33亿美元。特朗普能忍到现在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我们可以清晰的得出一个结论:美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现在已经严重脱节,甚至开始实质性的对立。美国即将面临:财政主导→通胀失控→债务螺旋与信用危机→过度加杠杆,资产泡沫可能剧烈破裂,引发金融危机。二、我支持谁?我支持特朗普。假设特朗普真的有本事让美联储一次性降息300bp,那么我们很可能看到:✔美股三大指数飙升不低于15%+油价将超过每桶80美元+黄金金价将升至每盎司5000美元以上,白银涨至70美元以上。✔但是,这需要付出的代价是十年期美债收益率可能突破5%以上甚至更高,美元指数贬值不低于20%。美联储真正的双重使命——维护美元和美债彻底失败,被迫开启印钞机,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上重新被塞满美国国债这种“有毒资产”。彻底沦为美国政府的支付宝。通胀飙升+美元购买力极度缩水,特朗普再顺手把自己的基本盘——美国中下层民众送进地狱。补充一组数据:昨天是亚马逊会员日,原本两天的会员日被延期为四天。而第一天的销售额同比暴跌了41%。这是关税的问题(产品进不来),还是价格的问题(产品大幅涨价),还是消费能力的问题(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已经非常疲软)?以上三个因素都有,但是,最关键的还是消费能力的问题。再补充一组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GDP销售额暴跌-3.1%,是自2020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什么是“GDP销售额”?“RealFinalSalesofDomesticProduct”,即去除库存变动后的GDP,反映真实最终需求。它比“GDP增速”更能看出经济的内生力量(尤其是消费与企业支出)。过去几个季度(2023–2024)GDP销售增速基本稳定在2–4%之间;但在2025年Q1,突然出现大幅负增长-3.1%;这表明实际终端销售需求的崩塌,并不是名义GDP或库存带来的波动,而是消费者实际支出正在快速收缩。✔所以,从对于经济发展趋势的判断而言,美联储是“严谨”的——美国经济正在陷入滞胀。而以美联储的惯例,先治胀,再处理滞的问题。因为他们必须维护美元和美债体系,滞的问题引发的衰退利好美债,而对于美元的贬值,越晚越好,贬值幅度越温和越好。美联储不扩表,或者只是温和扩表,对美联储而言才是最安全的。✔但是!财政政策的最大障碍从来都不是通胀,而是停滞,在财政政策主导下,巨额支出带动经济发展是有边际效应的,当需求开始疲软,常规温和的刺激已经没有“效果”,需要为经济打的不能再是鸡血,而是肾上腺素。我相信最后的赢家会是特朗普,因为市场会选择支持他。因为延迟满足本质上是反人性的。
美联储终于考虑降息了这次的美联储会议纪要中提到下次会议会考虑降息,但是如果通胀

美联储终于考虑降息了这次的美联储会议纪要中提到下次会议会考虑降息,但是如果通胀

美联储终于考虑降息了这次的美联储会议纪要中提到下次会议会考虑降息,但是如果通胀一直保持在2%以上就不降息。现在由于美联储不降息特朗普和世界上的资本市场都很恼火。特朗普几乎每天都在催美联储降息来缓解关税带来的通胀,而世界资本市场等着美联储降息来释放流动性好激活资本市场,让资本更加活跃。从机构预测上面看大概率还是9月美联储才会降息,但也不排除提前降息。特朗普每天都在催促鲍威尔,就是为了早日降息,现在就看美联储还能抗到什么时候了?

今晚两点美联储会议纪要,盘前一般都是比较平静的。饿了准备去吃饭。​​​

今晚两点美联储会议纪要,盘前一般都是比较平静的。饿了准备去吃饭。​​​
犹太资本在美国的“干预性”作用出乎所有人想象!相信很多人都没闹明白,美联储的印

犹太资本在美国的“干预性”作用出乎所有人想象!相信很多人都没闹明白,美联储的印

犹太资本在美国的“干预性”作用出乎所有人想象!相信很多人都没闹明白,美联储的印钞权从未真正属于美国本身,而是掌握在私人资本手中...而犹太财团,正是其中不可忽视的操纵者!从华尔街到白宫,可以这样说,犹太资本编织的权力网络,早已深入美国这个国家的“骨髓”和血液,其耦合性和粘合性,打个比方,就像是宿主和寄生虫的关系。美国货币主权完成静默转移的那一刻,从表现看,美联储是中央银行,实则为私人控股机构。其储备银行的核心股权,由美国的大财团,摩根家族掌控。而摩根正是罗斯柴尔德家族在美洲延伸。如果你了解美联储背后的运作逻辑,可能会惊掉下巴!犹太财团通过债务链条,将美国转化为“提款机”,如今他们35万亿的国债中,大部分债权的汇合出口,都无一例外的指向犹太资本控制的财团和家族...而普通美国人,则背负了一身的隐形高息债务!犹太资本更倾向于在幕后操控昂撒集团,从而掌握美国的军工行业,且蔓延到美国的金融与媒体,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垂帘听政”,开始大胆的朝着控制整个美国的运作入手、深化、然后是深度绑定...犹太资本主义美西方犹太资本犹太金融财团美利坚犹太集团犹太财阀集团犹太三大财团

美股涨的理由是真多!昨晚小非农数据低于预期,大家觉得7月份美联储要降息,所以,昨

美股涨的理由是真多!昨晚小非农数据低于预期,大家觉得7月份美联储要降息,所以,昨天美股涨。今晚大非农就业大超预期,大家觉得经济很好过热,7月份不降息了,美股继续大涨。[doge]​​​
美国欠中国约万亿美元,若耍赖不还该咋办?这么说吧,中国巴不得美国不还,这样就能扣

美国欠中国约万亿美元,若耍赖不还该咋办?这么说吧,中国巴不得美国不还,这样就能扣

美国欠中国约万亿美元,若耍赖不还该咋办?这么说吧,中国巴不得美国不还,这样就能扣掉美国1.2万亿在华资产,稳赚不赔!就像开头所说,你以为中国会害怕不还钱?其实不然。美国和中国的关系也没有从前那么顺畅了,地缘摩擦越来越多,全球局势也变得复杂,这种大环境下,谁都得为最坏的情况多打几手“保险”。中国现在做的是一点点调低对美债的依赖,手里的外储换成更多样的资产,黄金、别人家的政府债券,甚至一些海外重要项目主权基金,大家其实都看出来了,这不仅是因为现在美债回报越来越低,更多还是提前应对万一美国哪天出幺蛾子。有一天美国真不想还中国的钱了,赖账怎么办?第一时间受损的肯定是持有美债的中国,但其实美国自己也要倒大霉,美国国债是全球认的“安全资产”,一旦失了信用,别说中国不买,以后连欧洲日本、海内海外的投资机构都会赶紧往外跑。美债没人买美国政府怎么借钱撑财政,要开支就得付高得吓人的利息,美联储再印钱,恶性通胀说来就来,金融市场也得跟着能乱成啥样。中国手里可能亏了几千亿美元的美债资产,可美国公司、投资者在中国的投资可不止这个数,真要掀桌子,中国完全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冻结甚至处置在华美企资产。美国在中国攒下这么多年的商业版图基本就报废了,后续还有一连串全球供应链、外商信心、区域经济的冲击波,这么极端的结果其实谁都扛不住。美国赖账不仅砸自己信用、还把全球金融地基都掀了,中国反击手段也肯定是有准备的,但大家都明白,这种“同归于尽”的局面没人愿意玩。现在中国做的一个重要动作就是抛售部分美债,逐步减少暴露在美国手里的风险,其实不光中国,很多新兴经济体也逐步调整了外储结构都怕被单方面制裁。前两年有些国家甚至被冻结了海外资产,大家都在悄悄给自己的钱袋子上锁,中国外储多了一些黄金,也考虑和其他国家用自己的货币结算贸易,这样一来,能降低对美元的依赖,减少被美国出招时的被动。美国需要中国买自家的东西中国市场对很多美企来说至今还是不可或缺的利润来源,而中国这边,出口美国也一直是拉动经济的重要渠道,两国供应链交错,本来就很难说断就断,所以哪怕矛盾多了,什么彻底“脱钩”、完全分开,其实短期内可能性不大。全球投资者看美国财政政策也越来越小心,美债利率升高、购债热情变冷,其实都是信心改变的体现,对中国来说趁局面还算平稳多元化布局,提升自己市场的活力和吸引力,才是真正抗风险的关键。
特朗普赚大了,迎来了第三份贸易协议,美联储“提前降息”呼之欲出!关税战一败涂地

特朗普赚大了,迎来了第三份贸易协议,美联储“提前降息”呼之欲出!关税战一败涂地

特朗普赚大了,迎来了第三份贸易协议,美联储“提前降息”呼之欲出!关税战一败涂地的特朗普,终于赢了一次,美国总统捏到了个“软柿子”,挥起“重拳”打向了这50多万人。经历了数月的关税谈判风波,美国总统特朗普终于在7月初迎来一个堪称“翻盘”的时刻——与越南敲定了第三份双边贸易协议,不仅为美国商品打开了“零关税”的新市场,也在对华供应链施压的棋局中下一子。此举被美方吹捧为“最大胜利”,在经济层面更是引发连锁反应,美联储的降息预期迅速升温,市场情绪瞬间逆转。越南这次“低头认输”,固然是迫于形势的妥协,更是特朗普“关税大棒”挥舞出的成果。协议中最引人注目的细节,是越南对美出口商品统一征收20%的关税,而对所谓‘转运’商品加征至40%。这项苛刻条款直指“借道越南”的第三国货物,实际意图直截了当,锁定中国商品。越南之所以成为“软柿子”,并不是毫无缘由。2024年美越贸易总额高达1496亿美元,而越南对美国的贸易顺差竟然达到了1235亿美元,较去年增长18.1%。这组数字让特朗普团队坐不住了。作为美国第六大进口来源国,越南的制造业早已成为中国替代地的不二之选。耐克、Lululemon、Gap等服装巨头在越南设厂,家具制造也大批转移,本意是规避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如今却反被盯上。这种局面下,越南只能选择“退一步”。原本特朗普在4月就宣布将对越南商品征收高达46%的关税,并设定7月9日为关税生效的最后期限。此后,特朗普暂停执行90天,以换取谈判时间。如今距离最后期限不到一周,协议火速签下,越南的让步极为明显:不止关税降至20%,还对美国产品全面开放市场。更为关键的是,这份协议不仅仅是双边博弈的结果,更是以“打击中国”为核心策略的延伸战线。特朗普反复强调“转运商品”将面临40%关税,其实就是冲着中国来的。美国贸易顾问纳瓦罗公开指出,越南对美出口中,大约三分之一是中国商品中转。这场针对中国产业链的“包抄行动”,被特朗普通过第三国协议巧妙推进。这类“转运”操作的复杂性也引发行业关注。美国前贸易官员认为,部分中转商品确实经过加工生产,难以界定是否属于真正的转口。这意味着,对企业而言,未来的通关风险和合规成本大幅上升,中国企业在越南设厂的策略不得不重新审视。是否继续深耕越南市场,或是向东盟其他国家转移产能,变成一个亟需解答的新课题。就在协议签署的同一天,美联储迎来一份震撼市场的数据。7月2日晚发布的ADP就业报告显示,美国私营部门就业岗位减少3.3万个,是2023年3月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这一数据完全出乎经济学家预料,金融市场立刻做出反应,交易员将7月降息概率从20%拉高至27.4%,而原本计划在年底的降息,也被提前至9月考虑。这份“爆冷”数据背后,正是特朗普关税政策的连锁反应:企业成本上升、投资意愿减弱、招聘计划收缩。服务业首当其冲,零售、餐饮等行业裁员加剧。消费者对就业市场的信心开始动摇,认为“工作机会充足”的比例跌至四年新低。鲍威尔早已表示,如果不是关税扰动,美联储早已启动宽松政策。如今,“靴子落地”的时机似乎越来越近。与此同时,德意志银行发布的《全球物价地图》显示,美国城市成本大幅攀升,早已不再是“物价洼地”。纽约、洛杉矶等地生活成本直逼苏黎世、日内瓦等传统高消费城市。美元强势、金融和科技行业的兴盛,以及美联储的政策节奏,共同推高了物价。而这一切,最终都将影响到政策制定者的判断,进一步推动降息步伐。眼下,美国与印度谈判也接近尾声。如果能如特朗普所愿开放高科技产品市场,美国将再次打开一个巨大的出口口子。欧盟、韩国等国家则谈判进展缓慢,面对高达50%的关税威胁,仍在观望之中。可以预见,接下来几天,美国贸易谈判将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在这场全球经济的博弈中,特朗普用一份“看似胜利”的协议暂时稳住阵脚,却也暴露出美国在全球供应链中越发孤立的现实。越南的妥协,短期内或许能减少对美逆差,但长期而言,能否承受高税率与本地产业链升级的双重压力,仍是未知数。对中国企业而言,形势虽变,但机会犹在。通过提升附加值、优化供应链布局、强化“原产地规则”的合规性,中国依然有能力在全球贸易中稳住阵脚。越南不是终点,也不是唯一选项,东盟、RCEP的广阔市场,仍是未来布局的重点方向。这场由特朗普主导的“第三份协议”,表面上是胜利者的凯旋,实则是全球贸易格局动荡的缩影。美联储的下一步动作,将成为这场风暴的关键变量。而中国企业,唯有提前布局、灵活应对,才能在这场新一轮全球博弈中赢得主动权。信息来源:[1]特朗普:美越达成贸易协议环球时报[2]综述|特朗普频繁施压美联储鲍威尔坚持货币政策“非政治化”东南网
年初的时候我预计过,今年美联储大概率会降息三次,最少也会降息两次,现在已经七月份

年初的时候我预计过,今年美联储大概率会降息三次,最少也会降息两次,现在已经七月份

年初的时候我预计过,今年美联储大概率会降息三次,最少也会降息两次,现在已经七月份,这个七月降息的概率还是我认为还是有的。从去年开始我就一直说,目前A股走出一轮波澜壮阔行情的天时,地利,人和其实已经具备。不仅具备,而且已经备在那里很久了,所欠的就是一阵东风。那这个东风是什么呢?其实就是美联储的降息。如果七月不降息,那么七月有没有可能拉升呢?我认为依然有的,七月从周期的数理上来看本身就是拉升的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