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标签: 美欧关系

热浪席卷欧洲,中国,美国和世界,但不同国家面对酷热,却有不同选择。空调显然是家

热浪席卷欧洲,中国,美国和世界,但不同国家面对酷热,却有不同选择。空调显然是家

热浪席卷欧洲,中国,美国和世界,但不同国家面对酷热,却有不同选择。空调显然是家庭应对炎热的最佳方案,但欧洲人却有不同选择。看看下面的数据,美国和日本近90%的家庭都装有空调,中国也有60%的家庭装有空调,而欧洲国家的普及率却很低。在英国,只有约5%的家庭安装了空调。在德国,这一比例低到3%。即使在最炎热的南欧国家,家庭空调普及率也很少超过50%。如果你以为是欧洲不够热,那你就错了,欧洲很多国家也来到了40度,也是热浪肆虐。那为啥欧洲人不愿意用空调呢?是传统习俗,还是电费太贵?
【乌克兰彻底麻烦了!俄罗斯宣布增兵22万,美国却宣布断了他们的军火,之前给出50

【乌克兰彻底麻烦了!俄罗斯宣布增兵22万,美国却宣布断了他们的军火,之前给出50

【乌克兰彻底麻烦了!俄罗斯宣布增兵22万,美国却宣布断了他们的军火,之前给出50%矿山股权打水漂,最终还要被俄罗斯收拾!】据参考消息援引俄新社7月2日报道,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2日表示,俄罗斯总统普京提出的为俄军补充合同兵的任务将得到妥善执行。报道称,梅德韦杰夫在“电报”社交平台上说,他主持了安全会议跨部门委员会关于为俄军补充合同兵的会议。梅德韦杰夫在总结2025年上半年工作时表示,自年初以来,已有超过21万名合同兵和超过1.8万名志愿兵进入战场!而此时乌克兰正在面临弹尽粮绝!乌克兰如今的处境可谓是雪上加霜。美国断了军火供给,这对于极度依赖外部军事援助的乌克兰来说,就像失去了支撑的拐杖。此前为了获取美国的支持,乌克兰出让50%矿山股权,这一原本寄予厚望的交易如今成了泡影。那不仅仅是简单的商业交易价值的丧失,更象征着乌克兰在这场博弈中的一败涂地。在军事方面,俄罗斯增兵22万更是强大的压迫力。已经有众多合同兵和志愿兵奔赴战场的俄罗斯军队,兵力得到了进一步扩充,作战能力必然也会增强。而此时的乌克兰,自身军事资源有限,面对强大的俄罗斯军队的压力,几乎到了弹尽粮绝的边缘。国际局势瞬息万变,但乌克兰似乎已陷入一个极为艰难的境地。国际社会在关注这场冲突的走向,而乌克兰急需找到新的突破点来改变当下不利的局面,否则,最终被俄罗斯收拾似乎已成定局,只是时间问题而已。近期,美国白宫和五角大楼确认决定暂停部分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这一消息让本就紧张的俄乌局势变得更加复杂,也让乌克兰陷入了极为艰难的境地。美国此次停止军援,官方说法是出于对自身军火库存急剧下降的忧虑,要优先保障本国利益和军队战备状态。然而,这一行为在外界看来,无疑是对乌克兰的“落井下石”。失去美国的武器弹药供应,乌克兰面临着巨大挑战。目前,俄罗斯已控制乌克兰约20%的领土,且在不断推进军事行动,最近在顿涅茨克州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取得新进展,还加强了对乌全国范围的空袭力度。而乌克兰军队作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军事援助,特别是“爱国者”防空系统的导弹对击落俄罗斯弹道导弹至关重要。一旦这类武器耗尽,乌克兰的能源系统、国防企业等战略目标将完全暴露在俄军打击之下。在这种情况下,乌克兰或许会采取以下几种举措来应对:首先,加大向欧洲盟友求助的力度。最近几周,法国、英国和德国等欧洲国家已承诺增加对乌援助,但欧洲的军事资源有限,短期内难以完全填补美国军援暂停造成的空缺。乌克兰需要与欧洲国家进行更深入的沟通与协调,争取获得更多、更持续的军事支持。其次,尝试与俄罗斯进行谈判。面对军事上的困境,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争端可能成为乌克兰的一个选择。虽然此前双方的谈判进展并不顺利,但在如今军援减少、战场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乌克兰可能会以更务实的态度重新开启谈判,以争取相对有利的停战条件。再者,挖掘自身军事潜力。乌克兰可以加大国内军事工业的生产力度,动员国内资源来保障军队的基本需求。但这需要时间和大量的资金投入,短期内难以看到显著成效。美国暂停对乌军事援助使乌克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未来,乌克兰的局势充满了不确定性,其走向将取决于乌克兰自身的应对策略、欧洲国家的支持力度以及俄罗斯的军事行动等多方面因素。2025年1月泽连斯基称乌军总兵力达88万人,含预备役约90万,但实际可投入前线作战兵力存争议。2024年12月西方智库及乌内部评估显示,现役中仅约35万人具备持续作战能力,其余因训练、装备、后勤问题难参与高强度战斗。而且乌存在逃兵问题,征兵困难。乌克兰反败为胜可能性极小。其军队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大量新兵训练不足,装备依赖外援且美国又暂停部分军援。反观俄罗斯,在拿下捷尔任斯克等战役后,积累了作战经验,士气也得到提升。此外,俄罗斯军事工业体系完整,能保障装备供应,军队整体优势明显。所以在当前局势下,乌克兰难以扭转战局。图源网络侵删
美国断供关键弹药,特朗普:欧洲可以掏钱买给乌克兰 最近乌克兰的坏消息有点多。

美国断供关键弹药,特朗普:欧洲可以掏钱买给乌克兰 最近乌克兰的坏消息有点多。

美国断供关键弹药,特朗普:欧洲可以掏钱买给乌克兰最近乌克兰的坏消息有点多。根据美国“政客”网站报道,在美国副防长埃尔布里奇·科尔比对美军弹药库存进行审查后,2日五角大楼决定停止向乌克兰交付多种弹药——目前美媒披露的被停止交付的弹药包括“爱国者”防空系统拦截弹、精确制导炮弹,与F-16配套使用的导弹等等。毫无疑问,虽然五角大楼没有宣布切断对乌军援,但这项决定依然会加剧乌克兰弹药枯竭的现状。今年5月,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披露的报告认为,乌克兰完全无法在脱离美国的军事支持下与俄罗斯作战,但同时美国对乌克兰的军援已经伤害到美军在印太地区的军事储备——说白了就是美国为了援乌,现在已经不得不挪用美军为对华开战而准备的军火。不过,美国也不是完全切断了对乌克兰的弹药援助。之前特朗普曾提出了一个想法,表示欧洲可以从美国买弹药援助乌克兰——显然,特朗普其实还是想打欧洲的主意,让欧洲为美国援乌买单。
泽连斯基真够缺德的。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即总统的位置,竟绑架乌克兰人民继续为他打仗

泽连斯基真够缺德的。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即总统的位置,竟绑架乌克兰人民继续为他打仗

泽连斯基真够缺德的。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即总统的位置,竟绑架乌克兰人民继续为他打仗。他明知道特朗普讨厌他,不愿意拿钱支持他。最近,他又动了歪心思,提出了他的新想法,请欧洲人为他出钱,去购买美国的武器,来解决乌克兰战争中缺弹少药的问题。泽连斯基的主意倒是不错,可他真把欧洲人当傻冒了。泽连斯基已打了这三年多的仗,仗打的的确不咋地。不仅损兵折将、还丟失了大片的土地,至于他想打败俄罗斯,那是他永远不能实现的梦想。而欧洲为他的战争投钱,全凭人傻钱多。假使欧洲人把大把的银子,扔到水里,还能听到响声。投给泽连斯基,无异于扔到无底的洞里。据说欧洲人还真准备投给他500亿欧元,他们愿意投给泽连斯基,其他人能咋地?不管怎么说,如果乌克兰人民不拿下泽连斯基,他可能还要继续折腾乌克兰人民呢!
以色列正在加快接收美国和欧洲运送的补给,这一周是特朗普要求伊朗谈判的期限,从各方

以色列正在加快接收美国和欧洲运送的补给,这一周是特朗普要求伊朗谈判的期限,从各方

以色列正在加快接收美国和欧洲运送的补给,这一周是特朗普要求伊朗谈判的期限,从各方反应来看,很有可能谈不拢就继续打。伊朗核设施虽然没有美国宣称的那样损失大,但是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导弹发射量也没有摩萨德估计的那样密集。伊朗要想着这一轮冲突中获得优势,还需要继续对以色列包括炼油厂在内的能源设施进行打击,上次打击海法炼油厂则需要3个月才能修复,发电厂也需要1个月以上。美国空袭伊朗核设施之后,就宣布获得了完全的战果,这充分说明美国只能有限介入,这也是伊朗的一个窗口期,就看伊朗能不能把握了。
#分析称欧洲激进扩军可能两头空#【“欧盟想一石二鸟,结果可能两头空”】在俄乌冲

#分析称欧洲激进扩军可能两头空#【“欧盟想一石二鸟,结果可能两头空”】在俄乌冲

#分析称欧洲激进扩军可能两头空#【“欧盟想一石二鸟,结果可能两头空”】在俄乌冲突持续、全球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的背景下,欧盟正加速推进军事化,试图借扩军摆脱对美国的安全依赖,并刺激本土工业复苏。然而,美国《纽约时报》6月30日的一篇评论文章指出,这种激进的军备扩张思路,不仅难以达成欧洲设想的战略目标,反而可能成为欧盟的一个“历史性错误”。今年早些时候,有着77年历史、曾被视为“欧洲之都”象征的奥迪布鲁塞尔车厂,因席卷全欧的工业危机被彻底关停。文章作者、来自比利时的牛津大学政治学讲师安东·耶格尔(AntonJäger)指出,在最近几个月,这座奥迪工厂的故事几乎成了整个欧洲的缩影——两者同样陷入困境,面临被本世纪新的地缘经济浪潮席卷的危险。按照比利时政府的初步规划,被关停的奥迪工厂将被改建为武器生产基地。该改建方案的支持者认为,这既能提升欧洲的战略自主性,同时也能为比利时创造3000个新的就业岗位。文章称,这也与当前欧洲希望通过提高军费,来同时解决其地缘政治脆弱性、经济低迷两大危机的整体战略思路一致:一方面,欧洲国家认为需要以此应对俄罗斯的“威胁”,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巩固其“强权”地位;另一方面,这一举措也被寄希望能重振因中国竞争对手和不断上涨的能源成本而承压的欧洲本地工业。然而,耶格尔认为,受财政资源、社会风气等多种因素影响,欧洲试图“一石二鸟”的希望很有可能落空。而该战略一旦失败,其代价将十分惨重,很可能酿成“历史性错误”,让欧洲社会“不进反退”。耶格尔指出,欧洲的这种战略其实有其历史原型,通常被称为“军事凯恩斯主义”(militaryKeynesianism)。该概念最初指的是20世纪中叶各国政府为应对经济衰退而增加军费支出的做法,据称最早由纳粹德国于1930年代首创,后由美国在1940年代加以推广。但他认为,欧洲目前的举措还难说是否真能称得上是“军事凯恩斯主义”,因为欧洲当前增加的军费既达不到能引发规模效应的“强刺激”程度,只是回到了1989年前的水平,也缺乏凯恩斯主义的内核,即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和赤字,来刺激需求。文章称,虽然德国对财政赤字的限制略有放松,但欧洲政策制定者普遍仍不愿大举举债,反而是牺牲社会服务预算去养军费,这更像是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里根主义”——军费暴涨、民生受限。比利时国防大臣特奥·弗兰肯(TheoFrancken)是“奥迪军工厂”改造计划的主要倡导者,他此前就公开表示,一个国家若想同时削减赤字和增加军费预算,就必须减少福利支出。“社会保障金太肥了,”弗兰肯说,“从2000亿的预算中抽走几十亿,这算不上什么不人道的事,不是吗?”耶格尔直言,在欧洲社会的普遍不满情绪已经滋生出极右翼势力,以至于威胁到欧洲内部凝聚力的当下,这种观点可谓目光短浅。此外,欧洲试图“重新武装自己”的战略也面临着其他挑战。文章提到,许多传统工业部门一旦转向军工,对海外战争就有了既得利益诉求,因为军火生意显然不像汽车制造那样有稳定的消费市场。另一边,军费增加也未必意味着军力提升。正如英国经济学家亚当·图兹(AdamTooze)所指出,欧洲国家虽然集体砸下大笔军费,却只养出了“僵尸军队”,在人力和装备上产出甚微。比如,在全球十大国防企业中,没有一家是欧洲公司。再者是堪称欧洲特色的协调效率问题,这在欧洲援乌弹药供应停滞中就有所体现。耶格尔指出,由于欧盟各国长期在武器采购决策上“各自为政”,在军备本就成本高昂的背景下,其分散化的决策模式只会进一步推高成本,各国将争抢军火合同。耶格尔表示,其中讽刺的是,在欧洲各地军工厂尚未建成之前,第一批军购支出极可能流入美国军火商的口袋。据英国《金融时报》上周报道,越来越多的美国军工企业瞄准了欧洲国家不断增长的军费,正试图扩大与欧洲企业的合作,提前抢占市场。也就是说,欧洲“战略自主”的最初受益者,很可能不是欧洲人,而是美国人。上周的北约峰会,除了西班牙以外的北约成员国承诺,在未来十年内将军费提升至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据西班牙《国家报》报道,西班牙国防大臣罗夫莱斯6月27日在参议院表示,达到5%的军费目标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她强调,这不仅因为财政压力,也因为欧洲军工产能有限。“我们可以说任何我们想说的漂亮话来包装(此事),但是没有工业能够承接它,不管是5%还是3.5%,美国不行,欧洲更不行。”更深层的障碍,则是欧洲在社会风气和文化上对战争动员和军事化生活的抗拒。文章指出,许多欧洲国家在21世纪初废除了义务兵役制,如今即使想恢复也遭遇强烈抵触。最近,在德国有关义务兵役制的讨论中,一名年轻的德国播客主持人兼自由记者就公开反对扩军,表示:“我宁愿活着,也不要去死。”他还写了一本名为《为什么我不会为我的国家而战》的书,强调自己“不会为了所谓西方价值观牺牲”。因此,在耶格尔看来,尽管欧洲扩军战略的本意是军事独立和经济复兴“两手都要抓”,但从现实层面来看,这两个目标都难以实现。相反,他认为,欧洲激进扩军会让布鲁塞尔陷入“两头落空”的局面:经济上复苏乏力,增长前景渺茫;军工企业拿到大量资金,却不足以让欧洲与真正的强国抗衡。“若以牺牲其他领域为代价专注于国防,可能使欧盟倒退而非前进。”对此,观察者网专栏作者晨枫在北约峰会结束后曾撰文表示,欧洲“重新武装自己”的战略缺乏明确、完整、协调的计划和目标,虽然增加军备从表面上“针对”的是俄罗斯,“实际上,欧洲更在意的是感觉”。晨枫分析,除了支持乌克兰继续打下去,欧洲并没有明确的计划,欧洲的工业界也对转产军工不起劲。他表示,欧洲军工在很大程度上是碎片化的,作为美国军工的延伸,这不是问题,但要自成体系,需要大规模的整合、集中,这会遇到数不清的国家利益和民族感情问题。他指出,有民调结果显示,如果德国遭到入侵,只有9%的绿党支持者愿意拿起枪来战斗,是所有党派支持者中比例最低的;同时,他们也不愿增加国防开支,北约标准的GDP占比2%都是丧失理智的过分措施。“实际上,反战、厌战、惧战思维在德国很普遍,大部分德国人即使国家遭到入侵,也不愿拿抢保卫家园,有40%甚至拒绝在任何情况下战斗。在至少曾经有过尚武传统的德国尚且如此,重新武装欧洲就不只是枪炮坦克飞机导弹的问题了。”晨枫写道。
白俄罗斯的总统卢卡申科曾对欧洲记者说,“美国之所以不敢对中国开战,说到底,是因

白俄罗斯的总统卢卡申科曾对欧洲记者说,“美国之所以不敢对中国开战,说到底,是因

白俄罗斯的总统卢卡申科曾对欧洲记者说,“美国之所以不敢对中国开战,说到底,是因为已经失去了足够的胆量。它在军事方面除了在核武器数量上占据些优势,其他方面早已不如中国。”这是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的观点,他一直以对国际局势的敏锐判断和对大国政治的深刻洞察而著称。卢卡申科之所以敢如此直言不讳地批评美国,是因为他早已洞察了美国本质——或者更准确地说,是看透了以资本为驱动的权力逻辑:欺软怕硬,精于算计。回顾2016年南海危机时期,中国的海军力量尚处于发展阶段,而美国则正处在军事力量巅峰。但即便如此,美国依然选择退让。这不是因为打不过,而是因为一旦开战,哪怕能赢,所付出的成本也高得令其难以承受。这就是资本主导下的战略逻辑——凡是没有现实利益可图的战争,他们宁可通过舆论操控、虚构威胁和极限施压来博弈,也绝不会轻易出手。要知道,那时候的中国尚未完全崛起,就已能迫使美国后退。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自然更不是美国敢轻举妄动的对象。
俄乌战争结束后,俄罗斯的未来会怎样?我先说结论:俄罗斯的未来几乎没有希望。我不是

俄乌战争结束后,俄罗斯的未来会怎样?我先说结论:俄罗斯的未来几乎没有希望。我不是

俄乌战争结束后,俄罗斯的未来会怎样?我先说结论:俄罗斯的未来几乎没有希望。我不是说它一定会输,而是无论战争如何结束,赢也好,抢下乌克兰几块地也罢,俄罗斯都注定会被一步步边缘化。俄罗斯的命根子是啥?不就是卖油卖气嘛!以前欧盟那可是大金主,每年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占比能到40%,轻轻松松赚好几个亿。可现在呢?欧盟被美国一吓唬,又是限价又是找替代,2022年进口量直接腰斩,到2023年更是只剩15.3%,收入一下子少了2000万!有人可能会说,俄罗斯不是把能源卖到亚洲了吗?对,中国和印度是买了不少,2023年俄罗斯对中国出口石油1亿吨,对印度出口7000万吨,占了出口量的近90%。可这也有问题啊,以前卖给欧洲是高价,现在卖给亚洲得打折,利润缩水了不说,还得看人家脸色。更要命的是,俄罗斯的能源基础设施都是照着欧洲建的,往亚洲运油运气得新建管道、铁路,成本高得离谱。就说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吧,为了多运点油,还得在格鲁佐瓦亚火车站搞转运,一年也就多运700万吨,这点量在16亿吨的年出口量里连个零头都算不上。俄罗斯号称工业大国,可实际上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只有18%,连中国的一半都不到。汽车工业更是惨不忍睹,以前满大街跑的都是欧洲车,现在全换成中国品牌了。更搞笑的是,俄罗斯自己造的MC-21客机,因为超重问题,交付时间一推再推;苏-57战斗机年产量才个位数,连印度都看不上,直接取消了合作项目。为啥会这样?还不是因为被制裁后,进口零部件断了,本土又没技术。就说半导体吧,俄罗斯最大的芯片厂KREMNIYEL,2024年被乌克兰无人机炸了六次,直接停产了。贝加尔电子倒是造出了16nm芯片,可良品率还不到50%,一颗芯片成本3000美元,比进口的还贵。这样的制造业,拿啥跟人家竞争?人口问题也够俄罗斯喝一壶的。从2018年到2023年,俄罗斯常住人口减少了157万,劳动年龄人口每年都在下降。更麻烦的是老龄化,5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经到30%,每千名劳动人口要养471个老人,这负担可比咱们中国大多了。为了解决劳动力短缺,俄罗斯不得不推迟退休年龄,还鼓励老年人继续工作。可这能解决根本问题吗?年轻人都跑到大城市或者前线当兵去了,农村只剩下老人和孩子,种地的人都不够,粮食产量都开始下降了。国际上就更惨了。西方的制裁一波接一波,SWIFT把俄罗斯银行踢出去,国际支付只能用卢布或者人民币。虽说俄罗斯和中国搞了个独立支付网络,可交易量少得可怜,2024年中俄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才65%,剩下的还得用美元。更尴尬的是,俄罗斯在国际组织里越来越没存在感。以前G8还能露露脸,现在被踢出去了;联合国里的提案,支持的国家越来越少,2023年谴责俄罗斯的决议,141个国家赞成,只有5个反对。军事上的投入也在拖后腿。2025年俄罗斯国防预算1450亿美元,占GDP的6.3%,比军费开支第二高的沙特还多。这么多钱都砸到军工上了,民用领域的投入自然就少了。2024年俄经济增长4.1%,主要靠的是军工和政府支出,可到了2025年,增速预计要降到2%,因为民用产业根本撑不起来。更要命的是,高军费导致通货膨胀,2024年通胀率9.5%,土豆价格涨了90%,老百姓怨声载道。有人可能会说,俄罗斯还有核武器,谁敢惹它?可核武器能当饭吃吗?能解决经济问题吗?能阻止人口下降吗?能让科技进步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核武器只是个威慑工具,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钱花。俄罗斯的未来就像一艘破船,虽然还没沉,但漏洞百出,补丁摞补丁。能源依赖、制造业薄弱、人口危机、科技滞后、国际孤立,这些问题就像船上的窟窿,怎么堵都堵不住。就算战争结束了,这些问题依然存在,而且会越来越严重。俄罗斯要想摆脱边缘化的命运,除非来一场彻底的变革,可在现有的体制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咱们就等着看这场大戏的结局吧,看看这个曾经的超级大国,到底会变成啥样。
难得卢麒元说真话:不去欧洲不知道,去了之后才发现,我们的人工智很落后,可说是刚入

难得卢麒元说真话:不去欧洲不知道,去了之后才发现,我们的人工智很落后,可说是刚入

难得卢麒元说真话:不去欧洲不知道,去了之后才发现,我们的人工智很落后,可说是刚入门水平吧!人工智能是未来世界发展方向!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都离不开AI技术的核心支撑,可以说是重中之重!面对落后怎么办?要加大科研投入,努力弥补短板,缩小这个差距!目前我们这方面投入不足,要加大!虽然用钱地方很多,但这个投入完全值得!资金不足,落实某些税种解决。比如直接税离境税弃籍税等。苍狼觉得卢麒元说的,有一定道理。改开以来,中国文经科贸,都得到长足发展!但高科技还有差距啊!人工智能是未来科技核心,存在差距需要尽快追赶!这个毋容置疑,但如何追赶?国家肯定有通盘考虑!卢麒元建议征收直接税,离境税,弃籍税!什么时候实施?相信国家也会根据全局慎重考虑,不要着急!苍狼想说的是,卢麒元这位经济学家,尽管有时说话云天雾地,左右横跳,不着边际,但有时还说实话!这一点比起司金张项,还是值得肯定。比如司某是“反美斗西”,金某是“我对西错”,张某是“清场式遥遥领先”,项某是“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有了成绩应肯定,存在差距敢承认;认真学习弥不足,努力追赶是正道!一味自嗨不可取,误国害民呐!…………
今天和女儿聊天,她问我最不喜欢的国家是哪个?我毫不犹豫的说是印度,我也不知为什

今天和女儿聊天,她问我最不喜欢的国家是哪个?我毫不犹豫的说是印度,我也不知为什

今天和女儿聊天,她问我最不喜欢的国家是哪个?我毫不犹豫的说是印度,我也不知为什么,这个国家,在我脑里的词语就是:脏乱差,奇葩,还有一个超级无敌的吹牛外挂。女儿问:你说印度脏乱差也好,奇葩也好,可能与他们的经济落后、宗教信仰、以及国民素质有关,但是他这个吹牛无敌,是怎么好意思睁着眼睛说瞎话呢?这种一眼就看穿,一语就戳破的吹牛,以国家的名义堂而皇之的放出去,到底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是啊,闺女的问题,我也一直感到费解,为什么呢?有意思的是,世界上,诸如印度这样的自以为是、夸大海口,一张嘴就看到胃的嘴炮国家还不少。我甚至给他们做了一个简单的排名。第一位,自然是宇宙神吹大神阿三。军事上,印度多次鼓吹自己世界第二。扬言自己的国产航母和烈火导弹,在全世界技术领先,呵呵!经济上,预言说到2030年,也就是5年后,跻身于全世界第三,那么第一和第二是谁?呵呵!航空上,印度一直自我默认全世界第六,说实话,第六的确也不是太厉害,不说别的,单单这个三天两头的掉飞机,恐怕全世界,无人可及吧?还第六,呵呵!最有趣的是,印度竟然说他们的风洞技术领先中美20多年,好厉害!还有,印度自我感觉,外交手段厉害,可以八面玲珑,左右逢源,说的好像全世界其他国家都被他玩弄于鼓掌之中一样。今年印巴之后,明明失利了,竟然组成演讲团出国巡游演讲自己的胜利,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牛!第二,就是美国。说实话,美国吹牛和其他国家不一样,因为他自身的实力放在那里,不需要吹,他国都信!美国的吹,表现在两个方面,个人浮夸主义以及反吹论。个人浮夸就是特朗普这样的,把个人能力凌驾于国家之上,比如吹牛说,一天之内就解决俄乌问题,比如已经彻底摧毁伊朗核能力等。不得不承认,特朗普的吹,就是大自然的火车,跑起来,带飓风的。什么是反吹论,就是宣扬其他国家多么厉害,比如中国威胁论。他用反吹的伎俩,夸大我们力量。制造地缘危机,这一招的确够狠!第三,我觉得是伊朗。这个国家总是说着最狠的话,做着最丝滑的妥协。论嘴炮能力,他一点也不输阿三哥!只是可惜了一帮小弟,成了他的炮灰。第四,韩国。这个国家,很有意思,在其他领域找不到吹点。直接把狂热的野心放到文化作品中。说什么韩国曾经统治全球,就好像宇宙的起源就是他家一样。还动不动就抢我们名人,就连孔子和李白都是他们的。真是可笑。就连狠人李在明,在就职演说时,扬言韩国的军力,是全世界第五,也就是说,这世界能干的过他的,只有中美俄印。厉害!再就是越南和非洲冈比亚之类的。越南说,已经摸着中国过河,经济腾飞,还号称自己是第三军事强国……牛!最可笑的是冈比亚,陆军1500,海军80,飞机不过几架,这实力,还说三日横扫苏俄和欧洲,1000精兵踏平中国……我滴个神,恁滴个嘴,你敢说,我都不敢听了!女儿问:为什么听起来如此可笑,他们依然在吹牛的路上,不抛弃不放弃呢?是啊,为什么呢,他们其实比任何人都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为什么还要乐此不疲的吹。我觉得,这可能就是所谓的“黑红”效应吧,也就是说,在实力上,他蹭不到流量,找不到存在感,那不如反其道而行之。你说我不行,我偏吹,吹着吹着自己的国民就信了,吹着吹着在国际舞台上就脸熟了。这就是所谓的造势,世界的事,那么多,那么乱,又有几个分的那么清楚,掰扯的那么明白,就看谁蹦跶的欢。若不是印巴之战,我们不知道印度的虚,若不是以伊之战,我们不知道伊朗的怂。所以,言论造势,在古代就早有传承,一开始听着仿佛是笑话,但有时候说的多了,吹的久了,还真就有人信了!这就是嘴炮的软实力,于无声处克人心。至少他能唬住自己的国民,保证自己的权力利益!所以,国家的事,没有一件事,只是浮于表面,他都有自己深远的内涵和意义!嗯,这个话题就到这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