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新闻资讯

送别!95岁工程院院士姚穆逝世

据新华社消息: 2月19日,西安工程大学网站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纺织材料专家、教育家姚穆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月19日在西安逝世,享年95岁。姚穆同志献身教育无怨无悔,锐意改革...

邹家华遗体在京火化 习近平等送别

新华社北京2月20日电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党和国家有关领导同志前往送别或以各种方式表示哀悼。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邹家华同志生前友好和家乡代表也前往送别。(完)

大S骨灰本周树葬,汪小菲会去送别?

之前闹得那么僵,现在突然又要“深情送别”,总感觉有点怪怪的。更何况,汪小菲现在也有了自己的新生活。他有了新的伴侣,也有了自己的事业。如果他频繁地出现在S家的场合,肯定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到时候,他的新伴侣会怎么...

送别!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逝世 享年95岁

2月19日,@西安工程大学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纺织材料专家、教育家姚穆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月19日在西安逝世,享年95岁。姚穆同志献身教育无怨无悔,锐意改革鞠躬尽瘁;...

贾永婕谈大S告别聚会,范晓萱露面了弹琴<em>送别</em>

贾永婕谈大S告别聚会,范晓萱露面了弹琴送别

比如我邻居家的小李,去年去外地工作时,他的朋友们也为他举办了一场送别会。那天晚上,大家一起在小区门口的小餐馆里聚餐,每个人都带来了自己亲手做的菜。小李的朋友还特意准备了一个蛋糕,在烛光下唱起了生日歌。那一刻,...

今年已经<em>送别</em>四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

今年已经送别四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

据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消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易兰英、陶承义于2月15日去世。易兰英生于1926年5月4日,享年99岁。陶承义生于1936年5月24日,享年89岁。令人心痛的是,今年已经有4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接连去世。...

<em>送别</em>!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易兰英、陶承义去世

送别!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易兰英、陶承义去世

记者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获悉,南京大屠杀幸存者 易兰英、陶承义 于2月15日去世。易兰英生于1926年5月4日,享年99岁;陶承义生于1936年5月24日,享年89岁。易兰英:那段经历如噩梦一般挥之不去 ...

言短意长|<em>送别</em>国士,主流媒体不缺席

言短意长|送别国士,主流媒体不缺席

当然,在送别黄旭华院士这一专题报道上,不管自媒体呼吁还是没有呼吁,主流媒体都不会缺席。这已经是一种报道自觉。黄旭华院士生前长期在武汉工作、生活,此次也是在武汉因病医治无效逝世。湖北媒体自然会对这位共和国国士的...

<em>送别</em>!央视著名主持人逝世,享年81岁

送别!央视著名主持人逝世,享年81岁

2025年2月13日,中国播音界泰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批播音员、第一代主持人虹云女士与世长辞,享年81岁。...送别!来源/新闻晨报、澎湃新闻、文促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张泽群等 责编/陈晓冰、田园黄蝶 审签/一帆 监制/志飞

<em>送别</em>黄旭华院士 有一种致敬是“不远千里,送您一程”

送别黄旭华院士 有一种致敬是“不远千里,送您一程”

今天上午,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院士送别仪式在湖北省武汉举行,许多群众自发前来送别,其中还有很多人,是特意从黄旭华的广东老家赶来的。送别黄老,有一种致敬是“不远千里,送您一程”。黄旭华的六弟黄绍赞:他对我的影响很深,给我很大的鼓舞,我的人生是跟着他走的。他是我的好兄长、好老师。黄旭华家中一共有兄弟姐妹九人,黄旭华排行第三。今天来送别黄老的亲属中,有的人当年曾经不理解,老三黄旭华为什么30年没回过老家。转折发生在1987年,黄旭华把一期《文汇月刊》寄给了母亲,杂志刊登的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讲述了一位核潜艇总设计师为中国核潜艇事业隐姓埋名三十年的事迹。黄旭华的六弟黄绍赞:我母亲当时已经90来岁了,带上老花眼镜一看,这个杂志就说了黄总设计师有姓无名,但是也说到了黄旭华妻子李世英的名字。我的母亲也是有知识的人,她一看就知道这是我的儿子老三,把他全身的精力都倾注到核潜艇事业,这个事情应该理解。在百姓眼中,他是共和国核潜艇事业的“开拓者”。1958年,黄旭华奉命参与我国第一艘核潜艇的绝密研发,从此“人间蒸发”30年。1988年,62岁的黄旭华为了测试第一代核潜艇下潜最大深度,亲自随艇深潜,成为世界首位参加深潜试验的总设计师。他曾写道:“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黄旭华本名叫黄绍强,黄旭华的名字,是他后来自己改的。黄旭华的六弟黄绍赞:原来叫黄邵强,我父亲跟他起的名字是要为祖国强盛。但是后来他说我一定要让我们的祖国像太阳一样旭日东升,所以叫旭华。中华民族,一定要像太阳一样旭日东升。送别仪式当天,还有许多群众自发来到武昌殡仪馆为黄老送行。连日来,送别黄老的鲜花汇成了海洋,鲜花上的卡片内容满是对黄老的不舍和敬意。“黄总师一路走好,核潜艇36棵青松敬”,这束花的落款令人泪目。中国第一批核潜艇试航员被誉为“36棵青松”,他们隐姓埋名,每次出海前都要写下遗书,出航可能就回不来。武汉市民方女士:我认识黄旭华院士,他不认识我们,我看到他的事迹,我在家里哭了一场,我觉得我们要追的星就是这样伟大的人。我们要让年轻的孩子们懂得,就是这样默默无闻的人为我们的国家挺起来。有一种选择叫隐姓埋名,有一种誓言叫此生无悔。黄老常说:此生属于核潜艇,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送别、缅怀黄旭华院士。(总台央视记者崔霞杨潇文为明倪晶依刘东立)

亚冬会|闲记:清晨时分的<em>送别</em>

亚冬会|闲记:清晨时分的送别

新华社哈尔滨2月11日电(记者张武岳、孙哲)11日清晨6点钟,亚布力镇医院外科大楼沐浴在熹微晨光中。门口,医护人员正等待一名特殊的患者出院—...破晓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在送别现场,也照亮了阿林娜重返赛场的希望之路。

新华全媒+丨<em>送别</em>黄旭华:深海无言赤子心

新华全媒+丨送别黄旭华:深海无言赤子心

从五湖四海赶来的人们手捧菊花,自发前来送别黄旭华。悼念的人群中,有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院士。“我获奖后,黄老在医院里给我写了贺信。后来我去看他,他说,我们年纪都大了,但还要坚持‘革命人永远是...

亚冬会|闲记:清晨时分的送别

新华社记者张武岳、孙哲 11日清晨6点钟,亚布力镇医院外科大楼沐浴在熹微晨光中。门口,医护人员正等待一名特殊的患者出院—吉尔吉斯斯坦高山滑雪...破晓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在送别现场,也照亮了阿林娜重返赛场的希望之路。(完)

新华全媒+|<em>送别</em>黄旭华:深海无言赤子心

新华全媒+|送别黄旭华:深海无言赤子心

从五湖四海赶来的人们手捧菊花,自发前来送别黄旭华。悼念的人群中,有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德仁院士。“我获奖后,黄老在医院里给我写了贺信。后来我去看他,他说,我们年纪都大了,但还要坚持‘革命人永远是...

<em>送别</em>!111岁老红军逝世

送别!111岁老红军逝世

最后一位红十四军战士吴九成,于今日5时10分在江苏逝世,享年111岁。吴九成,1915年出生。16岁时报名参军,奋勇杀敌,表现突出,很快被提拔为红十四军一师二团机动队队长。他先后参加数十次战斗,右胸留下了敌人刺刀捅伤的伤痕...

缅怀!汕尾家乡人民赶赴武汉<em>送别</em>黄旭华院士

缅怀!汕尾家乡人民赶赴武汉送别黄旭华院士

2月10日,黄旭华遗体送别仪式在湖北武汉武昌殡仪馆举行。汕尾市委、市政府领导带队,组织汕尾各界人士50余人代表300多万海陆丰人民送别黄旭华。除了汕尾市领导班子代表外,到武汉参加黄旭华遗体送别仪式的还有来自市城区、海丰...

今日,我们送别黄旭华

2月10日,武汉农历正月的寒风里,一束菊花、一支腊梅、一个潜艇模型…悼念延绵不绝,自发送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的人群,从凌晨延续到白天。无数“无名悼念者”想说的话,都被写在留言...

<em>送别</em>“中国核潜艇之父”他曾赫赫而无名

送别“中国核潜艇之父”他曾赫赫而无名

黄旭华的夫人李世英被搀扶着前来,送别相伴69年的丈夫。2月8日,黄旭华院士吊唁仪式在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九研究所举行。2月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719研究所原所长黄旭华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99岁。至此...

今天,再送黄老一程!黄旭华院士遗体<em>送别</em>仪式举行

今天,再送黄老一程!黄旭华院士遗体送别仪式举行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遗体送别仪式于今天上午10时在湖北武汉举行。送别仪式现场庄严肃穆,哀乐低回,有群众自发前来送别黄旭华院士。黄旭华院士因病医治无效,...

送别黄旭华,再听一次他的“深潜”人生

送别黄旭华,再听一次他的“深潜”人生 来源:新华社 发表时间:2025/02/09 20:12:01 “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带着一生的奉献、无限的赤诚,黄旭华,那个为祖国“深潜”一辈子的人,走了。“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