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盐场琐忆(四)盐卤炼铁腿
作者:邹凤星盐滩上除了固定在八排和十三排的两台风车外,从卤塘里提升卤水就靠人力龙骨水车了。每个分滩两台龙骨水车,每台水车
叶工讲故事的文章
作者:邹凤星盐滩上除了固定在八排和十三排的两台风车外,从卤塘里提升卤水就靠人力龙骨水车了。每个分滩两台龙骨水车,每台水车
作者:邹凤星我们4月份到盐场,盐场正好进人制卤产盐旺季。季节不饶人,晒盐赶时分,淮北盐场产盐一年分两季,春晒和秋晒。春晒
作者:邹凤星盐场盐场的基本生产单位是盐滩,一个连队有七个分滩,对称地分布在运盐河两边。每个分滩从河堤开始,方格形的盐田纵
作者:邹凤星1969年3月我随我们无锡市一中的六八届初高中毕业生一起,来到五图河农场五中队(即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江苏生
一、钻进上山下乡“革命队伍”这事要从小时候上幼儿园说起。当时我上五爱小学幼儿班,到中班时搞教学试点,整个班全部升入一年级
六、养牛的优惠养牛的优惠就是按照传统(我问过其他连队养牛班也有这传统),杀牛时的牛蹄和牛头可以自己留下来吃。但实际上水牛
在五图河吃的海鲜就记得梭子蟹。在牛房时有一次有来卖熟蟹的, 很便宜,有同学就买了。结果一位同学食后发生急性感染,十分危险
在五图河吃过的副食不仅品种繁多,而且个中趣味盎然,令人至今回味无穷。1.香醇的豆制品而今人们讲究要好吃的豆腐,时常到店家
号称“百鸡宴”,其实只是10多只鸡。一早起来,在牛房的大锅烧好开水,主厨李德强亲自动手,我们一起参加,一个个宰鸡的宰鸡,
现在流行农家乐,主要是油水多了,精加工食品吃多了,想改传统农家菜肴。而在五图河农场时期吃的都是绿色食品,只是肚子里油水不
1968年12月21日号召发出后,先说我们是去滨海的五汛、八滩等公社插队,后又说去内蒙的乌兰察布盟和伊克昭盟,我都在第一
经历人生的大半里程,每逢闲静时,我总喜欢回想一下年轻时的事。有些事因为久远已经模糊,有些事却特别难忘,它将陪伴我终生。1
1969年3月,我们这批十六七岁的学生,初中未毕业即就业,由无锡市来到五图河农场五中队(即后来的一连)。差不多3个月之后
日月穿梭,星移斗转,一眨眼,离开农场返回故乡已近40年了。随着岁月流逝,随着记忆消退,有些事情会模糊,甚至淡忘,但10年
我家的住宅区对面是建筑工地。吃中饭或吃晚饭的时分,许许多多民工都会围着小食摊选购他们的“美食”,一碗酸辣糊加几个馒头或烧
春耕开始了,稻田作业主要跟水打交道。无论是放水整理秧田,还是播谷育秧拔秧插秧,都需要赤脚下水趟泥作业。这样,我们又遇到了
春天来了,万物苏醒。和煦春风吹绿了落叶杨的枝条,湿润春雨滋润了盐碱地的灰蒙。河塘边的柳树随着风儿荡漾起一条条“花辫子”,
考取大学后,我又一次将要远离父母。父亲说出了隐藏多年的秘密。当年无锡市一中有两位工宣队员拿着介绍信找到他,说是你已有两个
我从小喜欢看书,读小学时,当时有月出版的《少年习作》,1毛钱一本,母亲总准时买回家,供我阅读。新学期伊始,发下的新书,语
1970年的3月24日,是我们上海知青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这一天,在上海火车站的一片哭喊声中,火车悄悄地开动了。一个夜晚
热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