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永放光芒:古田会议召开始末
文/章世森 晁华在山峦含黛层林尽染的闽西群山南麓,有一处庄重古朴的清代砖木结构建筑。远远望去,“古田会议永放光芒”8个大
学习毛泽东如何开展对外舆论斗争
文/路军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战火硝烟中,面对革命与反革
中日邦交正常化内幕写真
文/郭伟伟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关系史上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这一天,中日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决定在和平共处五项
广州解放纪实,叶剑英南下主持大局,林彪主张缓下广州,陈赓据理力争
文/夏明星 徐化从1949年7月至9月,为求捕歼白崇禧集团,第四野战军第12、13、15兵团和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携手,采
白求恩来华的前前后后,高度评价毛泽东: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文/栗龙池白求恩在中国家喻户晓,缘于毛泽东撰写的《纪念白求恩》一文的发表。他来中国前后,不仅在自己的国家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人民音乐家贺渌汀,创作不朽战歌《游击队歌》,逆境中受到毛主席关注
文/曾长秋音符是你杀敌的武器,旋律是你进攻的号角。游击队歌常萦绕耳边,一代宗师人去精神在。被誉为“人民音乐家”的贺绿汀,
长江支队南下福建始末
文/卫庆前2024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随军南下、进军福建75周年。由华北解放区太行、太岳两个革命老区50个县抽调的
长征中的“铁流后卫”董振堂,三爬雪山三过草地,被毛主席誉为“坚决革命的同志“
文/何立海 高荣朝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此时此刻,我们深切缅怀和崇敬为长征胜利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以及为此作
邓小平的晚年岁月
文/张曙1989年11月,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接受邓小平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的请求。邓小平正式退休了。作为一个为共产主义事
丢掉幻想,准备斗争,毛泽东五评《对华关系白皮书》
文/孟俭红 张慧霞近几年,随着中美博弈的全面加深,尤其是美国对我科技、经济、国家安全的极限封锁和无底线打压,“放弃幻想,
为何说红六军团西征揭开了红军长征的序幕?
文/彭勃面对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严峻形势,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决定派出红6军团作为“先遣队”,从湘赣苏区向西转移,为中央
毛主席从不轻易写文章
文/陈立旭毛泽东的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体现,至今仍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在外国也有广泛传播。为解决重大
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毛主席深谋远虑的政治智慧
文/刘火雄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依然不太平,美苏争霸持续,美越战争胶着,苏军侵占捷克,中苏关系交恶……面对波诡云谲的国
弓仲韬:初心如磐担使命历经磨难铸忠诚
文/上官诗媛弓仲韬是台城特支和安平县委的主要创始人,是冀中地区早期革命的发动者,他在李大钊领导下走上革命道路,返回家乡建
童小鹏与初创时期的中共中央统战部
文/王凡曾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的童小鹏,经历丰富,特别是跟随在周恩来左右20余年,使他个人的经历,与许多重大事件紧密地
深情殷殷,万隆会议前周恩来与邓颖超的两封信
文/李勤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陈列着由中央文献研究室提供的周恩来、邓颖超生前一封封情文并茂的家书,记录着他们夫妇间殷殷深情。
珍贵文物见证军神刘伯承背后传奇
文/李春发 贾美枝刘伯承是共和国开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素有“军神”之称。本文记述的是这位“军神”战
邓小平:十三大政治报告“一个字都不能动”
文/张曙 曲世侠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在中共百年历史上,十三大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