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忠乐:王船山浑天思想探微
摘要:浑天思想在船山晚年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针对张载“执理以限天”的弊端,船山注重吸收和综合“专家之学”的成果,既包括对
文以传道人的文章
摘要:浑天思想在船山晚年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针对张载“执理以限天”的弊端,船山注重吸收和综合“专家之学”的成果,既包括对
摘要:“生之谓性”是说“生而有的”即是性,这是“言性的原则”。但在人性问题中,以何者为性、如何了解人性,才是各家分歧之所
郭美华,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摘 要:《庄子·人间世》的主题,从其开端孔子与颜回的对话来看,是救世。但颜回所欲拯救的“
摘 要:学记文是一种在集体审美趣味中形成并具有超稳定性特征的文体,与意识形态支撑下的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密切相关,它的变化
摘要:中国孕育了以“礼”或“礼制”为基本标志的政治文明,西方则形成了以“法”或“法制”为基本特征的政治传统。中国之“礼”
作者简介:李毅,河南南阳人,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现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副教授,清华大学国学院访问学者,兼任国际
【摘要】近世东亚中日两国都曾涌现过一股“气学”思潮,该思潮否定作为形上实体的天理,主张在气体流行中认识事物之“条理”“物
摘要:魏晋南北朝三教互动的全面展开使佛教的因果报应论、佛性论等被纳入孝道思想,促成先秦以来的“孝善一体论”在理论形态上发
摘要:人工智能演进开启了人与类人互成镜像的“类人世代”。AI类人(Agents)在其“锚定”的社会、理性、价值、德性存在
【摘要】儒家素以君臣名分为大义所在,然而,自汤武革命以后,儒学面对春秋时“君臣无常位”的种种情形,不得不在其理论中容纳了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梁漱溟论衡东西文化而挺立中国文化的价值,成为公认的现代新儒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依梁漱溟自述,他小时未
【摘要】由家庭中建立起来的伦理感情进而推之于其他社会伦理关系,是儒家伦理教化的基本思路。夫妻关系是家庭伦理的开端。端正夫
李承贵教授摘 要:考之百余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交合互动的历史,其会通形式大致可概括为同质会通、补位会通、诠释会通、
摘 要 阳明学士人的心性修养工夫不仅为了实现内圣的道德理想, 而且贯彻于外王的政治践履之中。阳明后学邹元标主张“以学为政
摘要:当我们将“恻隐之心”置于孟子生活时代的公共伦理观念之下,那么以“怜悯”“同情”等来分析和解释它就显得不足了。人必然
摘要:随着世界步入现代化及西学渐入中国,中国传统哲学的知行观面临着伦理主体如何转化为实践主体的任务。新儒家要么把心性的主
作者简介:王格,湖北仙桃人,中山大学哲学博士,武汉大学文学(国学)学士。现为上海财经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
孙宝山,原籍山东省泗水县,1968年9月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复旦大学中国文学学士,日本京都大学文献文化学硕士,北京大学中
摘要:出于对近代中国民族文化自信失坠的关切,杭辛斋走上了一条与同时期其他易学家不同的易学研究道路。他希望通过阐明易道重树
就其实质而言,王阳明心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如何获得良知的境界以解决个体的困惑与焦虑,二是如何运用良知的学说
热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