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政府十五讲|第十五讲第四十三课:深刻把握数字治理新特征趋势

志刚水煮 2025-01-25 10:16:38

数字化建设错综复杂、千头万绪,只有找准突破口,抓住七寸要害,才能牵一发动全身、事半功倍。阿勒泰数字化建设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强渗透性、时空连续性、规模报酬递增性的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

只有把握和理解新时代大数据工作的特征,才能做好新时代大数据工作,从技术和制度两个维度深刻把握大数据的特质和要求。

1

深刻把握数据要素的特征本质

数据是信息中除了知识和创意之外的所有信息。从数据进入生产过程基本模式的角度来看,数据本身不能直接用于生产经济物品,但能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数据要素特征独特,不同于其他要素,表现为:虚拟性、非竞争性、排他性、规模报酬递增、强正外部性、产权模糊以及衍生性。浙江省通过“最多跑一次”改革,构建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政务流程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此外,上海率先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建立数据交易平台,推动公共数据和企业数据的合规流通,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2

深刻把握数字技术的发展趋势

数字技术迭代更新速度呈指数增长,从理论到产业实践的周期显著缩短;数字技术排列组合和融合集成推动数字技术加速融入生产生活治理。数字技术的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单一技术的单点突进,而是多技术融合集成。重庆围绕数字政府建设,推动全域数字化改革。通过“渝快办”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了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政务服务一体化,并利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优化智慧交通、智慧环保等城市治理体系。

3

深刻把握算法工具的核心地位

算法是实现数据要素价值经营的核心要素工具,也是实现大数据价值的生产工具。数字化建设的核心必须围绕算力算法体系的构建作为主要内容。数据科学和数据分析技术的进步有效提升算法预测有用知识组合的准确度,进而提高新知识的发现率,最终提高全社会的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速度的提升。北京市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打造“京通”政务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个性化、精准化的政务服务,并通过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推动政府部门间数据互联互通,提高政务决策科学性。此外,上海市徐汇区上线了首个政务服务大模型,汇聚了 39 个涉企事项数据集、超过 500 个体系化知识点和 2300 多条高频咨询语料,在政务服务办理流程、申请材料、政策依据等方面提供智能化咨询服务,提高了政务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深圳市福田区也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成功入选“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案例”。

4

深刻把握算力能力的基础作用

算力已经成为生产力,具有生产力的基本三要素:从事信息技术行业及其应用的劳动者、作为劳动资料的算法和数字系统、作为劳动对象的数据及应用数据的各类生产生活治理系统。算力体系的建设是开展大数据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与“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异曲同工。数字化建设做得好,必须先修好算力基础设施。上海积极推进“城市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精准化、智能化城市管理体系,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算力支撑。

5

深刻把握数据治理的基础逻辑

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既要促进发展又要监管规范,要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深入研究国家数字网络相关法律法规,深刻理解平台经济治理逻辑,不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敢于迈进深水区,构建与数字化建设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和现代化治理能力。尤其是要加强数字经济理论研究与创新,才能做好新时代数据工作。浙江推出“城市大脑”,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治理、公共服务进行智能化升级,提高政府服务效率。

6

深刻把握数字治理的演变趋势

数字治理呈现出整体性趋势,国家确立“三融五跨”作为数字政府建设创新的核心路径,其内在基础逻辑就是为了破除行政管理的碎片化、部门主义、地区主义,通过数据要素的流通应用打造整体政府。数字治理呈现高度嵌入性,是治理理念、治理模式、治理工具、治理流程、治理方法的全面性数字赋能和重塑,数字技术深度嵌入政府管理和服务。此外,数字治理还呈现出平台性、交互性、回应性、包容性等特征。

7

结论

当前,数字治理已成为推动政府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各地的实践案例表明,数字治理需要以数据要素为核心,以技术融合创新为手段,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不断推动政务数字化转型和治理现代化。未来,数字政府的建设将更加注重智能化、精准化、协同化,推动政府与社会、市场共同发展,构建更加高效、透明、智能的治理体系。

0 阅读:0
志刚水煮

志刚水煮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