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新机会是舰载机吗?
沈新机已经试飞了一两次,其基本的气动布局也也清晰明了。那就是:两台航空发动机、兰姆达机翼、无垂尾、无平尾、机腹进气道。除了少了一对鸭翼之外,沈新机与美国海军下一代舰载机F/A-XX的布局比较相近,同样是机腹进气道和兰姆达机翼,以及三角形前机身。那么沈新机是否可以上舰呢?
要知道舰载机对短距起降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毕竟可供起飞的跑道也就不到200米,即便是在弹射器的加持下,仍然要求它具备较强的短距起降能力。而为了满足舰载机的短距起降要求,由陆基战机再向舰载机演变时,无疑都是增加机翼面积这样的措施来提高升力。要么就是直接扩大主翼面积,要么就是引入鸭翼。像F-35C、歼-35、歼-15基本上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上舰的。
而现役的有人舰载机还未出现过无垂尾和平尾气动布局的方案,要么是鸭翼,要么是三翼面,要么是常规布局。像美国早期下马的A-12舰载攻击机,就采用了大三角翼气动布局,其依然可以在航母上起降。关键它也是无垂尾,无平尾的结构。还有X-47B无人机,顺利在航空母舰上起降,同样证明了这一点。
这就证明,无垂尾无平尾的战机依旧可以在航母上起降,这些翼面的存在与否并不会影响一型飞机上舰的顺利使用。至于机腹机腹进气道就更不是问题了,阵风M,F-18系列都是机腹进气道。单就从沈新机的基本气动布局来看,在航空母舰上起降也不存在什么样的难度。而其基本的尺寸相比于歼-16而言要大一些,但是大的不是太多,就大体尺寸来看两者基本上在同一个水平。在尺寸上来看,航空母舰搭载沈新机与歼-15也没有太大区别。
不过,兰姆达机翼的优势就是具备降低激波阻力的优势,具备较高的亚音速巡航升阻比,以及优秀的前部隐身效果。而沈新机的翼面积无疑更大,大概处于中等展弦比这个区间,兼顾了亚音速机动性和超音速巡航能力。只不过,展弦比比起歼-20要大,且机翼后掠角也不及歼-20,超巡就不要想达到歼-20的水平了。
因此而言,沈新机更像是F-22A那样的战机,兼顾亚音速和超音速性能,不过多追求极速和超巡的马赫数,但是还具备一定的超音速巡航能力。否则,在海军装备了歼-35这款五代机之后,沈新机若不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那其又比歼-35强到哪里去呢?所以说,就算是为了舰载机考虑,沈新机会具备相当的超音速巡航能力。即便不作为舰载机,其也必然要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否则与现代的五代机也拉不开太大的差距,那还有什么研究它的必要性呢。
但是呢,现有的超音速战机就没有选用兰姆达翼型的,毕竟兰姆达机翼的零升阻力比三角翼大了20%~25%。这就导致沈新机在跨音速时存在着较大的零升阻力;不过沈新机也算是采用了蜂腰设计,也相对可以减小该阻力。而在超音速飞行时,起主导作用的阻力主要就是激波阻力。而沈新机的兰姆达翼型的后掠角尽管不及歼-20,但是也不小,激波阻力相对也小。再加上两台推力强劲的涡扇-15小涵道比航空发动机,沈新机或许还是可以实现超音速巡航的。
当然了,重点还是沈新机是否考虑上舰呢?
要知道海军航空母舰上搭载的主要是歼-15和歼-35这两款舰载机,毕竟福建号航空母舰上的全尺寸模型就是这两型战斗机。如果沈新机要上舰,会取代谁呢?无论是歼-15T,还是歼-35,都是海军航空兵新锐的战机。歼-15T才刚刚服役,歼-35还未开始服役,难不成就会被沈新机所取代。这样是说不通的。倘若有在研的且准备装备的新一代舰载机,那么海军还有必要同意改进歼-15么,毕竟沈新机的体型和歼-15T差不多,而隐身能力和超巡性能要远超歼-15T。那直接等到沈新机服役之后装备它不得了。
而现实是,歼-15T和歼-35已经明确属于舰载机了,也不可能服役几年就被取代了。因此而言,沈新机具备成为舰载机的潜力,但现阶段是不会成为舰载机的,总不能歼-15T还没服役几年就被取代了吧。但是,兰姆达机翼的亚音速巡航升阻比比较高,沈新机在不逊色于歼-15T的尺寸下,还是可以尽量的增加作战半径。如果说,沈新机不是六代机或者验证机,而是歼-15的隐身版那就另当别论了。
这时,其基本就不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了,但是拥有着较大的作战半径,毕竟歼-15也没有超巡能力。但是呢,改进型歼-15才刚刚服役,就推出其隐身版来取代歼-15T,这种概率实在是太低了。与其研发隐身版的歼-15,倒不如押宝六代舰载机。因此而言,个人觉得沈新机不会是舰载机,毕竟歼-15T和歼-35才服役而已。这沈新机可进行试飞了,时间太近可能性太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