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火药帝国,明明大量运用枪炮,但为何鸦片战争时的大清依然废垃不堪?

晓枪 2024-10-19 11:25:30

通过之前的一系列文章,很多读者会有一种错觉,就是大清非常的好学,敌人有鹿铳,大清就仿制出鹿枪;敌人有交铳,大清就仿制出交枪;敌人有赞巴拉特鸟枪,大清就仿制出赞巴拉特鸟枪;敌人有缠丝鸟枪,大清就仿制出缠丝叉枪;敌人有过山鸟,大清就仿制出抬枪;敌人有骆驼炮,大清也有骆驼炮。但是问题来了,四征缅甸,敌人有燧发枪,大清怎么就不仿制了呢?其实我们看了大清仿制的枪械,我们就会发现,大清只仿制属于大清“舒适圈”的枪械,大清仿制的各种枪械,在明末甚至明朝中期去仿制,那也是毫无压力的。但只要碰到稍微先进复杂一点的燧发枪,大清就直接摆烂了。

常常有人说大清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但实际上大清在鸦片战争之前一直在引进各种技术,尤其是在顺治康熙朝,那时的大清频繁跳出“科研舒适圈”。我们知道,皇太极曾靠着汉人工匠,用失蜡法铸造了少量的铜炮,又研发了和明朝类似的铁芯铜体炮。到了顺治朝,战事规模进一步扩大,明朝的多层复合炮技术被大清进一步发扬光大,清朝尝试了熟铁芯生铁体炮和三层金属炮,还制造出了能“以一推一”而不炸膛的岸防炮(即弹药比1:1,西方和明朝6磅以下的火炮通常都能装很多火药,但大清大部分火炮的弹药比长期是2:1)。而在海上,清军也协同荷兰殖民舰队对明郑军发动多次打击,虽然败多胜少,但在这期间,清军也学习到了很多的新技术。

例如康熙二年,为了出使琉球彰显国威,清朝在福建制造了两艘鸟船作为封舟使用。其所造的鸟船船长十八丈(约56米),阔二丈二尺(约6.8米),高二丈三尺(约7.2米),桅杆高十八丈。根据记载,这艘船的舵杆购自在福建贸易的荷兰人,采用西式尾柱舵,全船只有四个隔舱,但是采用了西方的密肋结构,还用了西式的顶帆和前帆。而且这艘船还是双层炮位甲板,一共能装24门比较大型的火炮。

△ 光从帆装就能看出康熙二年封舟是一艘中西结合的战舰,这张清朝封舟的图也常被认为是明朝封舟

在康熙朝之前,清军的火炮一直是大的很大,小的很小,大的炮用于攻城,小的炮用于野战,即使是到了雅克萨之战,清军也依然是这个模式,少有红夷炮用于野战。但是有一门炮的出现却改变了这种形式,康熙三十四年,清军为了进一步对抗准噶尔的战事,在北京铸造了48门制胜将军炮。这批炮重五百斤(295kg),长五尺(160㎝),用药一斤八两(888克)、用弹三斤(1770克)。笔者第一次看到制胜将军炮的数据,DNA就动了,这和六十多年后法国格里博瓦尔改革后的4磅炮数据已经相差无几了。那时的法国4磅(1958g)炮长157cm,重量为288.9kg,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这型炮就随着拿破仑大杀四方。也许当时清军已经意识到了,野战需要这种稍微重一点的火炮,通过缩短倍径牺牲射程,换来一种兼顾机动性和威力的火炮。虽然清军的主要野战火力也还是1-2磅的子母炮、铁芯铜炮和威远炮,但是在康熙朝的昭莫多之战中,一共有8门制胜将军炮被运往前线参与作战,乾隆年间在西北战斗中使用的大神炮、一等铜炮、二等铜炮也是延续了制胜将军炮的模式,不过一部分是拿来攻城。平定大小和卓时的清军,拥有60-70门类似的火炮。

△ 注意火炮后部的瞄准具,还有完备的炮车,说这是欧洲野战炮我也信

△ 平定大小和卓的作战中,清军的威远炮难以攻城,遂拿出4门明代制造的大神炮(没错,战备水平很高的乾隆朝西北清军也在用前明火炮),但是明朝的大神炮在发射过程中相继损坏,于是清朝直接制造23门全新的铁芯铜体大神炮,这种火炮长1m,大概算是3.5磅火炮,重量240kg左右。后来赴甘肃平叛的阿桂非常喜欢这型炮,觉得其威力又大又轻便,打得还准

康熙年间还有影响深远的威远将军炮,这是一种结合了榴弹炮和臼炮设计的火炮。其实是清军见哥萨克有能发射爆炸弹丸的西瓜炮,才让南怀仁仿制的。南怀仁也没仔细研究过,就凭借在欧洲的印象仿制。所以就出现了这种内膛平底、发射开花弹、配了四轮炮车,既像臼炮又像榴弹炮的武器。这种中国特色榴弹炮虽然没能参与对哥萨克的作战,但也参与了康熙朝对准噶尔的远征,以及乾隆朝对缅甸的远征。

△ 结合了榴弹炮和臼炮特点,但又配了舰炮用的4轮炮车,实际上射击时应该要把车轮拆下来,防止后坐力把车轮震坏

但是康熙朝之后,清朝就处于一种摆烂状态,连很多前朝的技术都失传了。比如说康熙末年按照赞巴拉特鸟枪防止出来的“大鸟枪”,到了雍正朝就要从头开始仿制。康熙年间的威远将军炮,在雍正年间曾由常务副皇帝负责监督生产,到了乾隆年间征讨金川时,居然没人会用了,只能找在钦天监长期工作过、数学知识比较过硬的天文观测者何国宗,让他照着南怀仁留下的书现学先教现用。而战船呢,从施琅攻取台湾后,清朝水师失去用武之地,养大战船又太费钱,舰队规模和质量就一缩再缩,康熙朝最大的封舟能载大炮24门,到了乾隆时期,最大的战船基本也就载大炮6-8门了。

而到了19世纪初,东南清军为了应对张保仔等海盗的骚扰,又引进了新装备。清军仿制了经常用来打桅杆的链弹,但是链弹的制造生产也没什么难度,明末书籍就有记载。清军还基于一些民用的大型货船商船改造出了新战舰,载大炮数量达到了8-12门。这一段时间大清虽然也在积极引进新技术,但这也还在大清的“科研舒适圈”内。

△ 1800年,浙江清军击败来袭的越南舰队,缴获了这门1601年造的英国铜炮,随后这门炮在鸦片战争被英军缴获。当时清朝仿制了该炮使用的链弹,一门火炮用个几百年在当时是很正常的事情

△ 炮身既有英文又有汉字,图源见水印

到了鸦片战争时期,虽然不久前清军依然有平定张格尔的远征,但大清东南地区的部队,战斗意志和训练水平已经达到了历史最低点,更别提他们那完全就是以治安和打击走私为基础的战术理念了。当然清朝还是做了很多努力,开始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更新武备。当时大清从澳门和新加坡购买外国火炮,还购买了一批燧发枪和击发枪,国内也在积极攻关破解击发枪原理。林则徐还从美国买了一艘34炮护卫舰,还采用新发明的铁模铸炮法,聘请外国人做技术指导,大量仿制英国用燧石击发的卡龙炮。而且还在一系列富商的资助下,造了9艘新式风帆战舰,最大的一艘能装49门长炮,剩下的几艘也能装15-40门长炮,这也说明大清还是有技术储备的。

△ 鸦片战争期间的清军优质火炮,应该是购买自国外的

△ 仿制英军的卡龙炮,为了弥补弹丸游隙较大的缺点,部分清军卡龙炮延长了身管

△ 鸦片战争刚结束时的大清战船

这么一看大清在鸦片战争期间的装备是不是也不是特别落后?但是这只是一小部分的好装备,清军大部分的装备,都非常的劣质。清军主力火炮是有大量沙孔的泥模铸造的铸铁炮,还掺杂康熙朝甚至是明朝元朝的火炮,大部分士兵依然在使用火绳枪。虽然说,火炮火枪这种东西用个几百年在世界各国都比较常见,但是大清由于技术的退步甚至失传,新制造的火炮火枪还不如祖传的质量好性能好也是事实。清朝的黑火药也被英国人认为是极为劣质的,倒海里也不用。而大清的大部分战船依然是嘉庆年间的款式,和英国74炮战列舰完全没法比。

虽然大清也在很努力的引进和发明新技术,并且尝试把这二百年来的技术积累变为生产力和战斗力,但奈何敌人是经历过拿破仑战争洗礼过的世界最强军事力量。大清缺少详细的科学技术实验记录体制,在这两百年来,零碎积累的各种技术和各种发明,处于一种反复引进、反复失传和反复发明的状态,这肯定是无法和有完整科技体系的英国相比的。而且大清也没有武器装备体系可言,新造枪炮、遗留枪炮甚至是缴获自明朝的枪炮都被混在一起使用,这两百年来制造的枪炮最多也就是能保证一个批次规格一致,然后再造枪炮就换了规格,再重新命名,这就是为啥大清搞出了85种制式火炮。

△ 大清的台湾炮,为康熙年间缴获自明郑,有葡萄牙式的海豚提把,这也是大清的制式装备,而且能以4000斤的重量实现1丈以上的长度并发射26磅炮弹,大清在鸦片战争前就没造出这么好的火炮,图源见水印

所以我希望,大家不要以为大清在这头两百年里就完全不发展枪炮,不要以为大清就是固步自封,但也不要以为大清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就有多强。以后再提到鸦片战争中的清军,既不要以为他们用的全是祖传火炮和劣质火炮,也不要以为他们的装备就比较先进,清军装备很复杂,不是一两份奏折、一两份记录就能概括的。

1 阅读:9

晓枪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