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人能想到,曾经对增程技术嗤之以鼻的大众,现在也要推出增程SUV了?
这波操作,是不是有点自己打脸的意思?
新能源这块儿,变化那是真快。
前几年,增程技术还被不少人看作是“落后”、“过渡”,觉得它上不了台面。
可现在呢?
销量蹭蹭往上涨,硬生生把那些“老师傅”们逼急了。
要说这增程,它到底有什么魔力?
你品,你细品。
理想汽车的崛起,那可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人家靠着增程式SUV,硬是在新势力里杀出了一条血路。
理想ONE,还有后来的L系列,卖的那叫一个火爆。
这说明啥?
说明老百姓认可啊!
解决了续航焦虑,空间又大,谁不喜欢?
再看看长城汽车,魏牌DHT技术一出,也圈了不少粉。
自主品牌在混动这块儿,算是支棱起来了。
销量在那摆着,数据不会说谎。
增程车型的市场份额,那是实打实的增长。
这下,轮到大众坐不住了。
想当年,大众对增程的态度,那可是相当明确。
大众中国CEO冯思翰,还有研发部门负责人威德曼,都公开表示过对增程的不屑。
觉得这玩意儿没啥前途。
可现在呢?
上汽大众要在上海车展搞个增程式6座概念车首秀,2026年还准备量产上市。
这脸打的,啪啪响啊!
说白了,大众也不是傻子。
市场经济嘛,谁跟钱过不去?
之所以转变这么大,还不是被现实逼的?
这些年,大众ID.系列在中国市场卖的,有点拉胯。
投入那么多钱,结果销量没达到预期。
和比亚迪这些本土品牌一比,差距就更明显了。
再加上,2022年冯思翰还闹出过离职风波,内部对电动化转型策略,那也是有分歧的。
外部环境也不太平,2022年底,新能源补贴政策一取消,纯电动汽车的成本压力就更大了。
这么一分析,大众的处境,那是相当难。
纯电动路线走不通,又不想放弃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那就只能另辟蹊径了。
增程,就成了一个“不得不”的选择。
增程也不是完美的。
它的优点很明显,解决了续航焦虑,开起来也像纯电车一样顺畅,成本也相对可控。
但缺点也很突出,高速跑起来,油耗那是真高。
还是得烧油。
大众搞增程,到底图个啥?
你看啊,一方面,增程可以缓解销量压力,给大众争取一些转型的时间。
增程也能帮助大众积累一些经验,为未来的纯电动汽车打基础。
为了能更好的追赶上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大众也开始找外援了。
这不,和国轩高科深化合作,降低电芯成本,提升电动汽车的竞争力。
还和Momenta合作,搞智驾系统,提升增程SUV的智能化水平。
说白了,就是想通过合作,弥补自己在增程技术方面的短板,加速产品落地。
但这增程赛道,现在可不是啥蓝海了。
国内的自主品牌,早就把这块地盘给占满了。
比亚迪、理想、问界……个个都是狠角色。
大众现在才入局,时间真的不多了。
那么问题来了,增程对大众来说,到底是救命稻草,还是权宜之计?
有人觉得,增程只是大众的过渡阶段,最终目标还是纯电动。
也有人觉得,增程可能会成为大众长期发展战略的一部分。
中国市场这么大,用户需求也各不相同。
增程可以满足一部分对续航有要求的用户,纯电动可以满足一部分对环保有要求的用户。
两条腿走路,总比一条腿走路稳当。
而且,大众的优势也很明显。
品牌影响力大,资金实力雄厚,技术积累深厚。
这些都是其他车企无法比拟的。
大众也面临着挑战。
如何快速适应市场变化,推出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这才是关键。
大众的增程策略到底能不能成功?
增程技术在未来还有多大的发展空间?
这事儿,谁也说不准。
新能源这潭水,深着呢。
大众能不能抓住机遇,实现转型,咱就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