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装车变局:集中化提速,自研体系崛起

俺是元小锂 2025-01-27 13:14:40

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飞速发展的浪潮下,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装车格局正经历着深刻且复杂的变革。集中化趋势持续加速,头部企业的优势愈发显著;同时,车企自研电池体系强势崛起,对传统动力电池供应格局发起挑战,重塑着行业的竞争生态。深入剖析这一变化,不仅有助于我们洞察行业的发展方向,也能为相关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一、集中化提速:强者恒强的格局凸显

近年来,动力电池市场的集中化趋势愈发明显。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国际市场的份额持续攀升,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规模前十的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多个席位。其中,宁德时代作为行业龙头,海外配套份额不断提升,2023年其动力电池总装机量达259.7GWh,同比增长40.8%,市占率提升至36.8%,主要得益于在欧洲及美国市场的份额增长。比亚迪也表现出色,超越LG,成为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第二的企业,与宁德时代联手霸占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二。

在国内市场,集中化趋势同样显著。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共计有52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较上年同期减少5家。行业排名前三和前五的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占总装车量比重的78.81%和87.36%,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细分到电池类型,三元电池领域,2023年三元电池CR3/CR5/CR8分别为80.6%/89.2%/96.5%,同比大幅提升,宁德时代和中创新航份额提升明显;磷酸铁锂电池领域,虽然CR3/CR5/CR8同比略有下降,但头部企业的优势依然稳固,且二线厂商中创新航、亿纬锂能等市场份额也在提升。2024年1 - 4月,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数据显示,宁德时代的市占率进一步上升至47.24%,比亚迪、中创新航虽然装机量上升,但市占率下滑,不过仍稳居前列。

动力电池市场集中化提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头部企业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具备明显优势。它们能够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创新,不断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和续航里程等关键性能指标,同时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二是车企在选择动力电池供应商时,更倾向于与具有规模和品牌优势的头部企业合作,以确保电池供应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的可靠性。此外,头部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布局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市场中的地位。

二、自研体系崛起:车企掌控核心竞争力的新路径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布局自研电池体系,试图摆脱对第三方供应商的依赖,掌控核心技术和供应链,降低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仅2023年11月至12月,就有四家车企官宣自研电池计划,截至2023年年末,至少已经有10家国内外车企官宣了自研电池计划。

比亚迪作为“车企 + 电池”的典型示范,凭借在磷酸铁锂上的专注实现细分“赛道”反超,成为国内唯一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突破100GW的电池企业,并反超宁德时代成为磷酸铁锂装机排名第一。2023年比亚迪累计装机量达到105.5GWh,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7.21%。

广汽埃安旗下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于2023年12月正式竣工投产,首期产线产能为6GWh,未来还将建设30GWh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产能,可满足6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装机需求,并计划在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量产。

长安汽车也对外发布了自研电池计划,宣布将打造国际领先的自研电池品牌长安“金钟罩”,到2030年将推出液态、半固态、固态等8款自研电芯,形成不低于150GWh的电池产能。吉利旗下的极氪品牌推出了自研的金砖电池,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

车企布局自研电池体系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成本控制是重要驱动力。电池成本在新能源汽车总成本中占比较高,尤其是在电池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下,车企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通过自研电池,车企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提高产品的性价比。另一方面,供应链安全也是车企考虑的关键因素。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的需求日益增长,供应紧张的情况时有发生。自研电池可以帮助车企确保电池的稳定供应,降低供应链风险,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三、集中化与自研体系崛起带来的影响

集中化提速和自研体系崛起对动力电池行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动力电池供应商而言,集中化趋势使得头部企业的优势进一步扩大,但也加剧了市场竞争。二三线电池企业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压力,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拓展市场等方式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同时,车企自研电池体系的崛起对第三方供应商构成了直接挑战,传统的供应格局将被打破,供应商需要加强与车企的合作,提供更具差异化和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车企的需求。

对于车企来说,自研电池体系虽然有助于提升核心竞争力,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电池研发和生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才投入,而且研发周期长、风险高。车企需要在自研和合作之间找到平衡,合理配置资源,确保电池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车企自研电池体系也可能引发市场竞争的加剧,促使整个行业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的步伐。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集中化和自研体系崛起将推动动力电池技术的快速进步。头部企业和自研车企将加大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加速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降低成本,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未来发展

展望未来,动力电池装车的变局仍将持续。集中化趋势有望进一步加强,头部企业凭借其技术、规模和品牌优势,将在市场中占据更大的份额。同时,车企自研电池体系将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行业的重要力量。新型电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将加速推进,半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有望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加强技术创新和合作,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政府也应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动力电池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向更高的台阶。

0 阅读:12
俺是元小锂

俺是元小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