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华加税证明,中国有三大底气,中老铁路指明新能源市场方向

罗富强说 2024-07-08 15:19:01

当地时间7月4日,欧盟委员会在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为期九个月的反补贴调查后,决定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进口征收临时反补贴税。

根据欧盟决定,这次征收的临时反补贴税将适用于部分中国汽车生产商,分别为比亚迪17.4%,吉利19.9%,上汽37.6%。其他合作但未被抽样的中国生产商将被征收20.8%的加权平均关税,未合作的电动汽车制造商税率为37.6%。

这一临时关税将于7月5日正式生效,最长持续四个月,期间欧盟成员国将投票决定是否将其转为为期五年的正式关税。

但其实,欧盟这一加税决定,分别留下了两个时段的谈判期。

第一个时段是6月12日宣布将加征电动车关税,却规定从7月5日起实施。这是故意留出的谈判时间。欧盟宣布上述税率有一个前提:如果欧盟无法与中国通过谈判达成解决方案,征收临时关税的举措将从7月5日起生效。

第二个时段,就是这是“暂时加征关税”,持续最长4个月。也是为了留出谈判时间。

随后,欧盟派遣要员前往中国进行谈判,目的就是前来进一步施压,要求中方满足欧盟的种种条件。而现在欧盟决定7月5日起正式加征关税,那就证明,中国扛住了欧盟的压力,并没有妥协。

我们为什么绝不妥协呢?我分析,我方有着三大底气:

首先是中国出口欧盟的电动车并不多,欧盟加税对于中国的经济影响并不大。并且加征关税的结果是欧盟民众买单。

其次,中国电动车的成本很低,加征关税之后依然拥有价格优势和性价比,照样拥有不小的吸引力。并且,中国电动车的技术和质量,尤其是在智能化方面和电池的耐用度方面,甩了欧盟国家几条大街。在电动车使用的超低成本引导下,中国的电动车在欧盟国家市场并不会因为加征关税而对销量造成大的影响。

第三,中国有着更强的反制措施,最终吃亏的是欧盟而不是中国。众所周知,奔驰、奥迪、宝马、大众以及保时捷等等欧盟世界名牌燃油车,其最大市场是中国。但中国出口到欧盟的汽车数量远低于进口数量,中国也一样会反制欧盟加征关税,最终的加征关税所得,肯定大于欧盟,中国是赚了,而不是吃亏。

最要命的是,在中国大量消费者已经开始放弃燃油车、购买或者置换电动车的大趋势下,中国对欧盟的燃油车加征关税进行反制,价格大幅提高的欧盟产燃油车,将面临灭顶之灾,最终或许被中国消费者彻底抛弃。

因此,对于欧盟加征关税,最恐慌的是欧盟国家汽车厂商。

据央视新闻,德国汽车工业协会7月3日发表声明,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征关税,将损害在华经营的欧美厂商利益。宝马公司也表示,加征关税死路一条,将损害全球企业利益。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对欧盟此番加征关税的决议再次发表评论:“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额外关税的做法完全行不通。这么做不仅不能提升欧洲汽车制造商的竞争力,反而可能会损害那些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开展业务的企业。”

美欧对中国电动车大幅加征关税的行动,其实是他们的“自杀行动”,伤不了中国,伤的是他们自己。

这反倒给中国提了一个醒:中国新能源产业最大的境外市场,不是美欧,而是东盟。东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受西方影响最小,这样的关系需要我们维持下去。

其实,关于这一点,中老铁路已经给我们指明了中国外贸的主要方向,那就是东南亚国家,是东盟。

而从昆明出发直达老挝万象的中老铁路,已经成为中国连接东盟的重要纽带,通过中老铁路连接了东南亚国家的铁路网络,也即泛亚铁路,为中国开辟东南亚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通三年,已经运输货物800余万吨,国际旅客列车开行满一千列,累计发送旅客96万人次。

东南亚国家经济落后,更需要新能源,尤其是光伏和风能发电,需要价廉物美且行驶成本更低的新能源汽车。

在美欧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的情况下,在美欧与中国关系难以向好,未来多年里只会越来越糟糕的国际大趋势下,东盟国家应该是中国最主要的市场。

而包括了新能源汽车在内的新能源产业链,是东盟国家的现实需要。在中国与东盟关系密切并友好的情况下,东盟,才是中国新能源产业链最大的海境外市场。

而中老铁路,为这一目标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条件。

0 阅读:281

罗富强说

简介:一个专业的军事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