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一十年代,我国涌现多位革命人士,他们见证了国家从战火连绵到繁荣富强的发展,他们也在其中奉献了自己的力量。汪道涵作为政坛关键人物,就对国家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带领上海稳步发展。
一、受新思想影响,成功加入共产党
1915年,汪道涵出生在安徽嘉山。他的父亲是清末秀才,同时也是接受新思想最早的一批青年,汪道涵父亲与孙中山同为革命人士都是同盟会的革命元老,两人关系甚好。
在父亲影响下,汪道涵从小就接受了良好教育,十八岁便靠优异成绩进入交通大学,与父亲一样,大学期间他受到了新思想和新青年影响,大力宣传革命精神,可他的行为太过显眼,不久就遭到国民党反动派打击,被抓入监狱。
汪道涵落难后,父亲了解情况,动用自己所有关系终于将他从大牢中救了出来。出狱后,他依旧坚持自己的想法,积极宣扬革命,并在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他又回到安徽老家,建立共产党支部,开展地下革命工作。
1937年,汪再次凭借优异成绩考入光华大学,但是抗战爆发后,他觉得国家危亡时刻自己应该贡献一份力量便毅然放弃学业,加入新四军负责后勤保障工作。此时的他虽然年轻但从不害怕,跟随部队多地辗转。
1940年,他又重新回到了老家发展壮大根据地,当时他的老家因为县长身在国民党将本地搞得乌烟瘴气,他实在看不下去就准备独自前往为县长做思想工作。
汪道涵去了,但他的劝说一点用也没有,周姓县长根本不在意他的说法,只顾投靠汪伪政权,离开时甚至还将汪绑了起来,准备将他饿死。好在后来新四军及时赶到,解救了他。
经过这件事,汪道涵内心已经明白了地方官的重要性,为了拯救嘉山,他主动请缨担任嘉善县县长,这是他从革命兵转为地方官的开始。
二、从革命者转为政坛关键人物,推动浙江经济发展
汪道涵知识丰富,再加上聪明能力出众,很快就适应了嘉山县长这一职位,之后一段时间,当地经济也得到好转,百姓们也在其号召下重新恢复革命热情,他的突出能力获得组织认可,受到表扬。
当时中央人才稀缺,艰难抗日年代里汪道涵成为了稀缺型治理人才。1945年,他受到重用,负责苏皖边区财政厅的工作。1949年又成为浙江省财办副主任,大力为当地发展经济。
新中国成立后,汪被调任中央,担任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兼任国家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的常务副主任,两份工作都不简单,但他任劳任怨,每份工作都完成得很认真。
作为经历过战争的人,看着新中国越来越好,他非常开心。十几年之后,国家又迎来了特殊时代。汪和大多数人一样也受到了迫害,即便这样也没有影响他心中对党的坚定信念,他相信共产党一定会重新带领国家走向光明。
1978年,国家重新制定基本国策,走回正轨,经历特殊时代的人也都重新恢复身份,为国家贡献力量。
三、卸任上海市委书记,成为江同志伯乐
此时,汪道涵已经年过六十,他又被任命为对外经济联络部副部长、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后他又被任命为上海市委书记,邓小平对他给予重任,希望他带领上海尽快发展起来。对此汪道涵也向中央下了军令状,表示自己会尽全力把上海的经济搞上去。
经过七年时间,上海经济迎来了大发展,赶上了南方经济特区。1987年他从上海市委书记职位上退休,进入中央顾问委员会。
卸任后他还推荐江总书记担任上海市长,算是江同志的伯乐。1991年,他负责两岸关系协会,把最后的精力用在了维护两岸和平上,当时台湾领导人有明显分裂倾向,对此他表示坚决反对并希望他们能够悬崖勒马。
2005年,汪道涵的人生走到了尽头,他的一生一直在为国家付出,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依旧关心国家情况。汪道涵非常优秀,他的子女也传承了他的精神,长子从名校毕业入伍参军获得中将军衔,长女则加入医药行业她为国家慈善机构捐款五千多万元,也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