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跟了李世民11年,肚子为什么从没有过怀孕的迹象?

小馋 2024-12-17 22:28:54

武则天跟了李世民11年,肚子为什么从没有过怀孕的迹象?

世人皆知武则天是个善于权谋的女人,14岁入宫为才人,跟随李世民11年之久。可让人费解的是,这位后来被称为"多产"的女帝,在跟随李世民的这11年里,竟然从未有过怀孕的迹象。而当她转投李治怀抱后,很快就诞下一子。这究竟是为何?

有史料记载,武则天在李世民身边不仅当了11年的才人,更是频繁接触皇帝,经常在御前伺候。这样亲密的关系,为何却没有留下一儿半女?更让人不解的是,她在之后的岁月里,为李治生下了整整六个孩子,可见她的身体并无问题。那么,这其中到底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为何会出现如此奇特的现象?

一、武则天入宫初期的生活

贞观十二年,武则天以采选女入宫,那一年她刚满十四岁。谁能想到,这个来自山西文水县的小女子,日后会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初入宫时,武则天只是一名五品才人,连个正经的封号都没有。在当时的大唐后宫,五品才人的地位可以说是相当低微,连皇帝的面都见不着。

宫里的规矩多如牛毛,每日清晨卯时,武则天就要起床梳洗打扮。那时的她还不叫"武则天",而是以本名"武曌"示人。每天穿戴整齐后,她都要和其他秀女一起在掖庭宫学习礼仪、诗词歌赋。

在掖庭宫里,武则天遇到了改变她命运的贵人——徐慧。徐慧是个爱读书的女子,每日闲暇时总爱吟诗作对。武则天见徐慧性情温婉,便主动与她亲近。

据《旧唐书》记载,徐慧是当时宫中有名的才女,她的诗词歌赋连李世民都称赞不已。武则天常常向徐慧请教诗词文章,两人渐渐成了无话不谈的闺中密友。

一日,徐慧正在院中赏花,武则天见状上前搭话:"徐姐姐,这些花开得真好。"徐慧笑着说:"是啊,可惜花开易谢,人生亦是如此。"武则天听后若有所思,随即提笔写下一首诗。这首诗虽然没有流传下来,但却让徐慧对她刮目相看。

从此,两人常常在一起切磋诗文。徐慧渐渐发现,这个年纪轻轻的武曌不仅天资聪颖,更有过人的见识。在徐慧的指点下,武则天的文学造诣日益精进。

不久后,徐慧因为才学出众,被李世民召见。在与皇帝谈论诗文时,徐慧特意提到了武则天。她向李世民讲述了武则天的才学,称其"能文善诵,思虑周密"。

李世民听闻后十分好奇,便让人将武则天召到御前。武则天借此机会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不仅能对答如流,更能随口吟诗作对。这一次见面,让李世民对这个年轻的才人印象深刻。

在武则天入宫的第一年,她就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对徐慧的巧妙结交,为自己在后宫站稳了脚跟。这个看似柔弱的少女,已经开始在权力的漩涡中悄然布局。

后来的记载显示,徐慧虽然得到了李世民的宠幸,但却因病早逝。而武则天却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已经学会了如何在后宫中生存。她不仅掌握了诗词歌赋,更学会了处理政务。这些技能为她日后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李世民对武则天的特殊待遇

贞观十三年春,一纸诏书传遍后宫:武才人晋升为五品才人。这道诏书在当时并未引起太多关注,但这却是武则天在后宫地位提升的开始。

据《新唐书》记载,李世民对武则天的赏识远超其他才人。在一次宫中议事时,李世民发现武则天不仅能熟练地处理政务文书,更能对朝廷大事发表见解。这让久经沙场、精于治国的李世民颇为惊讶。

从此,李世民常常让武则天在御前伺候。这种待遇在当时的后宫中是极为罕见的。要知道,一般的才人连皇帝的衣袂都摸不到,更别说近身侍奉了。

唐朝的宫廷档案中保留着一份特殊的记录:每逢朝会,武则天都被安排在御案旁协助整理奏章。这份工作原本是由专门的文书太监负责的,但李世民却破例让一个才人来做。

有一次,朝廷收到一份关于西域都护府的奏章。当时的西域形势复杂,各个小国之间互相征伐。武则天在整理这份奏章时,向李世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应该采取以夷制夷的策略,扶持友好小国来牵制那些不安分的势力。

李世民听后连连点头,当即采纳了这个建议。此事被王德基在《唐朝野史》中记载下来,成为了武则天早期展现才能的重要证据。

贞观十五年,一个特殊的机会让武则天进一步获得了李世民的信任。当时突厥使者来朝,带来了一份用胡语写成的国书。宫中的翻译官对其中某些词句理解不一,争执不下。武则天因为曾经跟随父亲武士彟在并州任职时学过一些胡语,便主动请缨翻译。

她不仅准确译出了国书内容,更能用突厥使者熟悉的方式回复,这让突厥使者感到十分亲切。李世民因此赐她绢帛百匹,这在当时的后宫中是极高的赏赐。

随着时间推移,武则天在宫中的地位越发特殊。李世民不仅让她参与处理政务,更破例允许她在花园中设立了一间小书房。据《资治通鉴》记载,这间书房里藏书千卷,武则天常在此研读史书、批阅奏章。

贞观十八年冬,一场突如其来的宫廷宴会上,李世民当众赞扬武则天:"才人通晓政务,可比古之贤后。"这句话让在场的大臣们纷纷侧目,因为在此之前,李世民从未如此高度评价过任何一个后宫妃嫔。

然而,就在武则天似乎即将更上一层楼的时候,一个奇怪的现象引起了宫人们的议论:这位得宠的才人,竟然从未有过身孕的迹象。这在当时的后宫中是极为罕见的,因为其他得到皇帝宠幸的妃嫔,大多都会在短时间内诞下子嗣。

三、武则天与李世民的关系之谜

贞观二十年,宫中一位年迈的宫女在临终前留下了一份秘密记录。这份记录被藏在了长安城外的普化寺中,直到武则天称帝后才被人发现。记录中提到了一个令人费解的细节:武则天虽然每日在御前服侍,但从未在皇帝的寝宫过夜。

这份记录引发了后人无数猜测。《唐朝秘史》中记载,当时的宫中太医王德远曾经说过:"陛下年过五旬,身体虽康健,但已不似从前。"这句话暗示了李世民晚年的身体状况可能出现了某些变化。

事实上,从贞观十八年开始,李世民的起居作息就发生了明显改变。他不再像年轻时那样夜夜笙歌,而是将大量时间用于处理政务。宫中记载显示,这一时期李世民甚至将自己的寝宫改造成了专门的政务处理场所。

当时的宫廷画师张云记录了一幅特别的场景:深夜的御书房中,李世民正在批阅奏章,而武则天则在一旁研墨整理文书。这幅画后来被收录在《唐宫图志》中,成为了解释两人关系的重要史料。

宫中派系对武则天的态度也十分耐人寻味。以长孙无忌为首的保守派大臣始终对武则天保持警惕,但却从未在朝堂上直接反对她。这种态度背后,或许暗示了某种默契的存在。

贞观二十一年的一场宫廷宴会上发生的一幕更加值得玩味。当时的宫廷乐师演奏了一首《凤求凰》,按照惯例,皇帝应该邀请妃子共舞。但李世民却一反常态,只是让武则天为他演奏了一曲琵琶。

这种微妙的距离感在其他场合也时有显现。每年的元宵节,后宫妃嫔都会按照规矩去皇帝寝宫祝贺。但根据宫中记载,武则天总是在太极殿就完成祝贺仪式,从未进入过皇帝的寝宫。

更令人不解的是,在李世民为其他妃嫔举办的各种宴会上,武则天总是以才艺表演者的身份出现,而不是作为妃嫔参与。她经常在这些场合展示自己的诗词歌赋,但从未像其他妃嫔那样与皇帝举杯同饮。

贞观二十二年,宫中发生了一件意味深长的事。当时有一位相士入宫为妃嫔相面,说武则天面相非凡。这本是一句恭维话,但李世民听后却显得极为平静,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才人确实不凡。"这种反应与他平日里对妃嫔的态度大不相同。

这些蛛丝马迹汇集在一起,似乎都在暗示着一个不同寻常的事实:李世民对武则天的态度,更像是在培养一个得力助手,而非对待一个后宫妃嫔。这种特殊的关系,也为后来武则天能够迅速转投李治怀抱埋下了伏笔。

四、李治与武则天的私密往来

贞观二十三年春,东宫太子李治首次在御书房遇见了武则天。那天,李世民召太子议事,武则天正在一旁整理奏章。年轻的太子对这位才艺出众的才人显然留下了深刻印象。

据《唐宫秘闻》记载,此后李治经常以请教政务为由来到御书房。每次来访,他都会"偶遇"在此处理文书的武则天。一来二去,两人的交集渐渐增多。

当时的东宫记录官赵明德在他的日记中写道:"太子殿下近来常去御书房请教政务,每次都要待到很晚。"这看似平常的记载,却暗藏玄机。因为按照唐朝的规矩,太子议事通常在早朝后就要结束。

贞观二十四年夏,一个特别的机会让两人的关系更进一步。当时李世民患了风寒,命太子署理朝政。而武则天因为长期处理政务,对朝廷事务十分熟悉,自然成了太子的得力助手。

宫中档案显示,在那段时间里,李治几乎每天都要找武则天商议政事。有一次,两人竟然在御书房讨论到了三更天。这件事被当值的太监记录了下来,但奇怪的是,李世民对此却并未表示不满。

李治对武则天的特殊情感在一次诗会上表露无遗。那是贞观二十四年秋的一个午后,东宫举办诗会,武则天应邀献诗。当她吟诵完毕后,李治立即和诗一首,其中有"才堪天下用,貌比月宫人"的赞誉之词。

这首和诗在当时并未引起注意,但后来被史学家们视为两人情愫暗生的重要证据。因为按照唐朝礼制,太子是不能对父皇的妃嫔献诗的。

贞观二十五年初,发生了一件更加惊人的事。有一天深夜,巡逻的禁军在御花园发现了李治的贴身太监。这本是极为反常的事,但第二天李治却说那太监是奉命去取遗落的玉佩。更巧的是,那天武则天恰好在御花园的凉亭内抄写文书。

此事很快传到了李世民耳中。按理说,这种事情应该会引起龙颜大怒。但令人意外的是,李世民不但没有追究,反而在第二天的朝会上特别表扬了太子处理政务的能力。

随后的日子里,李治与武则天的往来更加频繁。每逢朝会,李治总能找到理由与武则天单独相处。宫中的老人们都说,太子看武才人的眼神,与看其他宫人很是不同。

到了贞观二十六年,李治对武则天的倾心已是人尽皆知。有一次,他甚至在众目睽睽之下为武则天整理被风吹乱的发钗。这一幕被当时的画师画了下来,名为《东宫杂记图》,虽然原画已经遗失,但在《唐宫图志》中仍有记载。

这段特殊的情感,也为日后武则天的命运转折埋下了伏笔。在李世民驾崩后,当其他妃嫔都被送入寺庙的时候,李治却始终惦记着这位才女,最终将她迎回宫中,并很快立她为皇后。

五、历史真相的推测与分析

永徽元年,一位匿名的宫廷老人留下了一份特别的记录。这份记录被藏在了大明宫的砖墙之中,直到唐末才被发现。记录中提到:"先帝待武才人,与待其他妃嫔大不相同。每逢深夜,武才人只在御书房伺候,从不入寝宫。"

这份记录引发了后人对李世民与武则天关系的诸多猜测。翻开《唐会要》的记载,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李世民在位的最后十年,后宫再无新生子女。这个时间点恰好与武则天入宫的时间吻合。

李世民晚年的身体状况是一个关键线索。据《太医院记》记载,贞观十八年后,御医每月都要为李世民开具补药。这些药方中多含人参、鹿茸等补益之品。显然,这位征战沙场的帝王,在晚年的身体状况已大不如前。

更耐人寻味的是武则天转投李治后的表现。高宗即位不到半年,武则天就怀上了龙种。此后数年间,她又连续诞下多位皇子公主。这个事实有力地证明了武则天的生育能力完全正常。

有一份来自大明宫的宦官记录提供了另一个视角。记录中写道:"武才人每日在御前研墨理事,先帝待之如家臣,从不以妃嫔之礼相待。"这段描述或许道出了李世民对待武则天的真实态度。

李世民的这种态度在其他史料中也有印证。根据《册府元龟》记载,李世民曾对大臣说:"武才人通晓政务,可堪大用。"这句评价更像是在评价一个臣子,而非后宫妃嫔。

永徽二年,当李治决定将武则天从感业寺迎回宫中时,朝野震动。大臣们纷纷上书劝谏,认为此举有违伦常。但李治却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先帝在时,武才人本就不是寻常妃嫔。"

这句话背后的含义值得深思。结合前文提到的种种迹象,一个新的可能性浮出水面:或许在李世民晚年,他与武则天之间更多的是君臣之实,而非夫妻之实。

此推测还可以从武则天的政治才能得到佐证。在与李世民相处的十一年间,武则天积累了大量的政务经验。这些经验为她日后独揽朝政奠定了基础。如果她真的只是一个普通的妃嫔,很难解释她为何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如此深厚的政治智慧。

当新出土的唐代文献不断被发掘,李世民与武则天关系的真相也在逐渐明晰。在众多的历史细节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武则天:她不仅是一个妃嫔,更是一个被有意培养的政治人才。这或许才是她能够以一个才人的身份,最终登上帝位的真正原因。

0 阅读:32
小馋

小馋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