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在特朗普宣布对欧盟也征收对等关税之后,美欧的关系就彻底破裂,欧盟也走上了对抗美国的道路。
但在美欧关系逐渐加剧的今天,波兰却依旧不愿“放弃”中国。
4月8日,波兰副外长在欧盟会议上提出:欧盟虽然要抗击美国,但是也不能放过中国。
波兰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提议呢?
波兰的逻辑
作为美国一直以来最为忠诚的盟友,欧盟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的大哥也会对自己出手。
因此当特朗普的对等关税大棒落在他们身上的时候,他们显得十分地茫然,在发现用尽各种方法都不能重新取得大哥的“欢心”之后,欧盟也开始了自己反抗的道路。
按照正常的逻辑,在失去了美国这条大腿后,欧盟应该寻找另一个体量相当的合作伙伴,以保证自己的经济不会崩溃。
而中国在这时无疑是欧盟最好的选择,不但拥有着齐全的制造业生存线,而且有着巨大的市场,是难得的合作对象。
但就在这时,波兰却提出了一个截然相反的意见。
在4月8日的欧盟内部会议上,波兰副外长巴拉诺夫斯基提出,欧盟必须警惕美国关税政策带来的连锁反应——中国商品可能借机涌入欧洲市场,冲击本土产业。
波兰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观点呢,这与他们的国家观念有很大的关系。
波兰给出的理由包括:中国低价商品可能威胁其汽车等传统产业,且欧盟需防范中国“经济渗透”,然而,数据与现实的割裂让这一指控显得牵强。
根据中国商务部与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仍是波兰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双边贸易额持续增长。
波兰进口的机械设备、电子产品中,中国产品占比超过30%,而这些领域恰恰是波兰技术升级的关键。
所谓“倾销威胁”,更多是其本土产业竞争力不足的托词——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波兰因研发投入匮乏,难以与中国企业的创新速度抗衡,反而试图通过贸易壁垒掩盖结构性缺陷。
更深层的动机在于波兰的地缘政治依附,作为北约东翼的前沿国家,波兰长期依赖美国军事保护以对抗俄罗斯威胁。
这种安全焦虑转化为外交策略的倾斜:通过呼应美国对华遏制政策,换取华盛顿在军事部署、经济援助上的倾斜。
早在2021年波兰总理就想要拢俄罗斯“共同应对中国挑战”,却遭到了俄罗斯的反对,从这也可以看出它的战略投机性。
因此,波兰的这一论调看似是在大义凛然地维护欧洲经济安全,实则充满了波兰的政治算计。
欧盟内部的分裂
波兰的提议在欧盟内部引发激烈争议,德国、法国等经济强国主张务实处理对华关系,尤其在新能源汽车、航空制造等领域,中欧合作已成产业链深度绑定的现实。
德国车企30%的电池供应依赖中国,法国空客在华市场份额与日俱增——切断这些联系意味着欧洲绿色转型与工业竞争力将遭遇重创。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更直言,面对美国关税压力,欧盟应寻求对华缓和。
然而,波兰联合部分中东欧国家,以“经济安全”为名推动对华强硬,实则暗含挑战德法领导权的意图。
近年来,欧盟内部“新老欧洲”矛盾加剧,波兰凭借其地缘重要性,试图通过塑造“抗中急先锋”形象提升话语权。
这种策略在短期内可能获得美国青睐,却与欧盟整体利益严重冲突——若跟随波兰主张对华设限,欧盟每年将损失超过500亿欧元的贸易顺差,并面临关键零部件断供风险。
巨大的危机
波兰的“双线作战”提议,恰逢欧盟遭遇特朗普政府20%关税重击的关键时刻,美国的关税将冲击欧盟70%的出口商品,价值4050亿美元,汽车、机械、化工等支柱产业首当其冲。
欧盟委员会虽提议对美征收25%报复性关税,但成员国分歧严重:德国、法国支持动用“反胁迫”机制全面反击;意大利、爱尔兰则担忧引发美国更严厉制裁。
在此背景下,波兰不集中精力应对美国威胁,反而炒作“中国风险”,暴露出其战略短视,清华大学学者孙成昊指出,波兰幻想通过“打中国牌”换取美国让步,实为一厢情愿。
美国对欧加税的根本目的是重塑全球供应链,迫使欧洲高端制造业回流,而非单纯贸易平衡。波兰若继续追随美国,其汽车、冶金等产业恐将沦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中国与波兰的关系
尽管波兰政界频现对华强硬言论,但两国经济互补性始终未被政治噪音淹没。
中国对波兰直接投资累计超30亿美元,涵盖物流、新能源、信息技术等领域;波兰苹果、乳制品通过中欧班列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农业出口年均增长12%。
这种互利关系本应成为双边关系压舱石,却被波兰部分政客刻意忽视。
波兰对华矛盾心态的根源,在于其身份认同困境。
作为中东欧国家,波兰既想借助欧盟平台提升地位,又试图通过亲美姿态获取安全保障,导致其外交政策常在“欧洲自主”与“大西洋主义”间摇摆。
这种撕裂在对待“一带一路”倡议时尤为明显:波兰曾积极参与中欧班列建设,却在2023年以“安全风险”为由暂停部分合作项目,反映出其战略定力的缺失。
中国的应对
面对波兰的挑衅,中国需采取多层次策略,首先,巩固与德、法等欧盟核心国家的合作,通过技术共享、市场开放强化利益纽带,抵消少数国家的干扰。
其次,扩大在中东欧的“非政治化”投资,聚焦民生领域,如波兰亟需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5G基础设施,以实际效益扭转舆论偏见。
最后,主动参与国际规则重塑,在WTO框架内反击贸易保护主义,揭露波兰“经济安全”叙事背后的双重标准。
长远来看,波兰的“双线作战”注定难以持续,美国不会因波兰反华而减免关税,欧盟也无法承受与中国脱钩的代价。
当政治投机带来的短期利益耗尽,波兰终将意识到:在全球化裂解的浪潮中,唯有摒弃零和思维,才能真正守护国家利益——而这一天,或许不会太远。
来源
欧盟还在“被害妄想”:如果中国商品“大量涌入”…
平凡
波兰迟早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