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三胎主妇,照顾一家八口:新型“审苦”网红爆火,背后是你看不懂的困境

阿峰聊娱乐 2023-07-16 23:47:00

“1999年全职宝妈,凌晨三点半给老公和朋友做饭。”

“1999年全职主妇的一天,18:30开始给一家八口人做饭了。”

这是一位博主分享的生活日常,评论区的网友却称其“随机吓死一个女大学生”。

一间拥挤逼仄的出租屋、3个活泼好动的小孩、一堆做不完的家务、一个忙碌且疲惫的女人......

所有这些元素都与未婚女性关于婚姻的恐怖想象,形成了契合。

视频中,这位宝妈一直在不停地干活,做饭、洗碗、拖地、哄小孩......

虽然每条视频都经过快放处理,但还是让人觉得格外漫长。

当代“苦瓜”故事

1999年出生的某斌妈妈,今年24岁,却已经是3个孩子的妈。

农村出身的她,19岁便与男友早早结婚,20岁生下大女儿,21岁生下二女儿,23岁生下儿子。

因为不愿待在婆家过寄人篱下的生活,生下儿子不久后,她便带着小孩跟随老公一起去了深圳打工。

她从2022年9月开始拍摄短视频,视频内容就是全职主妇的一天。

她拍自己做饭,那时她负责的是家里10口人的饭菜:3个小孩、自己的妹妹、老公、老公的朋友、小叔子以及小叔子的2个工人。

拍自己打扫全家人的房间,包括老公朋友、小叔子的房间,也是她负责打扫。

拍自己洗衣服,连老公朋友、小叔子的衣服、床单被罩,都是由她清洗。

而所有这些家务进行的同时,她还需要应付3个小孩,这个哄完那个闹,就是她鸡飞狗跳的日常。

在她的主页里,很多视频都没有使用配乐,画面里只有厨房里洗洗涮涮、炒菜做饭的声音和小孩玩耍哭闹的声音。

她干活勤快又麻利,但即便这样,每天还是有干不完的家务,哄不完的小孩。

视频中偶尔出现一次的老公,要么躺在床上睡觉,要么瘫在沙发玩手机。

哪怕她在厨房忙着做饭,老公也不会帮忙照看小孩,甚至还会在她抱着小孩做饭的时候,催促她快一点。

而她有时会抱怨:

“我觉得我很傻,小孩是我掉下的肉,我要怎么选择,我只当他是老板我是打工养3个娃的人。”

有时她也自我反思,“我不是一个好女人,我老是觉得我在家带娃做饭比他辛苦,其实他做的活都很辛苦”。

像她这样的农村宝妈博主,通常被网友称之为“苦瓜队”。

所谓“苦瓜队”,指的是一群拍摄自己艰苦生活的农村妇女,她们大多早婚早育,生下三四个小孩,每天围绕着家务和孩子打转,通常还有一个拖后腿的丈夫。

她们视频的共同特征,就在于一个“苦”字,一种超出常人想象的“苦”。

博主某英一家曾被称为“苦瓜大队队长”。

某英是云南人,1996年出生的她,生下了3个女儿。

一家人住在脏乱不堪的房间里,身上的衣服常常穿到包浆,睡觉的床垫有老鼠咬的大洞,透过洞口能看到床底下落满灰尘的垃圾。

某英每天都要背着小女儿出去干农活,不是种洋芋种苞谷,就是挖洋芋剥苞谷。

而她的老公,被网友调侃“总是在坐月子”,经常三天两头说自己不舒服躺在床上,还需要她伺候。

在网友的评价体系里,某斌妈妈被认为是“苦瓜队”里最爱干净的,而某英则是“苦瓜队”里最苦,也是最乐观的。

因为视频里的她,总是笑呵呵的。

翻看某英之前的照片,曾经那个青春靓丽的姑娘,和如今这个面庞黢黑憔悴的农村妇女已是判若两人。

唯一不变的是脸上的笑容,只是笑容似乎也失去了往日的纯真与无虑。

审苦成为流量密码?

当代“苦瓜”故事引发网友“追更”的原因,无外乎两点:

一是迎合了一种“审苦”的猎奇心理,毕竟她们的日常对屏幕面前的大部分人来说,都很遥远;

二是她们的故事总能踩中大众的情绪点。

比如很穷但还是生很多小孩、比如因为重男轻女要一直生到有儿子为止、比如老公无所事事还家暴但妻子却不离婚、比如全职宝妈任劳任怨却得不到家人的尊重......

而在评论区里,常常会听到质疑的声音:肯定是有团队,大家不要被她骗了!

这种声音也可以理解,毕竟互联网时代网红人设翻车的故事,大家耳朵都快听起茧了。

况且在大量农村妇女的短视频中,的确存在十分明显的同质化问题,相似的标签、相似的内容......很难不让人怀疑,这种同质化的背后存在团队统一操作和运营。

但打造穷苦人设骗取大众同情,消耗大众信任的做法,最终伤害的还是那些真正处于困境中的女性。

短视频时代,好不容易给了那些农村妇女一次被看见的机会,但她们却要不断地被质疑是炒作、是人设、是剧本,甚至要因此遭受网暴。

2022年,一位1997年的农村宝妈某菊发布视频,称自己已生四女,再次意外怀孕后,丈夫因为怀疑又是女儿,提出要跟她离婚。

随后视频引来了当地妇联的调查,最后调查的结果是“该女子未受家暴,会持续关注”。

某菊16岁怀孕,所以她未成年生子、生四女、怀五胎、丈夫不管不顾都是真实的。

但有些人将她发视频的动机归于一句轻飘飘的“引流带货”,不仅完全遮蔽了她的生活困境,甚至还成了别人攻击她“翻车”的理由。

记者曾在采访中问某菊为什么想要直播带货,她坦诚地回答,因为经济困难,想要改善生活。

同样面对摆拍、炒作的质疑,某斌妈妈也表示,这是她唯一能改变命运的机会。

一个每天要忙着照顾三五个小孩的农村宝妈,在生活的缝隙里努力学习拍摄和剪辑,试图通过短视频改善家人的生活,或许已经是她们在有限条件下对生活最大的努力和抗争了。

但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在这些农村宝妈的评论区里,总有人热衷于显摆一种虚无的优越感。

一位1997年的农村宝妈某杨记录日常,晒出自己当妈前和当妈后的照片,生育带给她的变化,可以说是“毁容性”的。

但马上就有人在评论区贴出精致自拍,并附上文案:“姐妹们别被她制造焦虑。”

某英打扫自家脏乱的房间,视频底下却是各种卧室的精美照片,有人还高傲地表示“我在你家估计是一秒钟都不想待”。

这让我想起,总有人会在一些讨论生育风险的话题下,强调自己生孩子并没有那么痛苦。

比如之前有博主科普剖宫产流程,为了减少出血,通常是先剪开一个很小的口,然后“从开口两边拉开固定住”,光是描述就让人头皮发麻。

然后评论区紧接着就有宝妈表示“生完孩子的妈妈表示没有那么恐怖,拜托不要制造焦虑”。

看见她们的苦难

不管是“剧本”说,还是“制造焦虑”说,我们都要警惕,不要让女性的苦难被遮蔽。

尤其是那些农村女性,作为贫困和封建观念压迫的受害者,她们经历了大多数人没有经历过的苦难。

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于自己的困境,她们无法描述,也难以言说。

随着短视频时代的到来,长期存在于社会可见范围之外的她们,终于有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而屏幕面前的我们,也得以进入另一个女性世界,或许对一些人而言,浏览她们的日常,无异于观看一部恐怖片。

对此我们不必强求共情,因为重要的不是共情,而是看见苦难。

在那些农村宝妈的评论区里,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灵魂拷问:

为什么不放手?

为什么不离婚?

为什么不出去工作?

为什么要让自己这么累?

甚至有人还会指责她们软弱,不会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嘲讽她们“你的认知配得上你的苦难”。

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何不食肉糜”?

导演郑琼曾在纪录片《出路》里,花费6年时间跟拍了3个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

让人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名叫马百娟的女孩,她生活在最平凡、最普通的家庭。

12岁时,马百娟最大的梦想是“长大后去北京上大学,然后打工,每个月挣1000元,给家里买面”。

15岁时,哥哥去学校帮她办理了辍学,说她不适合读书。

16岁时,马百娟嫁给了表哥。纪录片的结尾,是她站在两个小伙伴中间,看她们比较孕肚的大小。

《出路》

一个从小被灌输“读书没用,早晚都要嫁人,工作就是照顾好老公”的女孩,最后终于按照家人的期待,选择了身边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早早地结婚生子,但这真的是她自己的选择吗?

很显然,她并没有别的路可走。

马百娟的“出路”,也正是那群农村宝妈们走过的唯一的路。

《出路》

在某英的直播里,很多大学生留言说他们很喜欢某英的视频。

某英笑着回应他们:“很荣幸有很多大学生关注我,你们大学生看我是什么感觉啊,会不会觉得很庆幸坚持把书读下去了,其实我心里有很多遗憾的,夜里总是会做梦。”

那些指责马百娟们“无知、愚昧、狭隘、软弱”的人,往往只看到了她们的“错误选择”,却对她们背后的女性困境视而不见。

比如某菊,未成年生子的背后,是教育的缺失;生五胎追“男宝”的背后,是重男轻女的思想钢印;多次意外怀孕的背后,指向的则是生育知识的匮乏......

正如上野千鹤子在东京大学的开学致辞中所言:

“你们被优越的环境所塑造出来的能力,不是为了凌驾于没有享受过同等资源的人们身上,而是应该把这种能力用来帮助他们。”

我们能做的或许不多,但请不要漠视她们的苦难。

我们衷心祝愿那些农村宝妈们能在记录日常的视频中,完成女性的显影,也重新发现自我的价值。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她刊(ID:iiiher),千万女人都在看。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0

阿峰聊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