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第一就这水平?”高中生作文走红,博古通今却被吐槽矫情!
你曾经因为一篇文章被人评判而感到无奈吗?
在高中阶段,我们总是会羡慕那些成绩优异的学霸,他们在课堂上总能轻松取得好成绩,尤其是语文这种看似“感性”的科目,往往是很多同学争相追赶的目标。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3f1ece959987e8418fa4b0d34f26538.jpg)
语文成绩好,往往意味着这位学生有着不凡的文采,能够用丰富的词汇和优美的句子打动人心。
但,难道这些学霸的写作技巧真的是天赋使然吗?亦或是他们背后做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呢?
成绩优秀的学霸背后每个学霸都有自己的秘密武器,而语文成绩优异的学生,通常并非一蹴而就。他们的优异表现背后,是日复一日的积累。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0f3cf40fc7670149a6790e47daaa360.jpg)
无论是阅读量,还是对语言的感知,都是他们得以在考试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这些学生通常喜欢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尤其是经典名著和课外读物,这些书籍不仅仅增加了他们的词汇量,也拓宽了他们的思维空间。
通过不断的阅读,他们从中汲取灵感,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而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展现出比一般人更细腻的观察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71babba0f1778a9d921d49a2287cf54.jpg)
对细节的敏感,让他们能够在写作中生动地描绘生活中的点滴,无论是景色、人物,还是一场微小的情感波动,都能精准而有力地呈现给读者。
现实中的“高分作文”与争议说到优秀的语文作文,最近一篇来自江苏某高中的作文便引起了广泛讨论。
这篇作文题目为“一念心清净,处处莲花开”,不仅获得了58分的高分(即便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依然接近满分),更因其深刻的思想和语言的优美,成为了话题中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d4163341af1fdd939314a31f39a9e5c.jpg)
许多网友纷纷称赞这篇作文为“全市第一”。
然而,事后却有评论者对这篇文章产生了质疑,认为它过于依赖名言警句,缺乏实际的内容,甚至有人说它只是“空泛的理论”。
这篇作文的作者,展现了他博古通今的才华和引经据典的能力。
文章开头,他引用了著名哲学家佩索阿的观点,围绕“同理心”的重要性展开论述,强调人类应表现出对他人的理解与包容。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879c4a06e2ed8bd048b5e7f89928038.jpg)
虽然这篇作文的内容涉及深刻的社会思考,但在一些人眼中,文章中的论述显得过于理想化,缺乏现实的触感,因此被批评为“矫情”。
学生写作的误解与批评有人会问,为什么这篇文章会受到如此多的争议?
是不是因为它太过理想化,离现实太远呢?我们从中看到的,或许不仅仅是这篇作文的具体内容,而是对年轻作者能力的苛刻要求。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8a9c7cc66a00a3151af925e6e7f027d.jpg)
在很多人眼中,高中生写的文章应该充满生活经验和实际的洞察力,而不只是依赖名人名言和理论的堆砌。也许,这种期待正是导致负面评论产生的原因。
事实上,作为一名高中生,他所具备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有限,想要在作文中展现出与成年人同等的深度和广度是非常困难的。
虽然这篇文章的语言和思考模式可能显得有些过于成熟,但对于一个年轻的作者来说,这样的尝试本身是值得肯定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cb84e3dfd1139cb4c02595a948421d5f.jpg)
事实上,这篇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方式本身并没有问题。议论文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引经据典、引用名言来支撑自己的论点。
这不仅是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也是通过借用他人的智慧来证明自己的论证。因此,对于这位高中生来说,他的写作方式其实是非常符合议论文要求的。
尽管有人批评这篇作文过于空洞,但从学术写作的角度看,他的这篇文章实际上是很成功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0ddf75ac9503e9251a22bffa9f787df.jpg)
然而,评论区的负面声音,也许更深层次地反映了社会对年轻人过高的期望。
有些评论者对这位作者提出了过于苛刻的标准,认为他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无法写出真正“接地气”的作品。
这些评论者似乎忘记了,正是年轻人敢于提出新的观点和想法,才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如何看待“同理心”与批评更为重要的是,这篇作文的核心思想——同理心,恰恰被那些负面评论所忽视。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很多人总是容易在网络平台上与他人发生争执,发表过激的评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ef48a11e41c81fcb7675773696ef5fd.jpg)
但这篇文章所表达的宽容与理解精神,却反映了作者在这样的环境下依然保持理性和同理的态度。这也是现代社会中尤为稀缺的一种美德。
可悲的是,许多评论者对这篇文章的批评,正反映了他们缺乏这种同理心。
他们未能站在年轻作者的立场上,看到他通过这篇文章所传达的积极思考与情感。他们的评论,更像是一种嫉妒或对年轻人成就的无意识否定。
结尾:对年轻创作的包容与理解通过这篇作文事件,我们可以看到,年轻的作者在创作时,虽然面临许多批评和挑战,但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尊重和鼓励。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6a2511cc9c23a4337bc829f1ab6fd60.jpg)
每一位作者的成长都需要时间和实践,特别是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的思考深度与生活经验自然有限,但这正是他们不断进步的过程。
对于社会来说,我们应该更多地给予年轻创作者理解与支持,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批评和指责。
这篇作文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但它所传递的思想和情感,已经超越了很多同龄人。这种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正是年轻创作的一部分潜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e66ef3f9c63f6e54e7b4b1939775b06.jpg)
而我们需要的,是对这种潜力的包容与理解。对于这位高中生来说,他的写作不仅仅是获得一个高分那么简单,更是他心灵的表达和成长的印记。
相信在未来,他的创作之路会更加精彩,也许某一天,我们会再次看到他在文学的舞台上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