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寒假,父母就特别容易焦虑。不是孩子不写作业,就是抱着手机玩个不停,催一次又一次,只换来孩子一句:等一会。
不曾想,等一会就是几个小时,让父母忍不住开始“河东狮吼”。
为啥别人家的娃就能做到早起早睡,自律学习,合理安排自己的放假时间,怎么一到自家娃就不行了呢?
很多父母无奈地说:不是我不想跟孩子处好关系,孩子实在是太气人,太不像话,我实在是忍不住了。
很能理解父母的抓狂感受,因为我家孩子也是同款的贪玩孩子,但我这个寒假跟孩子相处得还不错,我之所以能和孩子相处和谐,全是因为遵循了这三句话:
第一句话:控制好情绪多情绪稳定的父母是跟孩子好好相处的前提。
很多父母跟孩子之所以鸡飞狗跳,都是因为父母情绪先崩了,不是发火,就是斥责,这样的情绪激烈之下,不跟孩子发生矛盾才怪。
这个寒假,我跟孩子没有发生口角和矛盾,并不是因为孩子有多自律,而是我及时调整了自己的情绪。
比如说早上不起床,我也不发火,也不吵,只是间隔个20分钟去推一下他,轻声问一句:要不要起床。前三四次,孩子一般都会说:等一会。
反正叫不起时,千万不能发火,多去叫几次,还有一个要点就是“只问一句要不要起床”,其它不多说一句。
同理,这样的情绪控制也适用于孩子不写作业时。有个特别关键的点就是父母只负责提醒,但不要唠叨,更不要发火或者爆发“战争”。
亲子关系和谐,是促成孩子积极上进的第一步。
父母对孩子的关心与呵护,孩子是能感受到的。最重要的就是以耐心和宽容之心来换孩子的感恩与懂事,这样的亲子关系才是良性向上循环。
第二句话:多看孩子的优点父母有个很有意思刻板思维:孩子都是别人家的乖。
看自家孩子,总是盯着孩子不学习、不自律、不努力的缺点,却对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自动忽略。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闪光点。要是拿孩子的短处跟别家孩子的长处对比,就会心理失衡,进而把怨气无意识的投射到孩子身上,因而会“恨铁不成钢”的强烈想法。
只有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才能看到孩子身上更多的优点。
这时孩子不仅会感受到父母的肯定,自驱力和自信心也会增强。
要知道,没有孩子不希望自己变得更优秀,只是缺少了肯定,而干脆就逃避和摆烂了。
孩子和大人一样,都需要被欣赏、被肯定、被尊重。
懂得尊重孩子和欣赏孩子的父母,也会变得更优秀和通透。
第三句话:多想孩子做得好的时候人们往往对身边的好视而不见,而对旁人的一点好而念念不忘。
尤其是父母对孩子,因为爱得深,所以要求也会很高。这就导致,很多时候父母只看到孩子身上的不足,只盯着学习成绩,只盯着作业写了多少?书读了多少?
眼里只是孩子做得不好的时候,而看不见孩子做得好的时候。
这种选择性忽略,也会让孩子慢慢变得沉默,跟父母有了隔阂,心里有话也不愿意讲出来。
不是孩子不愿意倾诉,而是讲出来后不仅得不到认可,面对的要么是父母的说教,要么是指责,而根本没有与孩子共情,更没有站在孩子的位置上换位思考。
归根结底,还是父母“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的愿望太强烈,过于焦虑时,就只能看见孩子的不足,而对孩子的优秀选择性忽略。
有时,父母的一个认可或肯定的眼神,会给孩子莫大的鼓舞与温暖。
当父母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并用欣赏和鼓励的态度对待孩子时,才能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孩子慢慢才能从消极摆烂有自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