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交关系始终是塑造各国历史的中坚力量。
亨利·基辛格——这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纵横捭阖在国际政治外交舞台上的国际问题专家,在2023年5月27日,迎来了其本人的百岁寿诞。

为此,我国驻美外交大使谢锋专程赶赴基辛格现居住的康涅狄格州,为这位百岁“外交教父”送上祝贺。
期间,这位百岁老人就当前的国际政治形势毫不避讳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台湾问题无法和平解决,中美最好的制衡就是保持现状。

提及亨利·基辛格,了解中美外交史的人一定十分熟悉。
正是这位特立独行的美国著名外交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为中美破冰、成功建交作出了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

1971年7月8日傍晚,正在出席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精心准备的欢迎晚宴的基辛格,忽然捂住小腹、面露痛苦。

基辛格的随行秘书戴维·霍尔珀林赶忙喊来私人医生,初步诊断为可能染上了当时正在南亚地区盛行的一种疟疾,需要暂时休养。
于是当晚,戴维提出要立即将基辛格转移到位于伊斯兰堡北部的林间别墅调养,望着基辛格痛苦的表情,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也只能点头同意。
然而,这一切都是基辛格这位“外交老狐狸”自导自演的戏码,在离开叶海亚总统府邸之后,基辛格所乘坐的波音707并没有飞往伊斯坦堡,而是直接在夜幕的掩护下驶向了东方的北京。

事实上,基辛格的这次亚洲之行,从华盛顿机场起飞的那刻起,就肩负着美国尼克松总统委以的访华重任。
之所以说是“重任”,因为这是自新中国成立以后,中美的首次正式外交会晤,其间中美双方已经断交了整整22年。
即便是这次基辛格的秘密访华,也是在中美双方多次尝试下的结果。

先是1969年初,毛主席组织叶剑英、陈毅等四位元帅共同商讨国际政治形势,当时正值中苏“珍宝岛事件”,而美国也深陷越战带来的国内外压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商议,国家领导人一致认定,尼克松要比勃列日涅夫更讲道理。
于是,中国率先开始单方面着手与美国外交接触的准备。
事实证明,国家领导人的决策是极富远见的。

就在1969年尼克松宣誓就职后的几周之内,尼克松当局就频繁发出有意与中国接触的信号。包括陆续取消多项对华贸易管制,放宽中美旅行限制。
甚至在不久之后,尼克松政府决定停止了美国海军舰队在台湾海峡的巡逻。
这无疑表明了尼克松政府对于台海问题的让步心态,更说明了美国急于与中国建立政治外交关系的决心。
之后发生的,便是多数人所熟知的美国作家爱德华·斯诺应邀登上了天安门城楼,以及极具历史意义的“乒乓外交”。

在尼克松总统上任之后的一连串对华友好动作背后,一方面是受中美两国领导人深刻的远见所引领,另一方面,时任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主任的基辛格,发挥了巨大的推动力。
尼克松与基辛格,都属于“实用主义”的政治家。
尤其是基辛格,早在刚刚担任美国国家安全顾问之初,便提出了“双边冲突时代已经结束,多边外交的新时代已经到来”的理念。
并多次强调,美国所谓的“世界管家”的作用是有限的,应该把中国纳入国际大家庭之列,并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寻找平衡。

多么深刻而富有远见的国际政治理解,事实表明,基辛格几十年前提出的观点,即便放在2023年的今天,也极具参考意义。
时钟拨回1971年7月9日,基辛格代表美国尼克松政府正式入住北京钓鱼台国宾馆。
在随后的两天时间里,基辛格与周恩来总理进行了多方面的会谈,这次基辛格的秘密访华之行,为中美外交的破冰做足了铺垫,并为1972年2月的尼克松访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就此,中美外交的大幕,缓缓拉开。

1971年10月24日晚,基辛格仰坐在钓鱼台国宾馆的客房休息沙发上,望着手里这份由中方最新修改过的公报初稿,陷入了长久地深思。
而就在半个小时前,他刚和中方总理周恩来一同用过晚宴。
宴席上的北京烤鸭固然让他大饱口福,但是席间周恩来对于之前美方提出的公报草案给与了近乎全面的否定,并提出了令他大为惊讶的修改后的公报内容。

而这,已经是今年他第二次入住钓鱼台国宾馆了。
这一次他更是被尼克松总统授予了可以全权代表美国政府,与中国签订足以促进双方进一步交流的重要公报的艰巨使命。也是为尼克松第二年的访华之行做最后的铺垫。
然而,这份联合公报并不好写。
起初,基辛格代表的美方团队先拟好了一版草稿。这版草案初稿是基于美方对双方立场的认知,认为这会是一份与过去多年的外交博弈中的诸多公报一样,起草双方很难达成确切的共识,最终只能草草了事。

所以在基辛格首先拟定的草稿里,只是强调了一些模棱两可的共同点,而回避了双方目前存在的主要矛盾,尤其是回避了台湾问题。
基辛格本以为中方也会同意这份初稿的内容,进而双方进入下一阶段的交涉。
然而,令这位“外交教父”意想不到的是,周恩来总理代表的中方团队,第一时间提出了反对意见。
周恩来总理表示,美国不应该在这个关键的时间点上,还继续和糨糊。应该把中美双方的根本性分歧都呈现出来,而不是蜻蜓点水般糊弄过去。

同时,周总经理还强调,美国必须同台湾断交。
不但被否定了基础条款,还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这记外交重拳让基辛格一时间不知所措,也使这位国际问题专家再次感受到了中国对于台湾问题的明确态度。
作为一个实用主义政治家,基辛格不得不面对一次极其艰难的抉择。

这个深处古老紫禁城的钓鱼台国宾馆之夜,令基辛格辗转反侧,后来他回忆道,“这可能是我这一生数十年外交生涯中最难眠的一个长夜。”
最终,基辛格接受了中方提出的草案修改意见。
他同意周恩来提出的想法,在草案中破天荒地将中美双方的各自态度明确表明,尽管在不同问题上存在着明显的分歧。
但或许正是这样的坦诚布公,为中美双方所代表的不同利益争取了更加长久的缓和空间。

“或许这样的公报内容,才算是最符合当前实情的共识吧。”
不过,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外交家,基辛格还是在整份文件的遣词造句上下足了功夫。
在周总理提出的修改版草案上,对于台湾问题,中方用了十分坚定的口吻,并使用了对美方而言较为尖锐的语句,对此,基辛格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作为近代以来,两国第一份的联合对外公告,务必措辞温和,尽量用一种立场坚定但是又不显得好战的语气。”

这便是一位在国际上纵横捭阖多年的外交大师的理解与觉悟,也是中美能逐步达成一致,走向建交之路的橄榄枝。
于是,在又经历了长达二十多个小时的激烈商讨下,一份标志着中美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草案正式确立。
这份公报,正式明确了“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这一核心立场。
公报中也确认了美国将会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军事力量这一最终目标。
如今看来,正是基辛格所代表的尼克松政府与中国签订的这份《上海公报》,为中美外交关系开创了至少十年以上的友好发展。


时隔半个世纪,中国对于基辛格当年为中美关系的促进所付出的努力仍旧抱有感恩与尊敬。
而在其百岁寿辰之际,美国当地媒体也对这位曾经的“外交教父”进行了采访,并再次将当前十分敏感的“台湾问题”抛给了这位长者。
作为见证了新旧世界百年变迁的基辛格来说,仍旧没有改变自己一直秉承的“实用主义”原则,这位老寿星坦然地回答了相关问题。

“我的看法不变,中美关系不应该恶化,更不能演变成第二次冷战,否则的话,造成的后果要远远比上一次严重得多。”
基辛格认为,解决台湾问题,只能交给时间,如同当年他代表美国尼克松政府制定的《上海公报》一样,双方应该在“保持现状”的情况下,和平发展。
然而这一次,这位国际问题专家避免不了地掉入了时间的陷阱。
因为在这位百岁老人看来,问题还是那个问题,存在矛盾的双方也还是当初那个中国和美国。

可事实上,半个世纪已经过去,国际政治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美双方的政治立场和国家利益也发生了改变。
尤其是中国,在经历了五十年的自强图新、改革发展之后,已经不是上世纪七十年代那个在美苏两个霸权之间寻求平衡发展的中国了。
而美国,也随着美元贬值、中国崛起,其本身早已不再能充当“世界管家”这个角色了。
然而这些,对于已经百岁的基辛格来说,是无法改变、难以接受的事实。

回到台湾问题上,基辛格显然被前不久召开的G7峰会上美国总统拜登的发言所影响,掉入了狭隘的“国家视角”。
今时不同往日,如今中国实现两岸统一的时代战略刻不容缓,此时基辛格还持有五十年前的外交眼光,认为中美双方“保持台湾现状”继续和平发展,显然是跟中国的根本利益背道而驰的。
甚至可以说,美国拜登政府的关于台湾问题的表达,完全等同于对一个中国原则的破坏,更是一种干涉中国内政的表现。

台湾自古以来便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基辛格所认为的“维持现状”,与不法势力近年来所宣扬的“武统”何异?
基辛格确实老了。
以至于他没有足够精力去调查了解,更没有充分的资源去思考分析。这才导致他被美国媒体狭隘偏颇的信息所利用,这显然是对一位德高望重老者的陷害。
而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人民,对于这样一位曾经为了中美外交的和平发展所付出巨大努力的百岁老人,给予的是无限的尊重与敬意。

“中国始终具有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中国的发展,为世界的发展与和平提供着至关重要的保障。”
基辛格这位国际问题专家曾经不止一次公开表示,中国和美国要互相尊重对方的社会制度和政治,避免恶性的竞争与对抗。
然而,美国政府似乎早已把这位曾经引导其走出六七十年代政治泥潭的功勋给遗忘,更没有仔细思考基辛格对于中美关系的忠告。
反而近些年在国际上对中国屡次伸出“黑手”,从贸易壁垒到技术封锁,从经济制裁到内政干涉,美国已经完全背离了当初中美建交之时所明确的原则与承诺。

在至关重要的“台湾问题”上,美国政府更是推翻了曾经与中国签订的“中美三个联合公告”,反而变本加厉地以武器出售、伺机“窜访”等方式,对中国的内政进行干涉。
五十年前,基辛格突破重重阻隔,深夜降落北京。
五十年后,佩罗西不顾多方反对,连夜“窜访”台湾。
前者,中国人民对他翘首以盼。
后者,台湾民众对其嗤之以鼻。
半个世纪的历史巨轮碾过,中华民族早已崛起,中国巨龙也早已腾飞于国际舞台。
时代终将被开启。
真理终将被验证。
祖国的统一终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