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相关信源述于文章结尾,请理性阅读。
【前言】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崛起让美国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焦虑之中,为了维护自身霸权地位,美国不惜动用各种手段,在各种场合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
从经济到军事,从科技到文化,美国似乎总能找到理由来抹黑中国,但一位美国高级官员却罕见地承认,向美国公众兜售“中国威胁”实际上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美国为什么如此执着于渲染“中国威胁”?美国官员承认污蔑中国困难,是否意味着美国的反华策略遭遇了瓶颈?
美国“中国威胁论”的由来
在国际关系的舞台上,美国长期以来一直扮演着主导角色,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美国就开始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
这种论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当时冷战结束,美国失去了主要对手。
在寻找新的“假想敌”的过程中,中国逐渐成为美国的首选目标,最初美国主要关注中国的军事发展。
他们声称中国正在快速扩充军备,可能威胁到地区安全,但事实证明,中国的军事发展主要是为了自卫,并没有对他国构成实质性威胁。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的“中国威胁论”不断演变,从军事领域扩展到经济、科技、文化等多个方面,美国政客们似乎总能找到新的理由来抹黑中国。
特别是在特朗普执政期间,美国对华政策急剧转向,从贸易战到科技封锁,美国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措施,试图遏制中国的发展。
但美国的这些做法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甚至还暴露了美国对中国的认知偏差和战略焦虑。
美国在渲染“中国威胁”的同时,也在不断制造新的概念和名词,从“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到全球“操作系统”,美国似乎总在试图重新定义国际规则。
事实上美国的这种做法暴露了其对失去霸权的恐惧,美国习惯于通过打压他国来维持自身地位。
无论是二战后对欧洲的压制,还是后来对日本的遏制,美国总是试图确保自己的霸主地位。
但如今,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正在重塑全球格局。
面对这种变化,美国政府高官在《外交事务》杂志上发表文章,将中国、俄罗斯等国家集体划归为“修正主义”国家。
但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对美国的言论持怀疑态度,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毕竟相较于美国,中国的发展模式反而更具吸引力。
这种情况下,美国高官罕见地承认,向公众兜售“中国威胁”变得越来越困难。
美国高官罕见承认
在美国持续渲染“中国威胁”的背景下,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凯瑟琳·希克斯在接受美国知名智库CSIS采访时,罕见地承认了一个令人意外的事实:美国很难向公众兜售“中国威胁”,因为“这真的很难证明”。
长期以来,美国政府和媒体不遗余力地宣传“中国威胁论”,试图在国内外塑造中国是一个危险对手的形象。
然而希克斯的话似乎暗示,这种努力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而事实上,美国在对华政策上,确实面临着诸多矛盾和困境。
美国政府一直在试图遏制中国的发展,但又难以割舍与中国的经济联系。
况且美国国内对华政策也存在严重分歧,有人主张强硬对抗,有人则倾向于理性合作,即使是美国的盟友,也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不愿完全站队。
当“中国威胁”难以证明时,美国的对华战略就失去了最重要的支撑,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不得不承认,他们花费大量精力和资源构建的“中国威胁”,正在逐渐失去说服力。
随着美国不断渲染“中国威胁”,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对美国的言论持怀疑态度,甚至公开表达不满。
国际社会对“中国威胁论”的反应
在欧洲,尽管一些国家在某些问题上与美国立场一致,但他们并不完全认同美国的“中国威胁论”。
法国总统马克龙就多次强调,欧洲应该有自己的对华政策,而不是简单地追随美国。
德国前总理默克尔也曾表示,将中国视为威胁是一种“过于简单化”的看法。
日本和韩国作为美国的传统盟友,虽然在安全问题上与美国保持一致,但在经济领域却难以完全与中国脱钩。
东盟国家更是明确表示不愿在中美之间选边站,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就曾公开呼吁美国停止将中国视为威胁,强调亚洲国家希望与中美两国都保持良好关系。
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普遍认为,中国的发展模式和对外合作方式更符合他们的需求。
肯尼亚总统鲁托表示,非洲国家欢迎中国的投资和援助,认为这有助于非洲的发展。
即使是在中东,美国长期的盟友沙特阿拉伯也开始与中国加强合作,沙特与中国达成的石油交易就表明他们不愿完全依赖美国。
这种情况下,美国的“中国威胁论”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正在逐渐减弱。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意识到,中国的崛起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与其对抗,不如寻求合作共赢。
更重要的是许多国家开始质疑美国的动机,他们认为美国渲染“中国威胁”,更多是出于维护自身霸权的考虑,而非真正关心国际秩序和全球利益。
当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不追随美国的对华政策时,美国的全球影响力就会相应减弱。
面对这种局面,美国仍未找到有效的应对之策,他们继续强化对华遏制,但效果却越来越差。
面对国际社会日益增长的质疑声,美国的“中国威胁论”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美国的困境
美国政府过度渲染“中国威胁”,可能导致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不利于解决双方共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
美国国内对“中国威胁论”的看法也存在分歧,虽然政界和媒体普遍持强硬态度,但学界和商界却有不同声音。
许多学者认为,将中国简单定义为威胁是一种过于简单化的看法,忽视了两国合作的巨大潜力,商界则担心,过度对抗可能损害美国经济利益。
更重要的是美国公众对“中国威胁”的认知也在发生变化,尽管政府和媒体不断渲染,但普通美国人对中国的直接威胁感并不强。
他们更关心国内问题,如就业、医疗、教育等,这使得政府难以动员公众支持其对华强硬政策。
面对这些困境,一些美国政策制定者意识到,单纯依靠渲染“中国威胁”来制定对华政策是不可持续的。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就多次呼吁美中两国避免冲突,寻求共处之道,他强调,两个大国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但关键是要管控这种竞争,防止其演变成为对抗。
但要改变根深蒂固的“中国威胁论”思维模式并非易事,这需要美国政策制定者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摒弃零和思维,重新审视中美关系的本质。
结语
美国高官罕见承认“中国威胁”难以证明,其实已经表明,美国的对华政策可能正在面临调整的压力。
即便现在美国已经有官员意识到,一味渲染“中国威胁”并不可信,但想要让这种论调完全消失,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因为改变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和政策惯性需要时间,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可能仍会继续在某种程度上渲染“中国威胁”。
如果你喜欢我的写的文章,麻烦请点个“关注”,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一同探讨,愿世界和平。
END
参考资料
光明网在2024年10月25日《美国又炮制新名词抹黑中国了!》的报道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在2024年10月15日《五角大楼与国防部副部长凯瑟琳希克斯的优先事项》的报道
美国孙子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