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我思索了很久,不知从何写起。
大概是因为这份思念太过于庞大,所以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它存在的身影。
家乡,也许从这十九岁开始,就是魂牵梦萦的所在之一。
九月份我离开富民,来到四千公里以外的哈尔滨上大学。依稀记得,八月份录取结果出来的那天,家里每个人的心情。
我很开心是因为可以来到自己高中时就喜欢的城市念书。父母家人的担心是因为我要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地方。是的,儿行千里母担忧。
自此以后,就要我一个人在外搏击风浪了。我也深知,这四年里,故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
在我十八岁之前,富民这座小城承载了我的一切。我生长于斯,读书生活从来没有离开过它。我的家人、好朋友也都在这里。
我对它很是熟悉,熟悉到我能明白哪条路能最快的让我到达目的地,熟悉到我知道什么东西在哪买最方便。
以前小的时候,我觉得富民很小,很短的时间就可以逛完县城,大街上会有很多熟人……那个时候想的都是逃离,总想着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但当我真的离开富民了,我原本以为我会洋洋洒洒,可现实是,我对它的爱意才逐渐显露,愈演愈烈。
我开始想念家人、朋友、熟悉的家乡菜、家乡话,也会深夜一个人因为想家偷偷躲在被子里哭。南北差异让我经常不习惯这里的生活。
我也时常在想,如果当时留在云南上学的话,也能经常回家,能经常看见那片属于富民人的景色。
可转念又想,这也许是上天给我人生宝贵的一课,让我能自此更加珍惜回家的日子,让我能更加发现富民小城的珍贵。
在外的孩子,没有不想家的。
在北方下第一场雪的时候,我跟家里人都开了视频。这种漫天飞扬的大雪,在南方小城是见不到的。我也是长这么大,第一次见这么大的雪。
我还记得,在跟家里通电话的时候,爷爷奶奶说他们每天看天气预报的时候都关注我的城市,我的外婆也会经常打电话给我嘘寒问暖。
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们,他们总是通过他们独特的方式,关心着他们异乡的孩子。
我曾经在昆明上过一年学,可能离得近,经常回家,那个时候我不大有思乡情切这个说法。
班上有很多地州上来的同学,我说我的家乡富民很少有同学知道,知道的也只是听说。
后来他们了解到富民,大抵是因为我所分享的冬桃、杨梅、百花山庄的苹果。
这些富民的“名片”我乐此不疲的让它出现在每一个不熟悉富民的人的面前。我的家乡物产丰饶,我很自豪我是一个富民人。
家乡就是你身上最直接的名片,这个烙印你无法改变。我深爱我的家乡,所以这个烙印是我得意的一面。
我的家乡在稳步发展,这座温暖的县城,正在用自己的力量鼓舞人们奋进。
是的,我们念书不是为了让自己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为了帮助我们的家乡摆脱贫困。
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回到富民建设家乡。让这座巍巍小城花满江廊。
本学期已经接近尾声,马上我就要飞跃山川湖海回到我最思念的地方。
我很想念爸爸妈妈做的饭,想念彩玉国际东村嬢嬢的小锅米线,想念炸洋芋,想念在步行街散步的日子,想念大风垭口的云,想念一切我在北方见不到的东西。
写到这里,已是深夜,这个时候我的小县城是什么样子?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此时大概睡得香甜,年轻的灵魂在散发自己的魅力。
新的故事也在慢慢发生。作为万千游子的家,富民日复一日的美丽着,我也祝愿它一直美丽下去。
千层山,万重浪,比不过县城一碗汤。没有县城是万万不能的,富民小城,我爱你。希望你庇佑你怀抱里的每一个可爱的人。
END
作者 | 李妮
图片 | 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