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宣布了一项引人注目的决定:拜登当局将解除对沙特阿拉伯出售攻击性武器的禁令。不少人都在犯嘀咕,这难道是美国开始认怂在向中方示弱?
要理解这件事,我们得先回顾一下美沙之间的恩怨情仇。长久以来,沙特一直是美国武器库的“VIP客户”,为美国的军工企业贡献了大笔利润,但也门内战的爆发却让两国关系蒙上阴影。美国以“人道主义危机”为由,叫停了对沙特的武器出口,这一举动可以说是深深刺痛了沙特的神经。
“天无绝人之路”,就在沙特苦于无处购买先进武器之时,中方向其伸出了橄榄枝。从“翼龙”到“彩虹”,一系列先进无人机陆续飞抵沙特,甚至连中方现役的先进舰艇也在沙特的采购清单之列。与美国的军售中附加的各种条件和“盘剥”相比,中方提供的不仅是“物美价廉”的武器装备,更是一种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这让沙特倍感舒心。
一看沙特找到了更优质的武器购买来源,美国发现了不对劲,这就有了近日解禁对沙特的武器出口禁令,试图挽回这位“老朋友”,出了一招遏华的险棋。可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国此前在中东地区的一系列“作死”行为,已经让阿拉伯世界对其彻底失望。
尤为令阿拉伯世界不齿的,莫过于美国在巴以冲突中扮演的“帮凶”角色,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美国持续向以色列提供军事援助,甚至在以色列对加沙平民发动无差别袭击、制造惨绝人寰的人道灾难时,依然装聋作哑坚定地站在以色列一边。这种双标做法将美国所谓“和平卫士”的虚伪面目暴露无遗,也让其在阿拉伯世界的形象几乎跌至谷底。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才想起来试图通过解禁对沙武器出口来修复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说是痴人说梦也不为过。更何况沙特也早已不是那个唯美国马首是瞻的“小弟”了。近年来,沙特积极发展与中俄等国的关系,并试图在国际上扮演更加自主的角色,对于美国抛出的“橄榄枝”,沙特会如何抉择,还有待观察。
有一点是肯定的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霸权地位已经濒临破碎,曾经的“世界警察”,如今却沦落到要靠解禁武器的出口来讨好盟友的地步,可谓是莫大的讽刺!
其实美国在中东的颓势,从其在巴以冲突中的表现就可见一斑。为了支持以色列这个“中东支点”,美国不惜代价甚至公然违背国际道义,无异于在阿拉伯世界的伤口上撒盐。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美国不仅源源不断地向以色列输送武器装备,还动用各种手段阻挠国际社会对以色列的谴责,甚至不惜动用否决权,一次又一次地将联合国安理会谴责以色列的决议草案拒之门外。
美国这种“偏袒”行为,让阿拉伯世界十分不满,从摩洛哥到阿曼,从黎巴嫩到也门,阿拉伯国家不断爆发抵抗活动,反对以色列的疯狂行径,谴责美国的“双标”行径。就连一向与美国关系密切的沙特、阿联酋等海湾国家,也顶住美国的压力,公开批评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的“种族清洗”政策。
更让美国感到头疼的是中东地区的反美情绪正在迅速蔓延,而且逐渐转化成了实际行动。包括黎巴嫩武装公开向以色列宣战,黎以边境地区已经开始出现激烈交火;还有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誓言要对以色列进行“毁灭性打击”,对巴勒斯坦抵抗组织的援助后续可能会更多;另外就是也门武装也加入了“反以”阵营,此前他们袭击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军事目标,真是敢说也敢干。
面对中东地区的熊熊怒火,美国非但没有反思自己的错误,反而采取了更加强硬的军事威慑政策。美国海军两大舰队很可能出现罕见的“合兵一处”,“林肯”号虽说是去替换“罗斯福”号,但如果局势闹到不可控的地步,两艘航母同时部署也不是没有可能,而且奥斯汀已经下令向中东增派F-22战机和E-2D“鹰眼”预警机,摆出了一副“不惜一战”的架势。
但美国这种“秀肌肉”的行为,除了进一步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外,已经无法掩盖其在中东的颓势。曾经在中东呼风唤雨的美国,如今却沦落到要依靠武力威慑来维持其存在,这本身就是对其霸权衰落的一种诠释。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美军航母耀武扬威地驶入中东之际,也门胡塞武装却用实际行动给了美国一个“下马威”。据胡塞武装宣称,他们使用制导武器和无人机成功袭击了美军“科尔”号驱逐舰和“拉布恩”号两栖攻击舰,消息是否属实现在还没有得到证实,五角大楼也没有回应这一消息,但胡塞武装的“警告”意味却不言而喻,那就是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存在已经不再那么安全。
也门武装为进一步巩固其在也门的势力范围,他们宣布组建“变革与建设”的新政权,以此来试图打破国际社会的孤立。尽管这一举动尚未得到联合国的承认,但这足以看出胡塞正在寻求在国际上的更多地位,并试图将也门打造成对抗美国霸权的“先遣队”。
基本可以判断美国这次解禁对沙武器出口禁令,不过是其在中东战略收缩背景下的一次无奈之举,面对中俄等新兴大国的崛起和中东地区日益高涨的“反美”浪潮,美国在中东的霸权地位已经风雨飘摇,未来想要继续维持其在中东的“领导地位”,就算付出更大的代价也未必能尽如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