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就像开盲盒,不到最后一刻永远不知道要花多少钱。"在普陀区置换了一套二手房的80后夫妻小林和妻子,拿着三家装修公司的报价单,发现同样的户型,价格竟然相差6万元。当一家公司用"低价全包"诱惑他们签约,另一家承诺"闭口合同"却把水电工程列为增项时,他们最终选择了报价不是最低、但合同里连螺丝钉都标清价格的缘环装饰。
在咨询的第一家公司,设计师用平板电脑展示着酷炫的效果图,但当小林要求打印报价单时,发现水电改造只写了"按实结算"。第二家公司的业务员拍胸脯保证"绝对闭口合同",可细看附件里却藏着"墙体状况不明时需另计费"的条款。
直到翻开缘环装饰的报价单,小林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透明。整整28页的合同里,连拆除旧墙后需要补刷的界面剂、门框缝隙填补用的发泡胶都单独列项。
开工第一天,小林就见识到什么叫"较真"。水电工小陈在开槽前,先用检测仪把全屋墙体扫了三遍,指着客厅一处空鼓墙说:"这个位置原计划挂电视柜,现在必须加固。"
相比之下,之前考察的另一家工地就让小林后怕:工人发现阳台有裂缝时,竟然建议"先糊上石膏板,等验收完再处理"。而在缘环的工地,监理老张每周都会带业主检查隐蔽工程,手机相册里存着三百多张不同阶段的施工对比图。
装修完工三个月时,小林发现卫生间美缝有处芝麻大的缺口。原本以为要自己找人修补,没想到一个电话后,当初的瓦工师傅带着同色号的美缝剂上了门。
而朋友家用的那家"网红装修公司",入住半年出现地板起拱,联系客服却被推诿"可能是空气湿度问题"。这时小林才理解,缘环装饰展厅里那面贴满2005年至今维修工单的"时光墙",不是装饰而是底气。
当邻居们听说小林家装修真的没超支一分钱时,总有人追问:"是不是找了熟人?"而小林笑道:"缘环装饰这家装修公司从拆旧到竣工,每一笔支出、每一次验收都有记录,这种把家当自己房子装的态度,才是真正的'熟人价'。"或许这就是上海人常说的"聪明消费"——不是选最便宜的,而是选不让心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