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娇:用画笔描绘童趣,以创作传递智慧

总财 2025-04-13 16:01:18

【环球网报道 记者 文雯】在插画的世界里,赵海娇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富有童趣的作品脱颖而出。她的作品不仅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也赢得了众多读者和专业人士的关注。在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环球网采访了这位才华横溢的插画师,听她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创作灵感以及对插画师职业的理解。

赵海娇出生在农村,童年的经历为她日后的创作埋下了种子。她回忆说:“小时候很喜欢安静地画画,那时候图片影像相对匮乏,语文课本上的美丽图画算是我的画画启蒙吧。”她对绘画的热爱始于对神话故事中嫦娥仙女形象的临摹,这种对美的追求一直延续至今。小学期间,她沉迷于线条方向的绘画,尽可能在生活中寻找有图像的材料供自己学习,这也为她日后专注于儿童插画创作奠定了基础。

赵海娇的插画风格独特且充满童趣,这种风格并非刻意塑造,而是她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她表示,在开始创作插画前,没有细分过插画的类型,但在欣赏大量插画作品后,她被那些富有童趣、充满故事细节的画面深深吸引。通过学习这些作品的配色、人物造型和构图方式,她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她强调:“我没有一味地去模仿现有的插画风格,而是在寻找一种带有自己特征的童趣风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她尝试了大量不同的画材和配色方式,不断探索新的表现手法。

对于插画师这个职业,赵海娇有着深刻的理解。最初,她觉得能将自己喜欢的事作为职业是一件很酷的事情。然而,随着职业的发展,她逐渐意识到这份工作不仅关乎个人追求,还承担着一份责任感与使命感。特别是有了自己的孩子后,她开始深度思考创作与读者之间的联系,会思考怎样展现画面的美感给孩子们,怎样表达文字中有趣的一面,以及孩子们是否能通过画面对绘本故事有更深的探索,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为孩子们带来更多的启发和乐趣。

赵海娇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生活的点滴和对自然界的观察。她经常带着孩子在植物园玩耍,发现自然的力量能够治愈身心,并打开思维的局限性,投身到自然科普志愿者的行列中。她尝试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这些经历为她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在创作过程中,她会根据文字描述产生一个抽象的画面,然后用不同的构图方式创作多幅草图,再从中选择最贴切文字核心内容的画面进行正式创作。她会尝试不同的绘画画材,甚至综合使用多种媒材,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赵海娇的代表作《小黄、小红和小绿》通过巧妙的情节设置,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在《趣味自然抱抱书》中,她了解到大豆是双子叶植物,所以设计了有两个子叶的大豆宝宝造型,希望孩子们能够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了解植物的科学属性。她的作品《脏脏的泥土》则以泥土为主题,通过丰富的色彩和独特的设计元素,展现了泥土的“脏”与“美”,并传递了接触泥土对孩子有益的信息。《讲不完的中国故事》系列则通过有趣的故事形式,向孩子们传递了中国文化的智慧与趣味性。

在阅读方面,赵海娇深受《虚与实 中国绘画语言研究》的影响。她表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中国画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从画中感受到了强烈的宁静。她希望自己通过接收集聚在这些伟大作品中的能量,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画的精髓,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

赵海娇的插画作品不仅展现了她的艺术才华,更传递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她的创作之路还在继续,相信她会用画笔为我们带来更多充满童趣和智慧的作品。

0 阅读:0
总财

总财

每天第一手财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