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洁如:曾是蒋介石的最爱却痴情地等待了一生,最终落寞离世

青林知青 2025-01-20 07:43:31

陈洁如: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

要了解蒋介石,除了他在历史进程中的所作所为外,其所记之日记当为重要的参考史料,我是无缘看到这《蒋介石日记》的,但据说,他的日记中有很多的涂抹,而涂抹最多的,当属与陈洁如的那段情感纠结。

陈洁如何许人也,如果说蒋介石同宋美龄的婚姻是“政治联姻”的话,那么就可以说,陈洁如就是蒋介石的最爱,蒋介石对原配毛夫人是没有什么感情的,而对那位姚冶诚后来也是相当的厌恶,所以,这样说是没毛病的。

蒋介石日记

陈洁如也写有一本回忆录,名为《我与蒋介石的七年之痒》,也有书名为《我做了七年蒋介石夫人 : 陈洁如回忆录》,还有如《一个改写了民国历史的女人》等等,以至于现在都分不清楚哪个才是作者所著的书名。

这部书完成于1964年,由陈洁如口述,香港人李时敏代笔,全部英文撰写,成书后却被秘藏了达30年之久,1990年才从美国胡佛档案馆之中发现。

直到1992年,台湾传记文学方才出版了这部回忆录,而此时离作者去世,已经过去整整21年了,而书中的主人公蒋介石也早在16年前作古。

为何此书一直不能出版,因为台湾方面认定这部书“有损领袖之形象”,故而使用了一切手段加以阻止,如国民党元老陈立夫曾给陈洁如写信劝阻说:

“我恳求你不要出版你的回忆录。这许多年来,你为中国统一所做出的牺牲和你的缄默,已经使你成为一个伟大人物和一个忠实国民,但是如果你出版了这本书。它将只会伤害最高统帅及国民党,因此切盼你固守沉默,一如往昔。”

这部书出版后,如同打开了一只历史的黑匣子,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蒋介石同陈洁如的那段讳莫如深的情感纠葛,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也算是解开了一个历史谜团。

然而,将这部书与《蒋介石日记》对比,则会发现其中的矛盾之处太多,不仅许多地方语焉不详,前后矛盾,与传世的史料有着很大的出入,时间和空间有着明显的让人不信服之处,所以,人们对此书的可信度有着很大的怀疑。

陈洁如的面目一直都是很模糊的,很多人将她同蒋介石的第二个女人姚冶诚混为一谈,说她是出身青楼,是上海“长三堂子”中人,巴结蒋介石以图上位,是个品行极差的女人云云。

这都是些别有用心之人张冠李戴,或是人云亦云,将陈洁如涂抹得如心机过人的恶妇一般。

陈洁如,原名陈凤, 1906年出生在浙江镇海,成长于上海,父亲陈鹤峰是经营纸业的商人,家境宽裕,母亲是苏州人,知书达礼,父母对陈洁如关爱有加,所以,她是在父母的呵护下幸福地长大成人。

1918年,12岁的陈洁如被母亲送到上海爱国女子中学读书,这个学校是由蔡元培所创办,陈洁如的同学中有民国元老张静江的女儿,她们是好闺蜜,陈洁如也经常去张家玩耍,只是陈洁如不知道的的是,这也为她的人生之路埋下了灰暗的伏笔。

一年后的一个下午,张静江家来了几个客人,他们是孙中山,戴季陶和蒋介石,此时的蒋介石正处于事业的低谷,不仅前途迷茫且疾病缠身,而且还刚经历了一场情感的挫折。

早期的蒋介石在私生活方面也是很精彩的,虽达不到大哥陈其美那样的高度,却也是故事多多之人,他此时正极度郁闷,原因是被一位叫杨剑梅的青楼女子给甩了,于是,他的日记中出现了这样忿忿的几行字,“一生愧悔之事,为色欲。”

然而,当他看见青春亮丽的陈洁如后,瞬间就被眼前的这位13岁的小姑娘所吸引,立即开启了狂热追求的模式,以他中庸和传统的性格,杀手和青帮的江湖特质,将陈洁如弄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

但是,本以为手到擒来的蒋介石却遇到了阻力,陈洁如的母亲坚决反对女儿同这落魄军人交往,可是架不住蒋介石的死缠烂打,特别是在陈洁如父亲去世时,蒋介石的全力操办让陈洁如十分感动,在民国一帮大佬们的劝说下,陈洁如最终答应了这桩婚事。

至于此时的陈洁如在蒋介石心目中是何地位,二人的说法则大相径庭,按陈洁如的说法,1921年12月5日,他们在上海的永安大楼里举行了盛大的婚礼,而新娘的原名陈凤,也被夫君改为陈洁如,此时的她刚满15岁。

然而,在蒋介石的日记之中,却清楚地记载为,此时的他正在老家奉化,照顾病中的小妾姚冶诚,根本就没在上海;而在这“盛大婚礼”中的参与人,却无一人发声有记载,这在记日记成风的民国文人中是很不正常的。

要不此事是空穴来风,就是这些人看着蒋介石成为民国最高权力的持有者而集体失声,“为尊者讳”,因为,大家都是将陈洁如看作是蒋介石的“妾”,而不是“妻”,这在当年很多政要的日记中,都有明确的记载。

虽然蒋介石不承认与陈洁如举办过婚礼,但却在日记中多处记载了他与这位小美人一起度过的欢乐时光,不过,这些记载都被蒋介石进行了涂抹,是后人经过特殊处理方才复原,涂抹之处高达38处。

这也使得人们相信,蒋介石是很爱陈洁如的,只是后来因为与宋美龄联姻,使得他不得不将这段刻骨铭心的情感深埋在心底,不愿让人提及,但是,却不能抹去他曾经的爱和诚挚的情感。

婚后的蒋介石带着陈洁如回到了老家,拜见了蒋介石的原配毛福梅和侧室姚冶诚,不过,此时的姚冶诚除了带蒋纬国外,就是在佛堂念佛,存在感很低。

陈洁如对毛福梅很尊重,也很好,她经常省吃俭用地给她寄去礼物,毕竟这是蒋介石的原配,大老婆和小老婆,名分上是不能含糊的,在这原则问题上,陈洁如是“拎得很清爽的。”

蒋介石与结发妻子毛福梅

1922年,蒋经国来到上海念书,陈洁如是悉心照料,蒋经国虽然只比陈洁如小4岁,却很懂礼貌,也相当尊重她,一直称呼她为“上海妈妈”。

1924年,蒋介石出任黄埔军校校长,陈洁如也随之来到了广州,在一声声“校长夫人好”的称呼中,以及在民国政府政要夫人的圈子里,陈洁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也是她此生最风光的时刻,现在她在上海墓地的墓碑上,还写着“母仪军校”几个大字,虽说感觉有哪儿不妥,却又觉得有些道理。

陈洁如在陪伴蒋介石的7年时光中,在精心照顾蒋介石的食宿外,也看着夫君高歌猛进,一步步地走向了权力的巅峰,成为全国的领袖,只是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她在女人正值大好年华之时,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1927年,第一次北伐胜利后的蒋介石,在一群地方军阀的共同胁迫下,黯然下野,此时的他为了获取宋氏家族的财力支持,东渡日本向宋美龄求婚并取得了成功,陈洁如不可避免的步毛福梅的后尘,堕入了弃妇的深渊。

宋氏三姐妹和母亲倪桂珍

对此,在陈洁如的叙述中,蒋介石对她有个“五年期的承诺”,即希望陈洁如能体谅他的苦衷,并信誓旦旦地说,五年后一定将她接回身边,恢复和陈洁如的夫妻关系,当然,这个只是陈洁如的一面之词。

就这样,陈洁如浑浑噩噩地被送到了美国,媒体也乐此不疲地报道了“第一夫人留洋的趣事”,而当地的华侨也热忱地欢迎陈洁如的到来,她安心地住在檀香山使馆,准备着留学的相关事宜。

宋氏一家

然而,风云突变,蒋介石为了迎娶宋美龄,在报纸上刊登了《蒋中正家事启事》一文,全文如下:

“各同志对于中正家事,多有来函质疑者,因未及遍复,特此奉告如下——民国十年,元配毛氏与中正正式离婚。其他两氏,本无婚约,现已与中正脱离关系。现除家有二子外,并无妻女。惟传闻失实,易滋淆惑,特此奉复。”

蒋介石和宋美龄婚礼

就这样,蒋介石迅速撇清了同身边几个女人的关系,终于如愿以偿,迎娶宋美龄为新婚夫人,开启了他在中国政坛上呼风唤雨的时代。

蒋介石与宋美龄的结合其实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虽然后来的宋美龄一再强调,她同蒋介石是一见钟情,时间为1922年,是在哥哥宋子文举办的一个晚会上。

可真实情况是,她第一次见到蒋介石,并看不上这个奉化小作坊主出身的军人,而蒋介石在第一次见到了年轻漂亮、气质出众的宋美龄后,大概是动了心思要迎娶这位宋大小姐的,不过,在他的日记中的记载为“宋女士尚漠然。”

而此时,蒋介石正同陈洁如处于蜜月期,从蒋介石同宋美龄交往到结婚,过去了整整五年的时间,可以说,陈洁如的悲剧命运早已注定,只是她自己浑然不知而已。

一边是天真无邪,毫无背景的小家碧玉;一边是人脉通天,对自己的前途有着巨大帮助的豪门闺秀,孰轻孰重,蒋介石拿捏得清清楚楚,尽管他对陈洁如有些不舍,但还是必须迈出这艰难的一步。

而身在美国的陈洁如此时正陷入迷茫之中,蒋介石的声明发表后,她成为骗子而被赶出了使馆,拿着临行前蒋介石给的10万元生活费,苦修英文,考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

在美国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并不是来自蒋介石,而是与她只谋面几次的杜月笙提供,不过,我坚信,杜月笙这样做,不是秉承了蒋介石的旨意,便是理解了蒋介石的意思,作为蒋介石的“夜壶”,他比戴笠还知道这位爷的心思。

为蒋介石干“脏活”,那是杜月笙的强项,说实话,我是真心佩服杜月笙的,做任何事不仅能面面俱到,而且敞亮,让人无话可说。

杜月笙和孟小冬

五年时间一晃而过,陈洁如一直将夫君的承诺记在心头,她企盼着蒋介石来接她,然而,当她于1933年回国后才明白,这一切都过去了,那个承诺,蒋介石是根本没有办法兑现了。

据说,蒋介石与回国后的陈洁如旧情复燃,惹得宋美龄勃然大怒,具体过程五花八门,什么发现了床下的红色高跟鞋一类,被渲染得活灵活现,不过我认为,这些都是那些好事之徒杜撰的天方夜谭,不足为信的。

蒋介石大陆败退时,坊间传闻说他也想把陈洁如送去台湾,但遭到了陈洁如的拒绝,具体原因不言而喻,她不可能如陈诚的原配吴舜莲那样活着,更何况,陈洁如还不是原配。

1961年,在周总理的批准下,陈洁如离开了大陆,蒋经国为她在香港购置了住房,并给予了经济上的帮助,从此,她在香港安度晚年。

陈洁如

自离开蒋介石后,陈洁如曾多次给蒋介石写信,她在信中说,“三十多年来,我的委屈唯君知之,然而为保持君等国家名誉,我一直忍受着最大的自我牺牲,至死不肯为人利用。”

这颇为哀婉的叙述真是让人动容,但是,她的书信均如石沉大海,没有得到蒋介石的任何到回复。

直到有一次,她收到了蒋介石托人带来的回信,信中不无亏欠地说,“往昔风雨同舟的日子里,所受照扶,未曾须臾去怀。”可是,就这短短的几句话,能抚平陈洁如一生的情感伤痛吗?尽管陈洁如终其一生似乎没有嫉恨过蒋介石。

在香港的日子里,陈洁如口述了共有400多页的回忆录,其中可能有记错的地方,也有夸大之处,从头到尾都是她真爱蒋介石一生的记录,这个是绝然没有错的,但蒋介石是否也真爱她呢,这个怕也只有蒋介石自己能回答了。

晚年陈洁如

回忆录如果出版,势必会影响蒋介石个人的形象,为此,台湾当局指使一位书商花15万重金买下了书稿,藏在胡佛档案馆中,至今在陈立夫儿媳的手中,还保留着陈洁如收款的收据,

至于是劝说还是威胁,是阴谋还是陈洁如的认可,局外人是不得而知的,也许,陈洁如很明白,为了给她钟爱一生的蒋介石保留体面,她做出的这点牺牲,相比于几十年的孤独,就不算什么了。

陈洁如墓

1971年1月21日,陈洁如在香港离世,享年65岁,其养女陈瑶光为她料理了后事,将她安葬在上海福寿园中,上海,这个她与蒋介石恩爱的起点,也是她最后的安息之处,可叹的是,现在的她,只能一个人孤独地长眠在这里……

0 阅读:4
青林知青

青林知青

三线子弟下乡知青待岗工人,打工归来一支秃笔聊伴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