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5日,青海省西宁市文明办的一则倡议,引发了当地公务员的热议。倡议提出,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加入旅游服务志愿者队伍,主动让出自己的车位,主动贡献自己的车辆,主动邀请游客到自己家中用餐和留宿,尽可能得为困难游客提供便利和帮助,把西宁人民的热心亲切和友善传递给广大游客。
此倡议一出,在西宁市公务员群体当中投下了一颗炸弹。当地公务员们对此议论纷纷,难以接受。随随便便把一个陌生人领回家去留宿,把自己的停车位让出,贡献出自己的小车,可能会造成一些不便和困扰,也可能会引来不必要的纠纷。这个倡议明显是把公务员们神圣化了,忽略了公务员们的个人隐私和个人需求。
网络上有一些网民说,既然当公务员,那你就要接受这样的规定。这明显属于仇恨心理和看者心理,还容易形成道德绑架。比方说你是高官、高管,或者有钱人,有的人心怀仇恨,就说你有那么多权,拿那么多钱,那你把你的资源拿出来,免费给大家用一用有什么要紧?比如说教师是高尚的职业,有的人搞道德绑架,说你是传道授业的高尚的园丁,你把你的资源免费拿出来,给我用一下又有什么要紧?实际上人家得到的东西都是人家辛勤合法得来的,人家再怎么有钱有权,那也是人家的事,和外人有什么关系呢?西宁市文明办为什么会在这时发出这样的倡议呢?原来6月以来西宁市的旅游市场逐渐进入旺季,当地文明办希望当地党员干部配合给游客们提供一个更加好的体验。可倡议却忽略了当地公务员们的真实感受和实际情况。
这一则倡议书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之后。西宁市文明办于6月17日晚间再次发布了新版的倡议书。新版的倡议书承认2023年6月15日发布的倡议书,当中个别表述不严谨不精准,所以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新的倡议书把之前写的“主动让出自己的车位主能贡献自己的车辆,只能邀请游客到自己家中用餐,留宿”等内容换成了“在特殊情况困难情况下积极发挥作用,为游客排忧解难”。其实,西宁市文明办原来发布的那个倡议书并不具有强制性的效力,但是这个倡议仍然给当地的公务员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相较而言,公务员们这个群体通常不太积极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是这个倡议真的侵犯了他们的利益和权益,所以他们不得不发声。
其实,要解决旅游旺季资源紧张的问题,不一定要损害当地公务员的切身利益,还有其他办法可以做。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