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道导弹是指在火箭发动机推力作用下按预定程序飞行,关机后按自由抛物体轨迹飞行的导弹。世界上第一种弹道导弹是纳粹德国于1942年研制的V-2型导弹,虽然该武器性能一般,对当时的战局影响有限,但由于能够远距离对目标进行打击,并且还没有人员伤亡的风险,因此在二战结束后受到各个军事强国的重视。
纳粹德国投降后,苏军缴获了V-2导弹的资料和实物,苏联领导层对这种具备一定威力的远程打击武器相当重视,责成军工部门对其进行研究。对V-2导弹的技术足够了解后,在此基础上开始研制苏联自己的弹道导弹,定型号为R-1型,北约组织称其为SS-1,一般资料和文学作品都按北约起的名称。该导弹于1948年研制成功,1950年开始装备部队。
SS-1导弹
SS-1弹道导弹从外形来看,与德国V-2导弹挺像,最大射程270公里,弹长14.96米,弹径1.65米,发射质量13.5吨,采用惯性制导,火箭发动机为液体燃料。五十年代初,SS-1导弹衍生出改进型号,主要的改进措施为增加射程,由270公里提高到300公里。作为一款早期研制的弹道导弹,虽然技术不是很成熟,但为以后发展更先进的同类武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武器的研制遵循“研制一代、设计一代”的原则,通俗来说就是在研制当前代武器的同时,已经开始设计和研发下一代武器。就在SS-1导弹试验中的1947年,苏联炮兵第88科学研究院第一设计局已经开始研制P-2弹道导弹,北约称其为SS-2型。该导弹于1949年9月25日进行首次飞行试验,1951年开始装备部队。SS-2是SS-1的改进型,因此在总体布局上与SS-1相似,但性能和可靠性显著提高。
SS-2相较于SS-1主要改进首先是采用头体分离方式,作战时只有弹头飞向目标,从而降低了对弹体结构的要求;其次用受力式铝合金推进剂箱取代了SS-1的手里式外壳和悬挂式推进剂箱,这样大大减轻了重量;再就是改善了发动机性能,包括提高推力室压力和温度,加长喷管,改进冷却系统和减少燃料的含水量。上述几个改进措施,使SS-2弹道导弹的射程比SS-1弹道导弹提高了一倍以上。
SS-2弹道导弹长17.8米,弹径1.65米,采用惯性制导方式,最大起飞重量20.42吨;发动机为P101型液体火箭发动机,推进剂为液氧和浓度达92%的酒精,起飞推力363千牛,地面发射,弹头为1000公斤重的常规爆破弹头,射程600公里。这款武器曾在1957年衍生出地球物理火箭,在发射11次后,于1960年退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