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部分区县在干部动拟方面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现象。干部动拟的频率近乎每周都有,这种过于频繁的人事变动带来了诸多负面效应,不仅使干部群体“人心惶惶”“人浮于事”,更直接催生了“躺平”之风的蔓延。
干部频繁变动,工作稳定性被严重破坏。一些干部在短短两年内动拟三次,甚至三年出现在四个单位,这使得他们难以在一个岗位上深入耕耘、积累经验并做出实质性成果。新到一个岗位,往往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去适应新环境、新团队和新工作内容,而如此高频的变动让干部们始终处于“过渡状态”,工作效率大打折扣,长此以往,干部们难免产生消极怠工情绪,选择“躺平”以应对这种混乱局面。
更令人质疑的是,在这些频繁的干部动拟背后,似乎隐藏着一些不合理甚至腐败的因素。例如,存在受到党内处分的干部在挨到处分期一满就立即被提拔重用的情况。这种违背常理和组织任用原则的现象,很难不让民众怀疑其中存在“暗箱操作”。若干部选拔任用不是基于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不是以能力、品德和业绩为考量标准,而是被某些不可告人的“经文”所左右,那必然会严重损害政府公信力,破坏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和积极性。
还有些地方在干部任用政策上反复无常,实行“弹簧”政策。提拔张三时强调年龄重要,重用李四时又宣称文凭重要,轮到老五职级晋升却改口说基层资历重要。这种缺乏连贯性和科学性的用人标准,充分暴露了人事决策的随意性和主观性,仿佛一切都是“个人”说了算。这不仅让广大干部感到无所适从,也为权力寻租和腐败行为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基层干部是推动地方发展、落实各项政策的核心力量。干部动拟过频以及背后可能存在的腐败问题,已对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和地方治理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这一现象,深入调查研究,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公正透明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加强监督与问责,杜绝人事决策中的腐败行为,让干部们能够安心工作,重拾奋斗热情,真正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为地方发展贡献力量。唯有如此,才能重塑健康积极的基层政治生态,赢得民众的信任与支持。
岁月如梭
确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