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的先祖曾在韩国旧都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担任五代韩王的国相。他凭借非凡的智慧和策略,辅助汉王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取得胜利,奠定了大汉王朝的基业,并助力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皇太子,被封为留侯。
张良深谙黄老之学,对权位并无留恋。晚年,他随赤松子遍游天下。张良逝世后,被追谥为文成侯。
《史记·留侯世家》详细记载了张良的一生。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对张良的评价是:“在帷幄之中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在年轻时,张良出身于一个富裕的韩国贵族家庭。然而,幸福的时光并未持久,韩国很快就被秦国所灭。这段亡国的悲痛,在张良心中埋下了复仇的火种,他发誓要在有生之年推翻秦国。
二十多岁的张良离开了家,开始了漫长的流浪生涯。他远赴东方,与沧海君会面,共同策划了一场刺杀行动。张良不惜耗尽家产,招募了一位力大无穷的勇士,并为他定制了一把重达百拾斤的大铁锤,准备在秦始皇巡游的路线上伏击。
秦国对于车驾有着严格的规定,天子的车驾由六匹马拉动,而大臣的则是四匹。张良指示大力士,届时只需寻找六匹马拉的车驾,那里面坐着的定是秦始皇。
他与力大无穷的伙伴隐匿起来,静候时机。果不其然,努力终有回报,他们确实等到了机会。张良迅速搜集到情报,得知秦始皇将途经阳武县。随即,他指挥力士在阳武县的必经之路——古博浪沙设下埋伏。
不久,他们远远望见三十六辆马车从西边缓缓驶向博浪沙,前有锣声开道,后有马队清场,黑色旌旗仪仗队领先,车队两侧官员簇拥。目睹此景,张良与力士确认秦始皇的车队已至。
然而,所有车驾皆为四匹马所拉,难以辨认哪一辆是秦始皇的御驾,唯独车队中央的那辆车最为华丽。张良遂指挥力士向那辆车投掷。120斤重的铁锤一击,乘车者当场毙命。张良趁机躲入芦苇丛中,逃离了现场(至于力士是否逃脱,则无从得知)。
不料,被力士击中的仅是秦始皇的副车,由于秦始皇屡遭暗杀,早有防备,所有车驾均四匹马拉,且频繁更换座驾,张良自然难以辨识真身。秦始皇逃过一劫,对此事极为愤怒,下令全国搜捕刺客,但因线索全无,张良得以逃脱法网,最终此事不了了之。
张良在古博浪沙的刺秦之举,自此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