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女孩卡西·马丁的上海春日

华舆 2024-04-04 03:50:30

武康路的梧桐新上绿色,法国女孩卡西·马丁背着她心爱的吉他,迫不及待地走进属于上海的春日午后。令人有些意外,这位演出足迹已经遍布世界的一流古典吉他演奏家只有22岁。卡西的活力和上海的春意一样,朝人扑面而来。即使肩背沉重的乐器,她的脚步仍旧轻快,嘴里总是哼着愉悦的小调。

在第39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邂逅印象与浪漫》中法吉他音乐会结束的第二天,卡西应本报记者之邀漫步上海街头,感受浓浓的春意。虽然古典吉他通常在室内演奏,但在人气涌动的武康大楼地带,卡西兴之所至地拉开吉他包,弹起法国名曲《波西米亚人》。“我感受到风的流动,手拨弦时也能碰到阳光,好像我的曲子跟当下的上海一起呼吸,这样的感觉真好!”

▲在上海热门地标武康大楼地带,卡西·马丁情不自禁拿出吉他演奏。(图片来自文汇报)

“美丽、特色鲜明的上海”

对于第一次来到上海的卡西来说,这是一座“巨大”的城市。站在乍浦路桥上,她惊叹于“三件套”共同勾勒出的宏伟天际线,“等我回到塞纳河畔,可能会想起上海的东方明珠,这是一座美丽而特色鲜明的城市”。坐车路过外滩,她忍不住赞叹鳞次栉比的建筑群。女孩也敏锐地捕捉到上海迷人的日常氛围,她因为武康庭锦簇的花朵欣喜不已,也会在看见盛满汤汁的小笼包时,连连感叹“终于等到了”。

只要跟卡西待上一会儿,就能感受到她对音乐事业的热爱与认真:她细致地留存着自己的中文版演出海报、节目单;街角一闪而过的音乐元素,被她视作“城市与音乐的秘密连接”;Citywalk途中,卡西走过安福路的贺绿汀故居,流连于武康大楼的元龙音乐书店,她用手机拍下地标的中文名称,认真地听着安福路、武康路一带的音乐历史。

卡西是名副其实的“空中飞人”,光是在三月,她就在阿根廷、法国、加那利群岛等地演奏了12场音乐会。“我的生活就是这样,不断地结交新的朋友,却又很快地与他们道别。”在苏州河畔聊天,卡西说,常年辗转于各个国家演出,她的吉他从不离身。由法国制琴大师丹尼尔·弗瑞德里奇在1994年制作,这把吉他拥有丰厚的音色,是永远陪伴她的友人。

融合中国元素,呈现自然本真

音乐会当晚,身着红色长裙的卡西在上海音乐厅演奏了八支独奏曲、一支二重奏、一支四重奏,希望呈现出一份法国吉他音乐的“历史地图”。“我想跟听众来一场‘时间之旅’,从亨利·普赛尔开始讲述巴洛克时期,然后去到古典浪漫主义时期,接着走进对吉他来说非常重要的20世纪,最后来到当代。通过这些不同风格与时代的音乐,人们会发现古典吉他远远不只是一种古典的乐器。”

此外,世界首演的二重奏《荷花园》,也启发着卡西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作品的灵感来自中国香港的七座公园,整首曲子意在表现荷花从淤泥向光明生长,卡西与合作者、西班牙吉他演奏家何塞由此展开了长达25分钟的音乐对话。舞台上,何塞潇洒肆意,卡西的一颦一蹙则更具古典味道,正如她所说:“这是最纯粹的二重奏,它没有分主旋律与和声,而是两把吉他彼此应和,这种平衡极具韵味。其中也有中国音乐与西班牙音乐的融合,尽管技术和风格复杂,这首曲子还是呈现出了自然本真的样子。”

除了演奏家的身份,卡西还是一名出色的吉他教师。从去年九月开始,她任教于法国勒瓦卢瓦—佩雷音乐学院。这次,她为上海音乐学院带去了一堂大师课,超过三个小时的课程,她从头至尾热情不减,“我或许只有这一次机会和这些同学们在课堂上面对面,我想把自己的所学全部与他们分享”。她坦言,自己的演奏风格尚未成型,但也不愿被过早定义,只希望自己的演奏能让人们体味到更多可能性。“年轻的中国吉他手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以及扎实的技巧,但也不要忘记,要自己做自己的听众,听到音乐的真正声音,逐步发展出自己的音乐风格,我会跟中国的青年吉他手共勉。”

没有经纪人,卡西独立打理着关于自己的一切事务,但这位勤勉的音乐家始终渴望着与音乐独处的时间,“即便有教学和巡演,我也会尽量保证每天4—6小时的练习时间,要知道,‘演出’并不等于‘练习’”。(完)

记者/王筱丽

来源:文汇报

0 阅读:7